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弘农土皇帝
作品:《苟秦》 第190章弘农土皇帝
杜郁东行之旅,过程并不如预期那般顺利,倒不是王堕等西归流民还有什么问题,流离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们实则没有多少“议价”能力了。¨齐_盛~小?说?网- \免/费?阅`读?
相反,身家性命都操持在苟政的手中,徜若苟军不予开关放行,接纳安置,
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他们的结局,与数以十万计死在西归途中的秦雍流民,并无太大区别。
当然,王堕等人敢于突破险阻,率众而归,对苟政还是经过相当周全的审量与判断,也不虞被拒之门外。
波折出现在弘农太守苟威身上,作为当初潼关分兵时苟政魔下最主要的族将之一,这份资历随着苟氏集团的快速膨胀,也越来越吃香。
放在当前的苟氏集团来说,苟威其人,武力一般,谋略一般,脾性还时有乖张,但这些都不防碍苟政为了增强对关中掌控力而委他以郡守之任。
当然了,苟威对苟氏集团的忠诚,早已形成对苟政的敬畏,以及他比苟起丶
苟旦之流多几分脑筋,也是安排他驻守弘农这个东西进出要道的重要参考因素。
即便,苟威抽冷子总能给苟政带来一些“惊喜”。在驻守弘农的这半年间,
苟威的政绩可谓乏善可陈,在苟政极其重视的生产恢复事务上,并没有什么积极贡献,弘农郡内本地恢复,更多是靠着境内为数不多士民自发的养息。
值得肯定的,大抵是苟威并没有象一般军阀那般肆意侵害盘剥治下士民百姓,并且还带人把境内盗匪给剿了,恢复治安秩序,在此基础上,对弘农境内的生产秩序恢复形成了保障。
弘农郡内,有一些特别适合种植谷物的台塬,水土丰沃,营养富足,在稀薄的人口基础上,秋粮产出是可观的。
而长安在制定秋粮征收政策时,再度免了弘农郡的进献,可以预计,在接下来的这个冬季,苟威在养兵之馀,弘农郡内那些小民百姓,也能大喘一口气。
同时,苟威驻守弘农之兵,也已扩充至三千卒,经他训练武装,战斗力比之长安中军也弱不了多少,其中毕竟有不少一路从潼关就跟着走到如今的族部老人。
值得一提的是,苟威虽然作为早期苟政身边的“三驾狗车”之一,但在苟政编练中军,强化内核实力的同时,他始终不在其列。′?*小&%说¢÷£C>|mˉ#s?? ¤已x发u=布o最~>?新?′章′??节)??
但在苟氏集团以及苟军内部,他的地位一直不低,手中掌握的实力也不弱,
对他以及其部下,苟政也没亏待。于是,苟威成为了如今的弘农“土皇帝”。不过,他这个土皇帝,在面对长安“苟公”的指令时,也不敢直接违逆。
但对其他人,可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杜郁,苟威可记得,当初他们西进时,此人还曾率军抵抗,给贾虎的归义左营造成重大杀伤。
然而,不到半年的功夫,此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苟政身边的重臣,安居长安,指手画脚。要知道,就连当初苟政礼遇郭毅,都曾被非议(郭毅曾率闻喜兵众南下援救安邑),到解县柳氏之时,则滋生了更多不满。
浅薄丶愚昧的苟氏骄兵们,其愚蠢的排外意识与心理,几乎是不加掩饰的。
与苟须丶苟起丶苟旦等人总是直接表示抱怨不同,苟威大部分时候,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但要说以一种聪明开阔的心胸看待那一个个外臣外将,在苟氏集团占据高位,挤压他们这些族部老人的生存地位与空间,苟威还做不到。
于是,当杜司马快马加鞭赶到弘农时,狼狼地被苟威拿捏了,硬是在太守衙门前等了足足两个时辰,方才得到召见。这半天里,苟太守在干什么呢,与他新纳的姬妾调情,甚至在见杜郁时,还不忘让那姬妾坐上席,狠狠地折辱。
很难具体描述苟威的这种心态,但那种骄兵悍将的威风姿态,却是在杜郁面前耍了个痛快。当杜郁拿出苟政手令,让苟威尽快发兵派粮,前往新安援济西归流民时,苟威也显得漫不经心的,甚至扬言,早一天晚一天都不打紧,不过多死几个人罢了:::
杜郁的函养一向是不错,但听着苟威这种混不吝的话,也不由气血上涌,实在按捺不住,与之争辩。然而,面对苟威的刻意为难,讲理显然是没用的。
于是,气急之下,杜郁直接抛开苟威,告辞径往新安而去,临走前,只选下一句话:我奉明公之令而来,只当依令而行,尽力完成使命,太守请自便。
杜郁这一走,苟威初时还不在意,继续与姬妾调笑,还是心腹下属提醒了一句“杜郁可是有主公手令”,他的智商才重新在线。
并且越想越不对,越想
越气,这个姓杜的,是给他上眼药啊!他自己去了,
岂不显得他苟威不敬苟政,违逆主令,这个罪名,苟威自认还是担当不起的。??兰#兰??文?±/学? ±±更¨?=新′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