第39章 要命了青天白日碰瓷啦
作品:《开局八个白眼狼?老娘发癫逼疯全家》 虽然刚认识不到二十分钟,但是对方一句屁股,温佩兰就知道对方要拉什么屎。
这是看上她带来的蔬菜了。
按照许大娘的说法,菜站的菜便宜,她应该更倾向于菜站才是,但是她却从自己这儿买韭菜。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菜站供应的蔬菜不新鲜,至少今天不新鲜。
对方有所求,温佩兰心里就踏实了。
许大娘听她说几句话就能确定她是来干嘛的,可见她的消息网之大,兴许温佩兰就能从她这儿得到关机消息呢。
就算消息不是她想要的也没啥,毕竟手里的菜能卖出去也挺不错。
看着许大娘的眼神,温佩兰适当地递出梯子。
“大姐,这消息能跟我说说不?”她凑过去点了点自己的嘴巴,“我这嘴跟河蚌似的,严实着呢,保准大姐这消息进了我的耳朵,你不会再从第三人嘴里听到。”
许大娘被温佩兰这小模样给逗笑了,“哎呦,也不是多重要的消息,不过我们家建国的位置不一般,能知道点儿消息。”
当然,厂里领导家里肯定也知道了。
只是她们家属院跟别的地方不一样,院子里的孩子有接父母班的,有家里帮着找关系进他们厂或者别的厂当工人的。
愿意去乡下的太少了。
眼前这大妹子看着岁数不大,她一个女同志就算知道这个消息也做不了什么。
拖拉机手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不仅要认字会开还得会修。
生产队的人家都忙着赚工分呢,谁家能腾出一个壮劳力去学一年半载的。
如此一想,许大娘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了。
这算不上重要的消息还能换点儿便宜菜吃,简直不要太划算。
“大姐你太谦虚了,我听门卫大爷说了,建国同志是技术员呢,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们大队书记讲过,技术员都是厂里的宝贝疙瘩,建国同志能知道的消息,肯定不是一般的消息。”
许大娘被温佩兰这一番话捧得心里好像淌过蜜一样,舒服得很。
她闺女学习不成,找对象倒是个好样的,女婿能干又孝顺,她平时跟老姐妹儿在楼下侃大山底气都比别人足。
不过她到底还是要脸,摆了摆手矜持道:“都是厂里的领导赏识。”
温佩兰笑:“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肯赏识还是因为建国同志的技术过硬啊,大姐好福气。”
许大娘抿唇忍着笑,看向温佩兰的眼神跟看自己亲妹子一样。
啧啧,她妹子怎么就没有这么会说话呢。
“咱们说正事儿,”她飘飘悠悠地说:“你这背着一筐菜也太辛苦了,不如把菜给我。”
“我这消息对我们来说不重要,但是对你们可太重要了,当然我也不白要,菜站什么价我给你什么价。”
这水灵灵的黄瓜和尖椒蘸大酱吃正正好,菜站里的每次买的时候都蔫儿了,吃着心里都膈应。
这话确实说到温佩兰心里去了,一丝一毫的消息对于现在的她来说都很珍贵。
许大娘没有狮子大开口白要她的菜,还答应按照菜站的价格买她的菜已经很厚道了。
“那敢情好,也省得我背回去再背回来了,要不说你们城里人脑子好使聪明呢大姐。”
温佩兰好话跟不要钱一样地往外扔,许大娘称好这些菜的分量,给了温佩兰三块五毛钱。
给完钱许大娘小声跟温佩兰道:“咱们兴县是农业大县,新来的书记这个月给县里又跟省里申请了十台拖拉机。”
这十台拖拉机是临时弄来的,准备分给下边儿公社农机站,让生产大队可以租借。
这生产队和生产队不一样,有的生产队能自己买得起,有的生产队勒紧裤腰带也买不起,但是不能耽误了农事,所以之前农机站就有五辆是外借的。
有了拖拉机是好事儿,可拖拉机手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这就导致了有车没人开的局面。
“你也知道,拖拉机多宝贝,数量又少会开的人还不如拖拉机多呢,咱们新来的书记一看,这不成啊,必须培训新的拖拉机手。”
这次是由政府牵头的培训,学会了最次能在农机站弄个临时工干干。
温佩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朝外边儿看了眼,“日头挺高了,我得赶紧回生产队了大姐。”
新鲜蔬菜都被她收入囊中,许大娘看温佩兰对这个消息也很重视,心里松了口气。
这大妹子不错,这消息不管有没有用,人家至少面儿没有表现的不屑。
“赶紧的回去吧,要不赶不及再来一趟了。”
许大娘拉着温佩兰的手把人送出门,在窗边儿看着人走了才回到厨房收拾刚买的菜。
哎呦,这菜估计一会儿拿到楼下去就要被抢光了,她得多给自家留出来点儿。
温佩兰自然不会再回来一趟,难得来一趟县城,她去主街上找了国营理发店,把留了几十年的长头发剪成了齐肩短发。
剪完头发又去国营商店买了两块麻布,二两红糖。
这天气越来越热了,她肯定得有自己的工作,体面衣裳得有一身,透气吸汗柔软的棉布肯定是最优选,只是她手里的钱有限,布票也少得可怜,最后还是买了更便宜的麻布。
她也是赶得巧了,瑕疵布可是难得出现在国营商店的柜台上,要不是麻布不好打理,这布早在库房里就被瓜分了。
哪里轮得着她买。
温佩兰这布料买得十分划算,棉布五毛钱一尺,一尺布还要一尺布票。
原本八毛钱一尺的麻布,因为有瑕疵现在卖四毛五一尺,还不要布票。
温佩兰想都没想直接把这一块藏蓝一块白色的麻布包圆了。
跟人打听了县里裁缝铺之后,温佩兰拿着布料高高兴兴地骑车过去。
裁缝铺的老裁缝打眼一看就是个经验丰富的,给她量了尺寸之后,问过她的想法,两套衣裳要了一块钱的加工费两毛钱的辅料钱外加二尺布票。
“师傅,那我什么时候能取衣裳?”
别看温佩兰脸上云淡风轻,但心里早就着急了,原身这衣裳用的是最差的布料,又闷又热,她现在急需轻薄的衣裳。
老裁缝推了推眼睛,冷漠地给了她三个字:“后天取。”
眼前这人一看就是乡下来的,能让乡下人舍得来裁缝铺花大价钱做衣裳,肯定家里有急事儿,老裁缝把手里不急的活儿往后挪挪,两天就能给她赶出来。
温佩兰看着屋里已经裁好的布片,哪儿能不知道老裁缝有多忙,明白对方有意帮忙,她再三道谢之后离开了裁缝铺。
回去的路上她一直琢磨县里培训拖拉机手的事儿,等回过神她已经径直朝路上唯一一辆吉普车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