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赏

作品:《苟秦

    第251章大赏


    返长安,归公府,以郭蕙为首的公府内眷们,早已是翘首以待,盼望君归。·s*h\u!y^o·u¨k¨a\n~.~c`o?m^苟政不在,公府虽有郭蕙操持诸事,但主心骨不在,总是少些活力。


    本书由?全网首发


    而随着苟政的归来,阖府上下,立刻便热闹了起来,上至主母,下及僮仆,无不欢喜,载欣载奔。


    三月未见,在外之时,有无尽的军国大事充实,倒也没有过于严重的感,然而回到府中,见看一众家卷,尤其是两个儿子,心中也难免泛起阵阵涟漪。


    即便心肠已然磨砺得心如铁石,卸下伪装之时,苟政也是需要慰籍的。


    前往潼关之前,长子苟定尚只能在扶下尝试行走,如今已然学会走路,甚至可以跟跪扑入怀中,口呼“阿爷”。


    次子苟瑞临,也已经是牙牙学语,比起三个月前,不论眼神抑或动作,


    都更显灵动。或许是认生,见到苟政便豪陶大哭,不过在抱入怀中的时候,


    苟政将次子的大名给落实下来:苟捷。


    当夜,苟政在府中举行了一场家宴,外臣之中,仅把郭毅丶苟武叫上,


    以示亲密。这一文一武,是当前长安城内苟政最重要的臣僚,得力臂助。


    哪怕在家宴之上,苟政依旧忍不住讨论军政问题,尤其是苟政即将对苟氏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他们二人将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以及执行者。


    宴后,苟政自然而然与夫人郭蕙一同归寝,几个月了,总有些欲望需要释放。


    不过,苟政的温存贪欢,也就到此为止了,从翌日开始,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关中军政事务上,郭蕙之外的其他三位夫人(赵丶柳丶邓),一个也没有得到宠幸。


    这固然让公府内眷中多了几分怨艾,尤其是柳夫人柳苏。大抵是身上“皇妃”的属性,再加之本身出色的素质,身段娜,魅力惊人,在被乃父送进公府后,她是相当受苟政疼爱,每个月留宿她那里的次数也最多。


    此番,苟政归来,柳苏也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准备让苟政继续体验真正帝王般的享受。只可惜,苟政不解风情,除了让人将从健那里缴获金玉器饰送去儿件之外,并没有深入交流的意思。?x-q^k-s¨w?.\c^o′m′


    实在是这个阶段,迫于内外部压力,以及函欲将苟氏集团引上正轨的须求,苟政一门心思都放在对关中苟氏集团的改革建制上。


    女人,只会消磨他的精力,拖慢他的进步。苟政才打多少年仗?远未到享受的时候:::


    在永和七年所剩不多的三个月里,苟政几乎将他所有的精力与热情,都投入到他蕴酿已久的几件大事上来,整军丶税制丶授田。


    不管是对苟政本人,还是对日渐成形的关中苟氏集团,这都是一项极其关键且重要的举措。苟政要做的,是对苟氏集团与关中进行制度化的改造,


    是要创建一个由苟氏主导的统治秩序,构建一套基本的社会管理体系。


    前前后后,苟政用了将近三年时间,方才达到如今的地位与权威,挣得一丝改革的基础,而留给苟政操作的时间并不算多。


    身处天下棋局,不管是日渐崛起的慕容燕国,还是蠢蠢欲动的东普王朝,都不会容忍他这股势力,悠然占据关中形胜而坐窥天下。


    接下来的三两年内,他仍旧可能或被动丶或主动参与到天下大争中去。


    击败并吞并符氏集团,并不意味着苟政就坐稳关中了,苟政深刻地意识到,


    不出意外,他仍有一场“立国之战”需要打。


    在此之前,他将穷尽一切办法,武装自己,强大自己。比起流于表面的称土建制,苟政打算做的,才是真止的土业之基。


    而一旦三项改造事务完成了,苟氏集团在关中才算有了真正的根基,苟政的统治才会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动摇,届时是称王还是称帝,就全凭苟政自己心意了。


    这些作为,被苟政称之为“筑基”!


    当然,为了达成目的,苟政在具体规划落实三项改造之前,首先全力推进的,却是赏功酬劳,对此番苟大战中的有功之臣进行叙功搞赏。


    实在是,画出的大饼实在太多了,苟政必须得有兑现的实际行动,否则苟军将土尚且不安,如何进行那些明显会遭遇各方面阻力的建制改造。


    关于大战叙功的问题,还是等苟政回到长安之后,方才得到有序丶有效推动。\w!z~s+b,o.o*k*.^c¢o_m/就象苟政初归时在长安城下所言那般,他真把“第一”功劳给郭毅了。


    这自然引发了不少人的


    不满,凭什么他们在前线打生打死,与氏贼浴血作战,这最大的功劳却给了安安稳稳待在长安“享清福”的郭毅,这太不么平,哪怕郭毅是主公的岳丈也不行!


    对于将军们的不满情绪,苟政自是早有准备,他秘使郑权丶孟淳等心腹将校,在军中散播消息。


    说此番大战,人人皆有殊勋,然将军们争功激烈,若定要论个高低一二,既伤袍泽之间的和气,也让主公万般为难,无法决定。


    被迫无奈,方才想出这么个破局之法,如此,方才勉强缓解了将军们的不满情绪::::


    争功的局面得到控制之后,苟政方才正式落实叙功之事,不论如何,对建有大功的将校们,都是要有一个说法的。


    于是,在综合进攻丶防守丶斩获丶战术价值丶伤亡多少以及过失大小等因素后,苟政就此次苟大战,评出了一个“十大功将”:苟武丶陈晃丶邓羌丶丁良丶苟旦丶苟威丶苏国丶弓蚝丶罗文惠丶郑权。


    此十员将领,由苟武领衔,作为此番大战的一等功臣,至于刘异丶孟淳丶赵思丶张珙丶王坤(阵亡)丶徐成等,则次之为二等,其馀将校则为三等。


    至于队长以下的普通苟军官兵,则为最次,当然这部分官兵的功劳,也是最好认定,最好打发的。毕竟,对他们的功劳,评定的因素相对简单,基本只需要看斩首数量。


    苟政搞出的这四等叙功办法,自然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丶准确,甚至无法对各部将领上报的功勋名单丶功劳大小做到细致的核定,但只要不上报的太夸张丶太过分,都督府这边也基本都予以认可。


    当然,以苟政为内核的苟氏高层也还不具备过于精细的管理能力,而能在大体上满足各级将士,目的也就达到了。


    对苟政来说,整体上的稳定最为重要,至于少部分的心思与不满,则将为集体利益所压制,苟军将士都是虎狼之辈,内部也从来不提倡官兵平等


    相比之下,苟政更关心的,是如何将赏赐与抚恤发放下去,并落实到将士手里,这可是关系到收买军心的大问题,由不得他不重视。


    为抚慰军心,为贯彻苟政意志,很快长安丶临晋丶安邑等,凡有有功将广护式府宏大卫自力师这一次搞功赏赐之物,基本以粮布为主,这是当前最可靠的硬通货,也是许多军民度过寒冬的保障。当然,粮布只是基础,另有木柴丶盐巴丶酒水丶肉食丶战马丶申胃等物资,根据战功大小丶官兵等级,予以相应补充。


    连阵亡丶受伤的将士在内,这是一场涉及数万将士的大搞赏,所需各项物资自不用说,几平把战后苟军的府库给掏空,仅粟丶麦两项主搞资,加之转运等“支付成本”,前前后后,就消耗了苟政四十馀万斛。


    过去的一个秋季,对关中来说,是数年以来的一次大熟,而郭毅等苟氏集团将吏,费尽心思从各郡丶各屯营收上来了税粮,还没在长安仓库积储多久,便文以更快的速度派发出去。


    那开仓放粮的情景,让郭毅这个大管家,看的心头直滴血,但又没法阻止。若非他本人也在搞赏之列,或许都要为自己熬白的头发感到不值了:


    依前诺,在冬至日前,第一批搞赏物资,便开始发放了,并且没有任何反对与阻碍,先关照伤残丶阵亡之将土。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人,实则并不多。首先重伤者,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大概率是活不下来的;虽然有苟政几次分配女人,但苟军将士中有家室者,占比依旧不高,其中战死于此战中的,比例则进一步缩小。


    因此,在抚恤伤亡之事上,消耗的粮物反而不多,苟政也相当大方,真正占大头的,还得是苟军的大小军头,以及活下来的将土。


    至于阵亡且无家属者,只能化作苟氏集团向上发展的养分,若他日有成,那么或许时而还能被苟政提起,颂扬他们的奉献,缅怀他们的牺牲。


    虽然此次搞功行动,主要集中在长安,这是战后功臣将土主要集结的地方,但真正把所有功赏发放到位,也花费了几乎一个冬季的时间。最远如成皋丶怀县的驻防官兵,甚至到永和八年仲春,方才拿到属于自己的搞资。


    这个冬季,因为苟政的大搞资,长安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火热,军心高涨,人心依附,闻此消息的地方豪右们,也多为苟政的大方而震撼。


    至少短时间内,不敢再有所妄动,是个人都看得出,这个时期,苟政既携大胜之势,还有一干被收买的骄兵悍将效死力,岂敢轻易得罪。


    为了保证搞资的落实,也为刷存在感,在长安功臣的授赏中,苟政是经常出现在将士面前的,亲自派粮发赏,被苟政亲自慰劳的官兵,无不感激。


    在这场授赏活动中,还有一件被将士热捧丶大肆宣扬的事情,主公苟政又又分女人了::::所俘氏众之中,一共得到了两万多“


    单身”夷夏妇女。


    这些妇女,则毫无疑问,全部被苟政拿来收买军心了,除了外镇将士分了几千人之外,剩下的,全部被长安将士消化。


    可以想见,在苟政亲自主持的分人仪式中,官兵们的目光是何等热切,


    心情是如何激动。而苟政一句“勤耕耘,多生子”,又收获了将士多少感激!


    与将士赏功的盛大而热烈相比,对于郭毅丶苟侍丶苟范为首的关中供馈将更的赏赐,则显得低调而平静。


    而除了粮物等实质赏赐之外,更有不少官职丶权力提升,苟氏集团的行政体系,其凝聚力与执行力,也由此得到巨大提升,有些影响,或许看不到丶摸不看,但绝对能够感受到。


    从苟政的视角来看,这一次搞赏,不只是一场胜利者的狂欢,一场收买人心的政治行动。更重要的,这是对苟氏集团组织管理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也是苟氏建制筑基的预演。


    同时,借着此次搞功,通过对搞赏前后过程的经验总结,苟政形成了一套新军功评定及授赏制度。


    当然,这套制度仍不完善,最为重要的,也最根本的,需要与在冬月初,便初步拟定的《军功授田章程》相结合,这又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困难的工程,尤其在具体落实方面。


    另一方面,在搞赏之事上,也总结出了不少问题与麻烦,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以实物赏赐,虽然更容易获得认可,但在搞赏成本上,实在巨大,尤其在人力成本,以及转运过程中的浪费上,很难避免。


    这固然是国情局势导致,但在此事之后,铸新钱,创建全新的丶关中的货币体系,也提上了日程。


    到目前为止,关中逐渐恢复的商业贸易,依旧以物物交换为主,并没有一个可靠的货币,这在实际操作中,相当麻烦。


    苟政一直有铸币的想法,但此前,无法保证铸出的“苟币”能够得到认同,为广大关中士民所接受。


    但如今不同了,通过食盐丶粮食这样的硬通货,再加之苟军强大的震镊,苟氏集团已经初步具备铸钱造币的基础,并且完全可以由官到民丶由军到民,逐渐普及开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得有足够的铜,加大铜矿的开采冶炼,又被苟政紧急安排下去了。


    所幸,大阳县那边,自古便是产铜之地,当初苟雄驻大阳时,就进行过组织恢复,如今,可以扩大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