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授封

作品:《苟秦

    第330章授封


    “承天景命秦王,制下:


    天监有秦,诞膺景命。.幻¨想\姬! *首.发-孤以寡德,肇启洪绪。赖宗庙之灵,幸贤臣之辅,外御凶顽,内安社稷。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惟尔股肱之臣,克勤克忠,宜加显秩,以昭殊勋。”


    惟辅国将军丶秦州刺史丶都督秦州诸军事苟雄,贞肃宏毅,智略深远。坐镇天水,戎狄敛迹;兵陈陇右,西陆始安。


    其进封雍侯,食邑两千户,授上护军(勋功十转),加侍中丶开府仪同三司,拜右相!”


    “惟辅弼将军丶中领军丶关西副都督苟武,忠慎勤勉,文武并重。前镇安邑,连破强寇;督师东进,横扫中原。


    其进封郑侯,食邑两千户,授上护军,加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拜大司马!”


    “惟雍州长史丶京兆太守郭毅,端谨淑慎,克已奉公..:其进封汾阴侯,


    食邑一千五百户,加大司徒,拜左相丶录尚书事!”


    “惟建宁将军丶安定太守丶渭北护军苟安,忠贞耿正,砥节砺行。镇守渭北,戴乱制暴,外御虏寇,内靖不臣。其进封泾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加尚书丶开府,拜安北将军丶渭北督护!”


    秦正统元年(353年),正月初二,含光殿内,百官臣服,文武肃静,肃穆的氛围中,只有通事准确地讲是新任黄门侍郎程宪浑厚的宣读声。


    几乎横跨整个已时,经苟政精心设计丶综合权衡确定的授封内容,方才被念完。


    到后面,程宪的嗓子几乎沙哑,但不管是宣制的人,还是听宣的人,心情都格外振奋,不管如何,在此前苟氏臣属的待遇基础上,他们都更进一步,获得好处。


    他们这些人,不管是从微末时便同舟共济丶生死相随,还是在苟军崛起后攘袂投效丶共襄盛举,到此时此刻,终于收获第一波“投资红利”。^狐_恋′文!学. ?无·错,内′容,


    官职丶爵禄丶勋位,权力与名分,财产与地位,终于到位了。自今以后,一个新兴王朝的开国元勋丶统治阶级,就此确立。


    连功臣,加职官,苟政一次性授封两百馀人,其中既有对亲贵丶功臣的勋爵俸禄赏赐,也有对新朝创建后,文武百官职权的确立。


    比起勋位,在爵位授赏上,苟政要更加谨慎,主打一个不滥封,苟政一共只册封了十八人。其中,只有苟雄丶苟武丶郭毅丶苟安四人为功侯。


    馀者如苟须丶苟旦丶苟威丶苟侍,苟范丶苟顺丶邓羌丶陈晃丶丁良丶弓蚝丶


    郑权丶杜郁丶薛强丶王猛者,皆为伯爵。


    如此十八人,并称“十八侯佰”丶“十八功臣”。而如果说个中有什么区别的话,大抵只能从食邑大小,来区分高低了。


    须知,这十八侯伯的食邑,悉为实授,这是在勋田授赏之外的恩赏。


    或许放在历史的长度中来看,如“第一功臣”苟雄区区两千户食邑,并不算多,但若结合当前秦政权的现状,便可知这是多么优渥的待遇。


    可以说,在有限的条件下,苟政已经拿出十分的诚意了。而从这十八侯伯的名单分析,便可知初生的政权,是怎样一种政治生态与权力结构。


    苟政虽然没有把所有的苟氏族部都给封个爵位,但苟氏亲贵,占其半壁,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虽然一路走来,受了不少苟氏族部的鸟气,但个人情绪并没有左右苟政的思路与判断,他没有“忘本”。


    其馀如苟兴丶苟涛丶苟信丶苟材等苟姓族人,虽无侯伯爵授,但要么在军中为将,要么在政中为官,所授勋位,权力地位,也绝不低的。^白¨马+书^院~ `最\新-章~节-更?新+快¢


    而除这十八人之外,其馀功将,则通过策勋丶授官丶赏赐田宅来搞赏了。或许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于这些将领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激励。


    如果,表现再好一些,功劳再多立一些,那十八人中,未必就没有他们的位置。毕竟,除了苟氏勋贵,还是有那么多外姓将臣的,包括薛强丶杜郁丶王猛这等后进者。


    这是也是宣读结束之后,苟政专门向众人强调的意思,这天下很大,时局还很乱,建功立业,未来可期。


    大秦的公侯伯爵,还有的是,若有通天彻地之功,莫说侯伯,就是封王也绝无吝啬:


    一番话,说得众臣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本就是授封的喜事,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一些难免存在的失落情绪也暂时消散了。


    伴着正殿授封,蕴酿已久的官制,也渐露其貌。在这场授封中,除了对勋爵的功赏,派授官职,可也是一大主题,从中枢到地方,皆有所委。


    由郭毅丶韦遥等臣所拟官制,仔细


    来说,并没有太多推陈出新的东西,


    他们只是在魏普官制的基础上,结合时局发展,加以整理,而后出台。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在苟政的意志下,开始形成“三省六部”的雏形。苟政并没有贸贸然直接拿出一套“新官制”来,那不现实,更要考虑当前土民的意识与习惯。


    因此,官制,只是魏普的翻版,只是在百多年演变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归纳,重定品秩。


    这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郭毅丶韦逞等人前后可是耗费了一年时间,方才拿出一套让苟政满意的官制。


    尚书台,将毫无疑问是秦国的行政权力中心,郭毅将以左相丶录尚书事之职,署理下辖各部,作为国家政策命令的执行中枢。


    大司马府与中军府(军户府),则主掌军事,大司马府执掌全国军令丶军法丶军辐,主调兵权,中军府与地方军户府,则负责将士丶军户的直接统领丶管辖,主统兵权。


    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在当前的秦国,并不显眼,但苟政以王猛作为第一任御史大夫,主持秦国监察系统的建制与完善。


    再加之苟政新设立的一个御政台,作为秦国的内核决策机构,兼具审核机制,郭毅丶苟武丶王猛丶薛强丶杨间丶王堕丶朱彤等臣,包括仍将驻守秦州的苟雄,都将挂职“御政大臣”。


    如此三台一府,形成新生政权的内核权力机构,统治关内外十数郡,数百万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苟政真正为人所认可丶追随丶效忠的东西,也日益显露出来,正是这些万象更新的志向与作为,其所呈气势,绝非一般割据政权所能具备。


    夜幕降临,含光殿内,灯火通明,王朝的功勋大臣们,齐聚一堂,推杯换盏,为秦王贺,为秦国贺,也祝贺他们自己。


    气氛相当火热,大部分人都沉浸在白日授封的馀韵之中,不论勋爵,还是官职,总是值得欣喜的。


    但苟政一人智计,又岂能兼顾周全,他的授赏安排,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一众功臣勋贵之中,总是难免生出不满情绪的。


    而敢于在大殿之上吐露的,也只有那干苟氏亲贵了


    “我从潼关时便追随秦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如何封不得侯?竟不如苟安那小子,他有什么功劳,入关之后,天天在临泾享福.:.”苟威显然是喝了不少酒,面红耳赤,大吐苦水。


    与其同坐的,乃是苟旦,他嘴里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话:“辅国丶辅弼二将军自无法并论,郭长史乃主公妇翁,算他辈分高,苟安怎么都是自家人。


    其馀授封将军,也都有战功,就是薛强也曾率军拼杀,那王猛凭甚?如何与我等并列,难道就因为秦王宠幸?


    幸进小人!小人!”


    大概是二人声音有些大,左右两侧席位的人都停下手中动作,惊讶地望过来。一道人影,走到二人面前,盘腿坐下,却是授封部阳伯的虎责将军丶右军领军苟须。


    见二人目光投来,苟须倾身向前,以只有二人听到的声音,恶狠狠道:“这是什么场合,你二人再敢狂言,休怪我心狼拳硬!”


    说着,苟须还扬了扬拳头,一副要打人的样子。


    凶狠的发言中,又何尝不是忧虑与告诫。苟威丶苟旦见状,先是一愣,互相看了眼,苟威汕汕一笑:“自下情况,的确是不一样了,话也不让说了,动辄要人性命”


    苟旦与苟须,曾是苟胜魔下最亲近的族部,当年与苟须关系也好。但如今,


    时移世易,看向苟须的目光也生疏冷淡许多,一副调侃的语气:“当年兄与弓蚝堂上斗殴,真是威势凛凛(实则被按着暴揍),今日要将威风耍在我等弟兄身上?”


    出人意料的,苟须并未被苟旦混不吝的发言给激怒,只是深深地盯了二人两眼:“奉劝一句,当知恩惜福。我言尽于此,听与不听,全在尔等!”


    说完,苟须起身,拿着酒杯走开了,也正是去找弓蚝拼酒:::


    望着其背影,苟威丶苟旦再度看了看,漠然良久,心情不佳,酒不好喝了,


    也没敢继续抱怨。


    “吃酒!吃酒!”还是已有些大腹便便的苟威,率先回神,招呼道。


    “一言定荣辱,一言断生死,秦王,秦王啊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