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恭喜贤妃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宴席散了,史家的花厅依旧灯火通明,前院人群送出一拨又一拨,后院却早有人收拾起了杯盘碗盏。


    风起时带了夜凉,史芸换下了日间的明黄软衫,披了一件素色云纹褙子,在暖炉边坐了会儿。这时外头传来一声轻响,是老管事低声道:“老爷求见。”


    “让他进来吧。”她头也没抬,语气平平。


    帘子掀起,史澜一身常服,神色间还带着点未散的热意,一见女儿便笑:“恭喜你啊,贤妃娘娘。”


    史芸抬眼看他,没笑,反倒伸手把茶盏往前一推:“坐下再说。”


    史澜也不见外,落座之后,才笑着道:“这回圣旨一落,那些原本还犹豫的几家,估计得后悔死了。刚才我出门时,就有三个管家堵我说,姑娘们临时不舒服,能不能明儿再来登门问个好。”


    “晚了。”史芸语气平静,“今天是设席挑人,不是赶庙会。真有心的,不等咱们开口就该自己站出来。”


    史澜点头:“你这话,我明白。”


    他抬手拿起那本名单册,翻了翻:“你今晚盯得紧,挑上的都有数了吧?”


    “数是有的。”史芸慢慢开口,“不过真正让我放心的,不多。”


    她顿了顿,目光微凝:“吴诗雨,这个我要再见一面。”


    “嗯?”史澜挑了挑眉,“你对她挺满意?”


    “不仅满意。”史芸指尖轻点茶盏边缘,缓声说,“她那股子沉静,不是装出来的。文有根基,话有条理,眼神里没太多贪心,这是最难得的。”


    她侧头看父亲一眼:“这样的,进宫之后不至于给我添乱,赵桓也不会烦她。”


    史澜哈哈一笑:“听你这语气,倒像是给自家挑副手去了。”


    “就是挑副手。”史芸挑眉,“别指望宫里有什么姐妹情深,咱们这局,讲的是稳。她能安得住,能识大局,比什么花容月貌都重要。”


    “我明白你的意思。”史澜点点头,“我明天就让人去吴府传话,请她明日前来拜见。你定个时辰,上午好?还是午后?”


    “午后吧,上午我还有一剂养胎药要喝,懒得折腾。”史芸淡声道,“给她一个从容进门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不显匆忙的面子。”


    “好。”史澜起身,刚要离开,又听见史芸忽然道:“父亲。”


    “嗯?”


    “史家的子弟,你最近盯紧点。”史芸这话说得不重,语气听着也平静,可落在史澜耳朵里,却让他心里一顿。


    果然,下一句就来了。


    “我这肚子一大,身份一晋,你知道外头盯着的人多少。”她缓缓开口,语调温温的,却字字带锋,“有些人是冲我来的,有些人冲着史家来的,还有些……就是专门盼着我们出点岔子,好让他们顺势撕口子。”


    她抬眼看父亲,眉眼之间没有半分娇柔,“你别觉得我这话重,咱们史家这几年一直走得稳,可真出个浪荡子弟、胡搅蛮缠的,哪怕只是花楼里摔个杯子,落到有心人耳朵里,都能掰成贤妃娘娘家风不正。”


    史澜脸上的笑容这下是真的收了,神情也正经起来。


    “你说得没错。”他沉声点头,“这时候不是讲亲情的时候,是讲规矩、讲算计。”


    “讲规矩的是你,讲算计的……是他们。”史芸接得干脆,“我现在能宠,史家就风光。但真出了事,赵桓第一个不留情。”


    她声音放缓了一点,但语气没软,“那人你也见过,不是个靠情分过日子的人。他什么都记账,哪怕今天笑着给你晋封,明天转头就能拿一桩事问你史家是不是太放纵。”


    “他能坐在那位置上,不靠宗室血统,也不是靠脸,靠的是……”


    “冷静。”史澜接上她的话,叹了一口气,神情透着点老狐狸的钝悟,“我懂,靠的是他一条一条算清楚的账。”


    “那就好。”史芸点头,声音低了些,“他能信我,是因为我不多说、不乱动;他能忍着不动史家,是因为你们一直守着分寸。可你知道这时候最怕什么吗?”


    “怕有哪个毛躁的,以为家里现在风头正劲,就敢出门摆谱。”


    “对。”史芸淡淡一笑,“这种人,一个就能拖下整家。你现在不收,到时候他收,那可不是交涉,是清算。”


    “你放心。”史澜这次点头点得实打实,“明天开始我就整顿。几个还在国子监里念书的小子,我亲自去走一趟;几个派去外任的,也让人传话回来说清楚……最近给我收敛点,谁敢往外抖包袱,别怪我先断他祠堂香火。”


    史芸听了这话,点头不语,只慢慢搅着手里的茶汤。


    翌日一早,日头便晒透了史家后宅。


    午后的阳光温和,洒在庭院的花叶间,透着一股子慵懒闲适。史芸简单吃了些清粥小菜,喝了药,又让人熏了点清淡的香,才慢悠悠地靠在软塌上,半眯着眼养神。


    过了晌午没多久,外头就有小丫鬟来报:“娘娘,吴家的姑娘到了,正等在门外。”


    “嗯,让她进来吧。”史芸没起身,只往后靠得更舒服了些,摆了摆手示意。


    不一会儿,帘子掀开,一个身影缓缓进门。吴诗雨穿了一身水青色的罗裙,头上也没戴太多繁复的饰物,发鬓间簪了朵素色的玉兰,看起来清清爽爽,落落大方。


    她轻轻上前两步,福了一礼:“民女吴诗雨,见过贤妃娘娘。”


    史芸闻声,才抬起眼,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两眼:“我昨日还在想你今日会怎么打扮,是端着架子进门呢,还是装得楚楚可怜来讨人欢喜。”


    她这么一说,吴诗雨倒是笑了:“娘娘说笑了,民女哪有什么架子好端,进娘娘的门,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史芸轻笑:“看来你在家里也不是个娇小姐,是个会说话的。”


    吴诗雨微微一笑,神色不卑不亢:“家中规矩虽严,但祖母自小就教我,礼是做给旁人看的,自家人跟前,总归是要轻松些。”


    这句话倒说到史芸心里了,她坐直了点身子,招手示意:“坐吧,今日是家宴之后闲聊,不必拘礼。”


    吴诗雨轻轻道谢,顺势坐在了茶案对面,动作干净利落,半点不拖泥带水。


    “昨天席上人多,咱们也没来得及多聊几句。”史芸端起茶盏轻呷一口,“回去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