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不拘阴谋

作品:《苟秦

    第281章不拘阴谋


    郑县衙中唯一还算象样的客舍内,昏暗的烛火映出两道模糊的人影,一阵轻风拂过,传出王猛赞叹的声音:“辅弼将军,真将帅也!”


    却是苟政遣人送来信缄,以苟武弃职关丶洛阳,收缩防御之事,咨询王猛意见。墈书屋 哽薪蕞全


    屋内,小案上堆着一简渎,与王猛秉烛夜谈的自然是吕婆楼,明明正值壮年,却一脸苍然,须发之间也明显染上了几缕白霜。


    听王猛赞叹,得知其情的吕婆楼也不禁感慨着说道:“辅弼将军见识深刻高远,以退为进,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这等审时度势之能,的确令人钦佩,如非将帅之才,绝难有如此取舍智慧.:..


    顿了下,又道:“不过,这个决策,恐怕秦公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方失河内二郡,损太守赵琨,今若不战自退,拱手献关,既有失秦公威望,又挫伤军心。”


    吕婆楼沉着思吟,王猛观之,暗自欣赏,轻笑道:“兄台见识,亦不凡也!”


    “愧不敢当。”吕婆楼淡定一笑,而后略带好奇问道:“不知军师准备如何就此事答复秦公!”


    王猛笑道:“辅弼将军的自光,是放到两年丶五年,乃至十年之后,至于当下,事态却也没有紧迫到那个地步,因此,可暂做按捺,观时顺势而为。于秦公而言,只需关河稳固,河东丶弘农不失,便可无忧!”


    说到这儿,王猛抬眼冲吕婆楼道:“便劳烦兄台,凭此意,替我拟一书文,回信秦公!”


    王猛一眼便看出吕婆楼的顾虑,说道:“兄台此番随我赴郑县办的,也是机密大事!何况,秦公对兄台父子的欣赏,已溢于言表,兄台也该有所表现才是!”


    听王猛这么说,吕婆楼方知,王猛这是有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心情略显复杂,却也不再拒绝,埋头取过一副笔简,提笔拟写起来。


    而王猛抬起头来,目光东向,神宇间带有一抹深思。良久回神,吕婆楼已拟好回复,接过浏览一遍,王猛不由赞道:“不曾想,兄台不只见识犀利,这刀笔也如此熟练!”


    吕婆楼拱手应道:!“在下文辞拙劣,军师勿见笑才是!”


    就冲这番言辞表现,便可知王猛愿意与吕婆楼深交的原因,他虽是个氏人,却仿佛没有一丝“胡擅味”,观其见识能力丶函养风度,更堪为当世有数的精英俊杰。


    经过几番与苟政的交流畅谈,王猛也渐渐找准了自己在苟氏集团的定位与方向,而将来欲建功业,除了苟政信任赋予权力,也需要一批志同道合,


    能力优秀的人才支持,吕婆楼则是他选定的“同志”之一。?搜`搜#^小?&说°o网¥ ;已+¨?发/布1¢最,?u新*?£章(?节*


    “明晨即遣快马,将此文发往长安!”审阅过后,确认内容丶含义无误,王猛又提笔在署名上加之吕婆楼之后,吩咐道。


    “诺!”注意到王猛的动作,吕婆楼郑重拜道,


    吕婆楼年纪比王猛大上不少,但在这并不长的相处交流之中,已然深明秦公苟政为何如此重视王猛,对他的器识丶能力与风度,也格外敬佩,甘为从属。


    王猛在深吸一口气后,又缓缓说道:“职关那边,燕军此来,并不足虑,慕舆根虽是燕国大将,但想凭区区数千卒,便叩关而入,略我河东,还远远不够,听闻振武将军(陈晃)久经战阵,稳重善守,足可拒之。


    而况,便是前方军情发生变化,以秦公与将师们能耐,又岂经不住些许风浪。你我二人,完成秦公所托,办好郑县这趟差事,才是当务之急”


    听王猛如此说,吕婆楼也不由颌首,说道:“军师明见洞察如此,难怪秦公看重!”


    王猛悠悠一叹:“正该有所作为,不负信任!”


    抬眼便收拾好心情,自案上取过一张书简,轻笑道:“这位李县令,虽履任不久,但观其治事驭民,颇有章法,确是个能才,短短时间内,竟能将县内几家豪强的情况摸清”


    “军师此来,对其整顿县务,大有益,能够看出此节,眼光的确不错!”吕婆楼浏览了一下从王猛手中接过的那道文简,道:“军师意欲从杨氏堡着手清户?”


    王猛点头道:,“正是!郑县当进出关中要道,虽获交通之便利,但在历次兵战乱之中,受创深重,而今,全县除秦公下属军户屯民,也就剩下几家土豪了。


    这杨氏,算是实力影响最大的一支了,还是逆势趁乱吸纳流离难民,依附其堡壁生计的丁口,纵然没有五千,至少也有四千。


    当初,我隐居华山,为谋生计,也曾于华阴丶郑县之间,制炭丶贩布,


    如今谈起来,仍觉嘘,对郑县我也实在不陌生!!


    ”


    >


    听王猛这样一番话,吕婆楼双目之中顿露恍然,有些明白为何把郑县选作“典型”了,而这郑县杨氏,显然又是第一个“开刀”对象。


    “此杨氏,乃弘农杨氏旁支?”思及文简上所书内容消息,吕婆楼讶异道。*s¨i¨l/u?x_s?w·./c?o\m~


    对此,王猛淡淡摇头,语气笃定道:“弘农杨氏早已破灭,纵有遗子,


    也散落各地,不是在荆扬,便是在凉州。


    此杨氏,不过假托望族盛名罢了,就我所知,这郑县杨氏,最初是汉赵下属一支匈奴别部,刘耀称帝之后,受封当地,就此世居郑县,后汉赵为羯赵所灭,主动投靠石氏。


    石虎篡权之初,关中丶洛阳反抗,石虎率军西征,当时的杨氏家主率部众为关东之师引路,有功于石虎,一直延续至今.


    目下在弘农县内,还有一支‘弘农杨氏’,同样是假借名号:


    王猛谈及这些,是曦嘘不已,曾经那些高门望族,在胡人的弯刀铁蹄面前,彻底沦落,被碾为尘泥。


    名门的荣耀与自豪,在南方或许还能抱残守缺,仍能爆发出不俗的能量,但在北方的胡汉融合风潮中,正发生看根本性的改变。


    吕婆楼听到这些轶闻,也甚觉有趣,不过却也习以为常,说起来,他略阳吕氏,不也是这般“汉化”的吗?只不过,没有随便认祖宗,尤其不至于出现这种让人一言戳穿的尴尬情况。


    闲谈两句,吕婆楼表情微肃,道:,“不论杨氏来历如何,只怕皆难轻易使其就范,配合丁口清查!”


    “就关中各地目前的状况看,秦公威权未固,仅靠政令条文,是绝难令豪右配合,非有相应手段不可!”王猛看着吕婆楼,这么说道:“明日,就烦劳兄台前往杨氏堡一趟,表明来意,先礼后兵!”


    “诺!”吕婆楼应命,目光微闪,还是提醒道:“不过,在下知军师必有后手,然仅靠随行吏卒与县城的老弱,只怕难以挟制豪强堡壁!”


    此番随王猛东来郑县公干的人员,一共百几十号人,除了十几名他挑选的各类吏,以及苟政派给他的贴身卫士之外,还有一骑一步两队羽林军,


    是王猛执法的武力担当。


    但显然,仅靠这点人马,关键时刻或可自保,但想要如喝水一般使豪强就范,几无可能。


    吕婆楼提及此,王猛也不妨把话说透,轻声道:,“临行前,秦公曾授我一道符令,一封文书,时态如急,可调动潼关丶华阴之师以及屯田吏卒


    ”


    一听此言,吕婆楼整个人都显得放松了些。作为关中最重要的门户之一,在前次整编中,潼关得到了重点照顾,中军与前军下属的破军丶射声二营,一前一后,分驻潼关丶华阴,共保关城安全。


    吕婆楼虽然不晓得潼关一线成防将士的底细,但至少明白一点,那里的军队,绝对是苟军精锐中的精锐,尤其是破军营,那可是参与河东决战丶围歼符雄的主力部队。


    而更让他惊说的,还是苟政授予的调兵之权,还包括潼关这等战略关防要地,如此信任,很难不让人震惊。


    震惊王猛的惊世才情,更震惊苟政的大胆信任


    “如此看来,军师已是智珠在握!”吕婆楼感慨不已。


    王猛面色平静,以一种沉稳的语调应道:“兄台明日去杨氏堡,当设法探明堡内防御虚实,门户丶道路丶部卒丶装备丶仓.


    2


    对此交待,吕婆楼面露异,眉头上扬,讶然道:“听军师之意,可不象是仅清查户口这么简单!”


    对吕婆楼的敏锐,王猛则轻声笑道::“这便要看,杨氏能否识时务,接受我们的诚意,听从秦公大令!”


    事实上,从长安出发伊始,王猛就没想着用什么温吞手段,他更信奉乱世重典,要以雷霆之势,在最短时间内剪除阻碍,完成对郑县的清丁编户。


    因而,从一开始,王猛就奔着“紧急事态”来的,潼关之师自不能妄动,但从华阴暂调,问题却不大。


    就在此时,王猛的护卫,已然执符传奔赴华阴了,而郑县屯营,也派人去了


    针对杨氏堡的问题,王猛的计画大概分三步走,第一步,自然是“先礼”,明日吕婆楼代表他上门拜访,徜若杨氏识趣,愿意配合工作,那么事情就以和平编户为止。


    王猛甚至能留出妥协的馀地,按他的估计,杨氏族部连同依附的民众,


    少说也有千户,他只要七百户能够上缴钱粮的“纳税人”。


    当然,即便王猛手中的“税刀”这样留情,杨氏大概率还是不会愿意这种割肉程度,依旧是痛苦的。


    因此,王


    猛大概率需要采取第二步一一“后兵”,只要杨氏拒绝抑或采取拖延之类的办法,他将立刻调兵,威压杨氏堡壁,进堡搜查,迫其就范至于理由与名义,随便找一个便是,哪怕直接问其“抗税抗法”之罪。


    依王猛预计,到这个程度,杨氏也应该会服软,秦公的威权与法条对这些地方土豪或许震力有限,但军队手中的刀枪弓弩,会让他们清醒。


    而这个时候,王猛的价码同样要提升,将在权力与能力范畴之内,将杨氏堡内丁口的实际情况调查清楚,登记造册。


    徜若出现什么意外,杨氏果真选择顽抗,那么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王猛有理由怀疑杨氏心怀贰逆,阴谋作乱,就当率兵,以“平叛”之名破堡了。


    而事情一旦发展到这种地步,局面就不完全由王猛掌控了,毕竟苟军将士若是打进堡去,会带来什么后果,不是眼下的王猛所能预料,战斗过程,


    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这第三步,显然不是王猛想走的,但局势若真的朝这个方向发展,那么不走也得走。


    不出意外,王猛的计画果然出现了意外,只不过并非出现在杨氏那边。


    翌日,吕婆楼登堡拜访,得到了杨氏家主杨闯的热情接待,亲自设宴款待,不只备好酒好肉,亲自作陪,还有歌舞表演。


    只不过,在谈及丁口问题时,先是装傻充愣,表示已经向官府报备登记,必将依制纳税。当吕婆楼指出数据的真实性时,杨闯又打起太极,说既然官府不信,他将重新对堡内外人口进行清查确认,倘有差误,一定更改。


    甚至为了“取信”吕婆楼,杨闯还带吕婆楼在堡内转了一圈,能够容纳几千人的空间,在杨闯的一番操作下,露面的仅有四五百人,并且有六七成都是老弱妇孺,而这些人却并不是苟政所拟“丁税制”的纳税主体。


    吕婆楼呢,对于一切洞若观火,将堡内的所见所闻暗自用心记下,而后在杨闯笑吟吟的礼送下,出堡返回县城,


    得悉其情,王猛果断决定,进行下一步计画,岔子也就出现了。华阴的驻军,竟然以需要向长安请示为由,拒绝听调。


    这既让王猛措手不及,更让他恼火难抑,从收到卫士的回复开始,他的脸色就一沉再沉。


    郑县县堂内,王猛居首位,下属僚吏,以及李绪为首的郑县职吏三两只俱在,一个个表情严肃,默然不语。


    还是吕婆楼,拱手道:“若驻军不配合,这进堡检查,恐怕难以成行!”


    “来人,备马!”王猛在片刻思吟后,朝外大喝一声,而后瞧向吕婆楼丶李绪:“吕参军与李县令,在此做好出发准备,我当亲往华阴!”


    “诺!”吕婆楼有心说些什么,但见王猛那一脸的坚决,将奉劝的话语咽了回去。


    不过在王猛启程之前,还是以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提醒道:“军师此去,务必当心!”


    对此,王猛露出了点冷冽的笑容:“华阴还是秦公治下,成守中军更是秦公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