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关中粮仓
作品:《苟秦》 第249章关中粮仓
苟政在冯翊足足待了三日多,期间着重察看当地的屯垦事宜,关注耕作,关怀屯民,甚至连都内豪强地主们,也予以亲切问候,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农桑生产恢复。?咸e鱼1看*)?书{?? }?已{发1_]布}最*新2章=?节.′=
当然,对几名冯翊豪右提出的关于夏秋粮税的问题,苟政则轻笑看表示,此事犹待确定,长安正在讨论税制条文,待到明年夏收之前,官府定拿出一套可行办法出来,并且一定避免羯赵的穷征暴敛,必以养民生息丶轻薄赋为指导。
温和面孔的背后,则是不容置喙的强势。关于关中税制,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同样拖延日久,也给苟政对关中的统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尤其在苟氏集团日益坐稳关中地盘,并将统治触手真正向各郡县蔓延之后,
此前,为了和协关中豪右,也为使苟氏集团的统治平稳落地,苟政曾打算与关中豪右“共商国是”,甚至做好了进行一定妥协的心理准备。
结果,新税制收取细则还没有展开讨论丶角力,符氏便气势汹汹地打过来了。时隔半年,氏集团树倒湖孙散,苟氏集团的声势空前拔高,而长安的那些“客人们”,在苟军放开人身管制之后,也大多选择离开了。
而不论这些豪强右族的态度如何,经此大战洗礼之后,关中税制的拟定,从苟政这边开始,妥协的馀地绝对不如此前那般大。
在冯翊,苟政可以说是用脚步丈量看关中的土地,也用躬亲视事向所有官民展示着鼓励农桑丶复兴关中的坚定决心。抽得闲暇,苟政还跑马北上,
往东北边的夏阳去了一趟,专门就龙门渡防御做视察。
结束对冯翊的巡视后,苟政没有多做逗留,即南渡渭河,进入渭南。他此番回长安,基本上是沿看当初进取长安的路线在走。
如果说冯翊的作用,更多体现在连接秦当丶拱卫长安,并支撑苟氏集团在渭北的统治,那么广平阔的渭南地区则是苟氏集团的战略屯垦基地。
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丶始平等渭南平原,水土条件良好,种植传统悠久,本就是关中的主要产粮区。苟政入主长安,在保证基本的军事安全后,
第一时间便看手治安以及生产恢复。
随着治安局势的稳定,渭南地区的农业有了巨大的改善,并处于持续向好的恢复中。而最显著的建树,毫无疑问是由苟氏将吏在渭南开展的大规模屯田了。第一墈书旺 哽辛蕞快
别看冯翊都那边搞得火热,规模不小,但与渭南的屯由相比,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了。自入关中以来,苟政便将绝大部分人物力资源,投入在渭南平原的屯垦上,尤其是人力。
即便后来,采取了一些分流措施,往扶风丶冯翊这样掌控力较强的都县转移了一部分屯民,但仍有超过七成苟氏集团掌控劳力,留在渭南地区。
没办法,除了长安这个军政中心的因素,也因地理水土条件带来的差异,如冯翊这样的渭北郡县虽有一些河水冲积而成的平原,但地多以丘陵台塬为主,与以长安为中心的平川沃野相比,农耕条件总是要差上许多的。
也正是这大片由渭河水系滋润的肥田腴土,孕育出长安,不断地创造着属于关中的历史。而如今这段历史,已开始由苟政提笔书写。
值得一提的是,苟军的西进,不仅是一次战略上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还给关中带来了一次人口大迁移。
到自前为止,包括苟军将土丶西归秦雍流民丶关东流民以及各类战争俘众。前前后后,在苟氏集团的主导下,前足足往关中西迁了近四十万口。
这是二十多年来,关中第一次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输入,这固然给关中地区带来一定的人口矛盾,但对关中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显然是有利的。
毕竟,连年的战争与动乱,给关中造成了深重而广泛的破坏,从土地到人口,皆是如此。而关中的川塬平野间,有太多本该种满粟麦桑麻的土地荒废了。
而这些土地,随看苟氏集团的到来,都开始慢慢被重新开辟出来,种上农作物,产出粮食,继续滋养着关中文明。
苟氏集团能够在关中站稳脚跟,并成功摆平内外势力的挑战与侵袭,主要依靠的便是渭南平原提供的人物力资源。
尤其是让苟政饱受困扰的粮食问题,哪怕在雍秦初定后,从其馀诸都获取了不少的粮食,到永和七年秋末,渭南平原出产的各类谷物,在供养苟氏集团的粮食中,也占据超过六成的比例。
而从苟政正式在长安设置屯田务,抽调将吏,组织近二十万民进行屯田之后,渭南的屯务便正式进入快车道。到今春之时,分布于长安周遭的大大小小的屯营,已开辟出上百万亩的由土来,成绩可谓显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渭南屯垦就有百万亩的产出,毕竟田土条件不同,
粟丶麦这两类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季节习性也不同,再上养土需要以及长安发布的种麻植桑任务。*9-5+x\i\a`o,s-h-u\o·.¢c-o\m~渭南屯垦的真实产出,虽然数倍于冯翊,但仍处于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
然不论如何,渭南平原上的屯垦,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只要保证稳定,
沿着这条正轨继续走下去,产出只会越来越高,关中复兴有望,而苟氏未来可期。
自郑县沿河西行,一路能够看到,在滨临渭河冲积平原上,已是阡陌纵横。作为连接东西的要道,苟军在郑县境内足足安排了近两万的屯民,他们在北部沿河沃野间,垦出了十馀万亩土地。
郑县的地理自南而北,呈现一种阶梯式的地貌,西行途中,除了北面的汤汤渭水以及平阔沃野之外,还有南边沟壑交织的黄土台塬相伴。
当然,等西行进入新丰县境内后,大抵会有一种壑然开朗的感觉,再往西,关中平原的主体部分开始映入眼帘。
自新丰而西,可谓一马平川,沃野平川,一望无际。沿道路丶沟渠两侧,可以看见大大小小被垦成田土的地块,纵横的沟垄将他们肆意地拼接在一起,虽显凌乱,但皆是农民辛苦的成果。
凉风呼呼吹拂,卷起发黄的茅草,但丝毫不影响零星的鸟类,在田间寻觅残留的粟米。与冯翊那边的热火朝天一般,渭南平原上,同样是一副大干特干的场景。
在经验渐足的苟军屯田吏们的带领下,渭南地区的二十万屯民,依然有序开展看垦作劳动,为冬麦的种植,做看准备。
苟政一路西巡,一直行至霸城,方才停下,这里已是渭南平原的内核地区了,当然是苟军的重点屯田局域。
当初,因为田土与水利资源,苟军屯民还与当地的匈奴豪强呼延毒产生矛盾,甚至发生了激烈的械斗。
此次大战期间,呼延毒趁机举事作乱,意欲响应健,接应氏军入关。
可惜,苟政早就准备,在苟威的率领下,呼延毒的乱众被迅速歼灭,本人及其家族也全部被诛。
对苟氏集团来说,清除了一个不臣逆类,霸城也少了一块毒瘤,在当地的屯田事务,也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在霸城,受到了时驻于此的屯骑将军苟顺的热情接待,他与郭将,一东一西,正在亲自抓新俘之氏众及西归秦雍流民的安置事宜。
苟顺的做法简单而有效,新编屯民,全部发配到北边,在平坦广阔的沿河地带,进行翻垦丶堆垄,挖浚沟渠。
在这秋末冬初的季节,关中的民户们了,除了收拾由地丶准备冬垦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活计,收割青麻。
前前后后,苟氏屯民在渭南开辟了十几万亩麻田,种植大麻丶苎麻丶青麻等经济作物与夏季成熟收割的大麻丶苎麻不同,青麻一直到末秋才开始进入成熟期。
得知此情后,苟政特地让苟顺引他前往麻田察看情况。大片低矮的青麻,象一排排卫士,整齐地伫立于田地中,秋风的带动下,不断摇曳,直到被农人收割。
望着田地间那些忙碌的顾不得抬头的身影,苟政心有感触,命人取过一株青麻,拿在手中默默把看着。
最吸引人的,是那泛着紫色的荚果,摩着麻杆,隐隐能够感受到表皮纤维的轫性,经过处理之后,便是制成麻丝麻线,直至成为官民身上的衣裳
“在保证麦丶粟种植的基础上,还要尽量扩大桑麻之种植!”放下麻杆,苟政扭头,看着苟顺,感慨着交待道:“我将士官民,不只要果腹,还要蔽体,衣食二事,恰如两足,当并立同行,方可走得稳当!”
“诺!”闻言,苟顺立刻表态道:“请主公放心,待到明年春耕,末将当安排,扩大种植!上缴更多布匹!”
闻之,苟政微微颌首,紧跟着问道:“今年,渭南屯营能够上缴多少布匹?”
苟顺道:“前者,末将已安排人采野蚕丝,再加之夏秋两季所割之麻,当可上缴绢布两万匹!”
“这么多!”苟政眉毛一扬,略感意外。
苟顺笑道:“上天保佑,今岁关中野蚕的数目,实在巨大,让人喜悦!”
见状,苟政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显然很满意,当即道:-“孤也不白拿,
自冯翊带回的上千头牛,全部交给你,用作耕作!”
闻言,苟顺大喜,拜道:“多谢主公!早听闻建武将军在杏城缴获了不少牛马,悉数被苟范截留了
,
渭南乃是我关中粮仓,也是我苟氏立足之源泉,屯垦诸事,你们当
善为之,勿要懈迨!”深吸一口气,苟政又一次郑重交待道。
“诺!”见苟政那凝重的目光,苟顺也变得认真,拱手长拜:“主公放心,末将省得!”
“孤这一路巡视,自弘农至河东,再到冯翊,就没有不向孤诉苦求援的。你这边,想来也是一般,有什么困难,尽可道来,孤看能否解决一二!”大抵是心情不错,苟政面上堆笑,竟主动说道。
闻问,苟顺也不客气,直接道:“禀主公,以末将之见,当前屯田事务,最缺乏的,不过两样东西,一是人,二是器!”
“这器,大抵说的是器械丶耕具,但这人?”苟政闻言,眉头微皱,疑问道:“此番大战所俘氏众丶流民,孤可仍然把大部分人给你们了!”
闻言,苟顺解释道:“正因如此,末将才缺人!当然,屯营缺的暂时不是这些牛马劳力,而管理的职吏。
眼下,渭南屯民二十馀万众,屯垦范围越来越广,屯营也不断拆分,能够协助管理丶有效组织屯民生产,完成屯垦任务的人才,实在不多。到眼下,渭南乃至关中屯务,仍旧由一些老人支撑着。”
听其言,苟政不由颌首,面上一副深思之色,抬手指出:“屯营屯民中,就没有人才涌现?”
“倒不是没有,也提拔了一些!”苟顺嘿嘿道:“只不过,一般人,未将不是太相信,提拔过多,也怕引起老人不服。因此,只能向主公求助,最好再能派一个如郭将这样的能才干将!”
闻之,苟政也不由感慨道:“眼下孤也正处用人之际,关中也到处缺人,尤其缺可信之人!不过,渭南屯务,关乎根本,的确需要加强管理力量。
这样,此番大战,有一些受伤将士,正需安置,回长安后,孤当调配一部分给你!”
“多谢主公!”苟政话犹未尽,苟顺已然高声拜谢:“这些将士,都是流过血的勇士,自然值得相信,有他们在,就不虞屯营失控!”
“也别大意!”苟政摇了摇头,提醒道:“这些将士,战场上厮杀是好汉,这组织屯垦丶带头种地,可未必是其长。
此前,已经受过不少教训了,你当警醒!孤做此安排,既是为了充实屯营控制力量,也是为了酬报他们的功劳!”
“末将会注意的!”听苟政这么说,苟顺笑容微敛,应道。
“至于器械”苟政凝眉,看起来,这个问题比人更让他为难。
见状,苟顺表示道:“末将也不多奢求,只需给末将一些铜铁器,末将可自行打造犁头,还是需要铁犁,省时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