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司马康进军

作品:《苟秦

    第481章司马康进军


    武都西南,羌水以北,临江堡。^r-a+n+w-e¨n!z!w′w′.`c_o`m¨


    在这秦巴山脉的交界地,方圆一二百里,大抵就这么一处象样的镇甸。


    又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之后,守堡的三百来名秦军,在梁州晋军与当地氏羌部众的配合下,被赶逐而走,狼犯而走,奔东北方向而去,速度之快,让追击的晋卒怎么也不上。


    经过一番简单的收拾,在晋夷将校豪强们的拱卫下,晋军主将丶汉中太守司马康,以一副胜利的姿态入驻堡内,当司马氏的普旗在堡壁上树立起来之时,得意之色也在司马康脸上荡漾开来。


    环顾四方的崇山峻岭丶苍茫峰峦,司马康甚至有闲情与身边部将开起了玩笑:“自西进以来,


    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打转,而今总算看到一座象样的宿处了!”


    嘴上这般说,表情间难掩鄙夷之色,也就是出征在外,否则,这样穷山恶水丶荒土僻壤的地方,他待不了一日。


    警了眼周边几名浑身粗莽之气,带着几分讨好的当地氏羌土豪,眼皮子更是往天上抬,奉命出征以来,几乎一头扎进了戎狄窝,对司马康来说,更有辱贵体.


    阴平丶武都,与汉中虽只一山一水之隔,但“汉人”基本都外迁了,这就是一片氏羌二族的聚居地,化外之所。


    此番,若不是桓温背后策动,司马勋有志陇南,而司马康又有点建功立业的想法,他才不会到这鸟不生蛋的山沟沟里来受苦。


    对司马康来说,此番西进,就是来受苦。蛇虫鼠蚁不说,最大的折磨,便是糟糕头顶的交通。


    路太难走了,甚至大片的山径,都不能算路,近乎拓荒来的。在秦巴山水间,兜兜转转,风景就几乎没有变过,只有看不尽的山,走不完的路,尤其在阴平城北上追击秦军之后.,


    也难怪,看到这样一座狭小拥塞丶陈旧简陋的镇堡,司马康都觉“赏心悦目”。


    与之相比,和秦军的交战,反倒成为一件顺带的不怎么值得说道的事情了。


    须知,自司马康领军自白水出发援助阴平以来,遇上秦军之后,已经连战连捷,打得徐成所部秦军狼狐北遁,抱头鼠窜。


    他则率军,尾随追击,一路踵迹而至这临江堡,再破殿后秦军。虽然每一次,斩获都不多,但积小胜为大胜,司马康也十分享受这种攀着秦军跑的感觉。?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秦贼,也没有传说中那么难对付嘛当然了,如果不考虑徐成南下收取阴平那一路兵马,


    总共也就两千来人,其中还包括不少氏羌降卒。


    而司马康军,足足八千之众,其中两千精甲,还有阴平当地不愿降秦的土着势力相助,徐成就算战神附体,也难是其对手。


    不过,司马康可不会考虑那么多,敌我形势丶实力对比什么的,在胜利面前,都只是小节。


    在对秦军连续的胜利下,司马康俨然有些飘了,策马入堡间,还不忘笑着问随军僚属:“这是我军对秦贼第几次胜利了?”


    注意到司马康那得意洋洋的表情,僚属禀道:“回太守,旬日以来,这已是我军对秦贼第四场胜绩了,只是斩获不甚多,只有不到五百级,其中还有不少羌氏仆从!”


    司马康却很满意了,说道:“不少了,那徐成才多少人马,何况这些秦贼,一心逃跑,想要更多斩获,恐怕得打到下辩去才行!”


    说到这儿,司马康心中一动,授了授许久未加修饰的胡须,问道:“此处距下辩还有多远?”


    僚属道:“据当地氏豪言,由此变道东北,还需走大概两百里山路,可抵下辩!”


    “两百里!”司马康不免失声,回想起这一路来的辛苦,哪怕坐在马上,也觉腿肚子在打颤,


    双股与臀部文隐隐发痛了。


    见司马康眉头紧,僚属道:“这些西夷如何晓得路程之远近,这只是属下据其描述推测,或许实际距离,并非如此漫长。


    如无秦军设阻,五六日时间也足以通过山岭,待渡过西汉水,路途会平坦不少


    僚属的安抚,并未改善司马康的心情,念及前路,不由骂咧道:“待破了下辩,我当尽斩秦贼头颅,方泄我恨,方不负我将士这一路辛苦!”


    此时,见司马康仍然惦记着攻取下辩,捅秦军的靛眼子,僚属不禁面露迟疑,拱手道:“太守,恕属下直言,北上直取下辩,是否太过行险?


    我军虽有斩获,但未伤秦军主力,使君大军进展如何,也未知晓,仅凭几名南归氏豪口述,如何能确认下辩虚实。


    徜若敌情有


    变,我军形势将泪,而况秦岭山径崎岖难行,即便突破秦军阻碍,顺利通过山道,


    我将士也筋疲力竭,如何攻打城垣坚实的下辩城?”


    听其言,司马康顿觉不悦:“听汝之意,莫非是要我收兵?”


    他司马太守如此娇贵,虽然叫苦,却还没有生出退却之心,这区区僚属竟敢言退?


    见司马康眼神不善,心知这父子俩一脉相承的暴虐,僚属额生冷汗,立刻改口道:“属下不敢,只是建议太守,多加小心,提防秦军有诈。\w¢z-s`x.s¢._c-o/m!


    再者,我军连续行军作战,自阴平北上,深入秦山羌水,将士皆已疲惫,且与院粹司马所率后军拉开数十里”


    大概是见僚属言辞恳切,又或许也心生疑窦,稍加思付,司马康终于松口了:“你的顾虑,不无道理,秦贼狡猾,不可不防!


    这样,传令众军,沿堡壁展开扎营,休整一日,再行北上。传令粹司马,让他加快行军,尽早与我汇合!


    再派出斥候丶向导,前去探路,务必搞清楚秦军动向,最好亲眼探一探下辩城虚实:


    2


    此番梁州普军兵分两路来犯,自然存着分进合击,相互配合的打算。司马勋那一路是战略主力,司马康这一路,也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虽然司马勋给司马康的任务并不算困难,只让他解阴平之围,而后举阴平之众北上威胁武都,


    策应北路普军,夹击陇南秦军。


    不过,在实际投入战场之后,司马康的想法逐渐变了,实在是战局有变,徐成太不经打了。在阴平城外,只晋军前部一场冲锋,就将徐成击败,之后便一路北遁。


    而随着晋军投入追击,捕获的军情也越来越多,一些秦氏俘虏表示,徐成是收到下辩的撤军命令,又遭晋军破袭,士气跌落,兵无战心,只能不断北撤。


    后又有武都羌氏之众,陆续南逃,带来更加重要的消息。闻普师北伐,秦陇南都督薛强亲自率军回返陈仓,意图抵御司马勋。


    薛强一走,下辩空虚,对武都掌控能力断崖式下降,各氏羌氏土豪以及杨氏旧部,纷纷起兵作乱,抗拒统治


    如此一来,可就让司马康看到了机会,如果仅仅是解阴平之难,杀伤个两三百秦军,这可体现不出他司马康的本事,想要声名鹊起,得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此时的武都,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薛强被其父吸引到陈仓,境内空虚,内乱四起,这岂不是天赐他建功扬名的机会。


    八千晋甲,加之阴平羌氏,足有万人,若是尽数出现在武都战场,那便瞬间由偏师,转变为扭转陇南战局的决定性力量。


    而北追以来的经历,也让司马康逐渐放下戒心,武都是真出问题了,否则徐成所部不会那般狼独,全然无心恋战。


    临江堡一役,虽然只是饮水一般的战斗,斩获也不多,但司马康的心情却更好,至少继续在验证他对武都局势的判断,他甚至有些忘乎所以了


    当然,如果司马康获知的消息,都是属实无误的话,那么他这一路军的战术价值,自是无比巨大,也确实称得上“决定性力量”。


    只不过,消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往往是会出现损失与偏差的。


    薛强在收到普军动向后,的确第一时间派兵回守陈仓,但真正抵至的,只有贾豹所部。


    随着秦晋双方走向军事对抗,对武都氏众压制力减弱,也的确有不少杨氏旧部丶氏众,聚众反抗,但乱事规模是有限的。


    毕竟还有一干薛强短时间内催生出来的既得利益者在帮忙弹压,其中还包括杨安这个“杨氏嫡出”在做表率,使很多杨氏旧部的反抗失去了法理支撑,即便仇池氏众也并不是一个太讲究的势力。


    薛强自己也率秦军主力出动,但在长安增兵之后,又秘密迁回,南渡汉水隐伏


    而薛强的一番举动,显然是有所图谋的,司马勋那边兵力不少,且必是主力所在,想要寻求突破,难度不小,且路途更远,往返过于折腾。


    与之相比,显然是司马康这只“绵羊”,更好对付了。也不是薛强轻敌,实在是耿俨的情报比较详细,其中就包括对司马康这位汉中太守的性格丶能力的一些评价,不甚高


    秦正统三年,仲夏。


    司马康率军,继续沿着西秦岭山道北上,深入秦岭南麓逾百里,道途困难,但进境顺利,连续三次击破秦军。


    第三次战斗发生在五月十三日,秦军于一片乱石鳞的山岭立寨,意图依靠有利地形,对晋军展开截击。这回秦军似乎醒过神了,有些害怕晋军突入武都腹地,因此抵御相对坚决。


    然而,如此反差的举措


    ,反而引发司马康的自信,亲自督战,一场长达三个多时辰的血战后,


    靠着堆命,夺取秦军乱石寨,晋军斩获秦军两百馀卒。


    至于晋军损失,不提也罢,左右司马勋也不会在乎


    当然,司马康所不知道的是,这场展示态度的阻击战,来自秦陇南都督薛强的直接命令。只因为,在收到徐成的汇报后,薛强表示,他败得太多,也太容易,恐怕引起司马康的警剔。


    不必多说,徐成及秦军的一系列行动,包括那些虚虚实实南传的消息,都是薛强诱敌深入的一环。招式很老,但就是管用,尤其针对性情自负丶作风轻慢的司马康,尤其有用。


    十五日,司马康军抵至南山谷,此地两面绝壁孤立,内里宽,是个不错的驻扎之所。


    此地晋军距离最近的西汉水渡口,只有三十来里脚程了。而司马康不知道的是,这里已经进入薛强的进攻范围了。


    十馀里外,大石谷。


    夏日西斜,摇摇欲坠于西陲,眼见着便要被西岭所吞没。这陇南山岭中,本就是冬暖夏凉,山风带来的丝丝凉意,则更让人感到舒爽。


    大石谷内,寂静无声,一排排的营寨丶毡帐顺着谷地往那幽深处蔓延,秦旗在山风的吹拂下分外招眼,观其数目,隐伏于此的秦军,少说也有四五千人。


    事实上,薛强秘密集结于此的秦军,几乎囊括骁骑丶果骑二营所有能够调度参战的主力,足足四千五百骑,再辅以徐成自阴平撤回的千馀兵马。


    而祭出如此大的阵仗,薛强所图的,自是司马康军。原本是想择一合适谷岭设伏,不过,在侦知司马康的动向后,他决定改变计划。


    若其全师而来,仅凭薛强手中的兵力,想要全歼之基本不现实,哪怕把目标降格到击退,以寡击众,也难免损失扩大。


    但是,司马康给机会,那就只能笑讷了。经过数日的急躁进军,司马康与其后军粹所部,距离非但没有拉近,反而又加大了。


    也就是说,司马康在南山谷,只有其所部三千馀兵马,已然成为薛强所部秦军精锐的嘴边肉。


    帅帐内,徐成快步入内,大抵是近来败绩多了,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暴躁:“都督,不出所料,


    司马康已率部进入南山谷,出击吧!”


    薛强的养气功夫很足,看着满脸激动的徐成,微笑着,正欲开口,又一名军校前来汇报。


    “凛都督,陈仓来信,陈铢丶贾豹二将军,已打退司马勋进攻,目下,司马勋暂退驻五丈原,


    陈仓无忧!”


    闻之,薛强下意识握紧拳头,但抬眼时,还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但双目炯炯有神,吩咐道:“通知各幢官兵,大帐议军,准备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