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此战之后,谁王谁寇
作品:《苟秦》 第314章此战之后,谁王谁寇
诚桥之战前前后后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战斗的激烈程度更远不如过去秦军经历的一些恶战,但伤亡数字却相当庞大,因此未经打扫的战场也显得格外惨烈。?x¨x*i.a,n?g*s+h¢u`..c+o?m\
从许昌撤至颖水边上的普军,连同民夫算上,有四万馀众,成功逃脱的不足七千,而被俘的,未及细算,但绝不满方。
而馀下的普兵,要么横七竖八地躺在颖水以北的河滩原野上,要么漂浮在颖水的秋波里,当炽烈的喧闹渐渐归于沉寂,战争的恐怖与挣狞则显得越发深刻。
沿路的袭扰追击花了一日夜,总攻与收尾只费了不到半日,这场“反目之战”的胜果便被秦军将士收入囊中。
将土自是疲,随着各项善后命令下达,纷纷押送着俘虏,到西北侧不远处找了片干整的河原宿营。
宿营布置与安排,比起平日,可以做得大胆一些,当然也简陋一些,勉强足够将士休整丶疗伤即可。
而在战斗结束之前,各部伙夫,已经带着炊具与粮肉,准备晚炊。粮米是现成的,郗昙北上时,可带了几十船的物资,其中有不少就屯在诚桥渡上,战斗发生之时,也未及毁坏。
甚至于,为了腾空出运力接应败军,还有一些舱内粮米,一袋袋被丢进颖水中,而这些都是能够被取用的,只不过要多费些时间与精力。
战场暂时来不及收拾打扫,需另做安排,当各部将士转移到新营地时,作为此战指挥统师的苟武,则带着几名将吏及亲兵,伫立于颖水案头,凝视不语。
天幕已然黯淡,最后一丝秋阳馀晖也将被吞噬,背后是尸横遍野的战场,面前是被鲜血染红的颖水,鼻间嗅着挥之不去的血腥味,耳边充斥着几名将吏兴奋的议论声,而苟武则默默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自掌兵以来,苟武打过的仗也不少了,取得的辉煌胜果也能数出几件,但没有一次比此次带给他的成就感更强。
包括秦军下属的将士们,或许很多人仍热血上头,没从激烈的拼杀与残酷的伤痛中恢复过来,但一些已经冷静下来的将领,其精神与认识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蜕变。
他们打败的,是北伐普军,那携有普室王命正朔的义师,结果就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整个交战过程,不说屠鸡宰豕,也差不了多少了。
一直以来,苟氏集团的文武将士们,都有一种打心里产生的自卑,既有苟氏出身的缘故,也跟苟军的发家历史有关,但更为重要的,还是普室那早为胡虏阀贼肆意践踏,却始终潜存于南北士民心目中的正朔地位。零点墈书 首发
旁人如何考量且不管,但对这些依附于苟氏,追随苟政一路打出的将校而言,在见识到普军竟然如此“屏弱”之后,心中的反普负担将更小。
如果说,当年县与司马勋一战,是苟军叛普的开始,给大伙打下一个心理基础。那么今年以来,从开春无诏称公,自立秦旗,到此番诚桥之战,则是彻底坚定关中文武们的信心。
徜若普军就是这样的成色,这天下,苟公如何坐不得?他们这些人,又如何不能成为开国功臣?
诚桥之战,意义必然是巨大的,甚至可将之拔高到一种历史的高度。
于晋军而言,由殷浩主导的北伐过程虽然丑陋,但过去两年的些许挫折,仅是偶然,并未遭遇致命的失败,这就有的解释。
而此战之后,殷浩北伐中原后所营造的气势与威风,被一战打破,光鲜之下的鄙陋与委顿暴露无疑,这势必加剧普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至少桓温绝不可能安分。
即便败军之将谢尚能够分担大部分责任,殷浩都无法再心安理得,从容布置,以应对内外压力。
就是建康朝廷内部,也难免出现异议,“北伐无功”可是会遭到反噬的,而以殷浩的实力,显然是无法承受这种反噬的。
于秦军而言,则彻底打出了他们的志气,从今之后,秦非普臣,谁王谁寇,
看的是谁的兵马多丶拳头硬,而不再是所谓的大义丶正朔.
破万军易,破心障难。
当然,对于这些战略层面的影响与考量,一般的将士恐怕还无法形成清淅的认识,但他们手中的刀以及在苟氏治下的地,会让他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思吟间,军令官前来禀报:“启禀大都督,各部悉已归建,入驻宿地,唯有建武将军邓羌将军,追击未归!”
这一仗,是一场歼灭战,除邓羌率骁骑追击谢尚丶姚襄之外,倒没有发生多少追击的情况。
听其汇报,苟武眉头稍微了下,向东南方向瞧了瞧,道:“派人去找邓将军,让他收兵吧!”
转过头,手一扬,又语气轻松地对身边部属们道:“此地风景,诸位可曾看足?若是足够,便还营去吧!”
听苟武这么说,一干僚属,自是笑言应和,就仿佛周遭惨烈而恐怖的战场,
是怎样一种美妙风光一般。!鸿+特′小*说?网^ ?更¢新?最+快/
“大都督,有情况!”修地,护卫军官大声示警。
动静来自东面,抬眼望去,可以明显看到,暮色笼罩下,有一支骑兵正轻驰而来。不过,苟武身边的护卫们很快就慢慢放下戒备,来者自是追敌归来的邓羌所部。
“见过大都督!怎劳都督亲迎?”面对苟武的亲自迎接,邓羌略显讶异,十来步远便下马,拱手拜道。
稍微打量一圈,邓羌与骁骑将土显然经历了一场战斗,而看邓羌那稍显郁郁的表情,苟武轻笑道:“才谈及子戎将军追敌未归,正自担忧,将军既平安归来,我也安心!否则,凯旋之后,恐无法向主公交待!”
“多谢大都督关怀!”听他这么说,邓羌面露感激,再度拜谢。
“众将士作战辛苦,营地现已扎好,先随我还营歇息吧!”苟武又朗声道,
说完便转身上马,却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问邓羌追击战果如何之事。
结果已经相当明显了,邓羌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谢尚显然逃掉了,粗略一观,恐怕还损失了一些人手。
不过,苟武不问,邓羌却不能不提,稍一尤豫,策马跟到苟武身边,严肃道:“未能生擒谢尚老儿,还请大都督问罪!”
这自然是场面话,邓羌只是有些羞怒罢了,毕竟追击之前,话说得太满。对此,苟武自然得给他台阶下,摇头道:
“子戎言重了!此番能破晋军,你当居首功,若无你英勇作战,献计筹谋,
想要击败普军,获此大胜,恐怕也不会这般顺利!
至于谢尚,得之我幸,失之也未必是坏事。此战之后,我军与普军彻底决裂,成为生死仇,将来绝少不了交锋对战,若晋军主帅尽是这样的高门名士,
这仗可就好打了
一”
邓羌闻言,却也不由笑了,表情轻松了,但转而又恢复严肃,言语中始终透着一抹不甘:“话虽如此,走脱了谢尚,以及晋军残部,此仗总是不算完胜!”
“子戎却是贪心了!”苟武哈哈大笑两声,左手伸出,指看暮色下的颖水,
道:“将士们已经足够尽力,毕竟不能让他们下水追敌,此非战之失,实不必介怀!”
邓羌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抹不开面子罢了,拧眉道:“若非姚襄小儿,谢尚决然脱逃不得。不曾想,为救谢尚,姚襄竟那么舍得,不惜伤亡为其卖命!”
苟武也大概猜到了什么情况,说道:“看起来,姚襄是打算彻底投靠晋廷了。不过,北将南投,向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凭其败残之兵,短时间内,绝难再对我们造成威胁,此人可以暂时不管!”
邓羌微微颌首,抬眼望了望夜空,星光暗淡,但十四的月亮已然足够饱满姣洁“明日便是中秋了,只可惜此战大捷,却难作为中秋献礼向主公报捷!”邓羌道。
苟武着笑意:“主公眼下,只关心胜败成果,怕是不在意什么节庆。不过,此战之后,总是可以给主公一个满意的交代了!”
“不知都督下一步,意欲如何行事?”邓羌顺势问道。
苟武想了想,道:“东出以来,已然数月,自夏入秋,从洛阳打到许昌,越打越远。虽获此捷,但将士多已疲惫,无力再战。
何况,关东实非久留之地,该考虑班师之事了。暂且于许昌休整,向长安报捷,等侯进一步命令,还需看普军下一步动向。
谢尚虽败,但殷浩犹在,不过,就此公之表现,已无足大患。在此之前,征粮揽众之事,要迅速着手安排
顿了下,苟武又悠悠叹道:“此战之后,也不知还需多少年,我军才能重返中原?”
事实上,这也是秦军第一次,真正深入中原。
邓羌显然不只是一员猛将,也很能体悟苟武言语中透露的意思,稍一思索,
以一种沉凝近乎冷酷的语气道:
“主公前令,此番东出,以揽众徙民为要,破敌击贼为次,今晋军败绩,已经无法制衡我军行动。
以末将之见,不若在撤军前,将许昌及周遭郡县所有人畜财货,尽数西迁将之搬空,实我以虚敌”
听此言,苟武眉毛稍微颤了下,扭头认真地看着邓羌,面对的却是一双平静的眼睛。
对视几许之后,苟
武幽幽说道:“如子戎建议,十年之内,我军也不用想着重返中原了
1
?
邓羌轻飘飘一项建议,背后却是成千上万中原土民即将遭遇的苦难,通过军事与暴力挟制的人口迁徙,其过程伴随着的绝不是温情与安宁,流离丶混乱与死亡才是常态,何况,秦军的行动本身就带着掳掠目的。
就拿正在充州境内上演着的由杜郁主持的对中原士民的迁徙,早已是骂声一片,秦(苟)军的名气,甚至比当初符氏的穷兵武丶肆意盘剥还要臭。
至少,符氏掠夺归掠夺,没有强求所有人追随,而秦军却象一头贪婪的餐餐,将兵锋覆盖范围内的一切人畜与财货都打包带走,彻底的吃干抹净,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这样的所作所为,是极其遭恨的。
当然,苟武也就聊表感慨,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乱世经历练就的铁石心肠,足以让他们漠然面对困难,冷酷制造苦难。
而对于苟武的感慨,邓羌也以一种相当淡定的口吻说道:“十年之内,主公当力图巩固雍秦,平定关右,彻底形成鼎足之势!十年之后,关东士民,又还有多少人能真正牢记仇恨呢?”
一边商谈着东出秦军的下一步计画,很快便到达设立于颖水之畔的临时营地,哪怕夜幕已至,仍然乱糟糟一片,但随着苟武的归来,胜利者的欢呼此起彼伏,响彻秋夜。
苟武也趁势宣布,明日打扫完战场之后,前往许昌,到谢尚营建的大营之中,大庆三日,搞劳三军。
在秦军将士享受着胜利的果实之时,晋军这边,怎一个仓皇了得。在姚襄的拼死维护下,谢尚终是逃出升天,最终只带着残卒,与姚部步军合兵一处,直到郗昙此前兵败的口,方才停下喘口气。
而这个时候,谢姚两军加在一块儿,也只剩下万人上千。谢尚儿百,姚襄近万。在与秦军的斗之中,姚襄已经竭力保存实力,但连番交战下来,仍旧损伤颇重。
前前后后,折损了四五千人,对姚部所剩无几的力量来说,又是一次重创。
不过,到了这个地步,每减一员,也是对姚部的精简与淬炼。
比起晋军,姚襄在此战前后,可显得聪明多了:::
在口,郗昙所率南撤舟船,终于与谢尚残军相逢,派轻舟将谢尚接上船后,调转船头,经口继续向颖水下游驶去。
而这个过程中,姚襄继续展现着他的忠实与义气,率领部卒,沿岸策应守护,直到抵达颖水之畔的西华小城,略作停整。
正欲遣人连络项县的殷浩,却闻殷中军听说谢尚败北,已率禁兵南归寿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