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以融合治分裂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北人讲忠义气节,江南人崇礼教经商。你让他们挤一锅粥,谁不憋火?”


    “本就是两套文化,两种活法。现在强行揉在一块儿,只要哪边动手快一步,另一边就觉得自己被抢了饭碗。”


    赵恒说到这,脸色彻底冷了下来,“所以我说,地不是根,民心才是。”


    “你禁得了一时圈地,禁不了江南人对北人那股子天生的不信任,也禁不了北人对江南人那种骨子里的轻视。”


    “这口气,早晚要炸。”


    李纲怔了怔,额角冷汗浮起。


    “臣……确未曾想到。”


    他顿了一下,拱手躬身:


    “请陛下明示——既然病在民心,又该如何着手医治?”


    “臣愿听策。”


    赵恒缓缓走回书案前,坐下,语气不再如先前那般冷厉,却比之前更沉、更重:


    “李纲,你问得好。病在民心,要医,自然不是一纸禁令能解的。”


    他抬手,在桌案上轻轻点了点:


    “我现在要你记住这几个字,以融合治分裂。”


    “南北要和,不是靠分开,而是要彼此揉进骨子里去。让他们理解彼此、信任彼此、绑在一条绳上。”


    李纲微微颔首:“臣愿闻其详。”


    赵恒抬头望他一眼,缓缓道:


    “第一,军中混编。”


    “这兵是国家的,不是哪个乡的。今日我就要定下规矩——从前线到后营,南军北军混编建制,不许单独分营,各级军官也要南北配对搭档。”


    “你是江南来的将,就要学着跟山东老卒配合;你是北边长大的兵,也要学着听福建副将的口令。”


    “从刀口上练出来的默契,比十篇政令管用。”


    李纲轻吸一口气:“此法虽险,却有破局之力。军中不讲出身,只讲生死,这样确实……有望。”


    赵恒点头:“第二,官场里,也不能只讲老资格。”


    “咱朝堂上,江南人官少,北人官多;江南人科举难中,北人一包接一包。”


    “从明年起,南方州县的解额多开两成,乡试取士名额上调一成。”


    “不是偏心,是要让江南人知道,这朝廷是他们的朝廷,不是北方人的朝廷。”


    “他们子弟读书、做官、议政,哪怕只是多了一点希望,也能让这认同感扎根心里。”


    李纲点头如捣蒜,眼中已现佩服之色。


    赵恒却没停,又道:“第三,各级州府,南北官员必须搭班干事。”


    “我不要看到全是江北人的县衙,也不要看到全是岭南士绅自封的宗社。”


    “从吏部到地方,都要推行一套对口协任制度——凡为政,必有南北协管;凡理事,必成三人组,互制互补。”


    “再有不分你我者,重赏;再有人拉帮结派者——严惩!”


    李纲喃喃道:“陛下这是……不光要治政,还要治心。”


    赵恒一笑,语气带了点调侃:“你以为我是想当个好官?我是不想给后面坐殿的子孙留个大炸雷。”


    说着,他语调微顿:


    “最后一条,也是最狠的一条——联姻。”


    李纲一下愣住:“联……联姻?”


    赵恒淡淡道:“老百姓再争,也争不过一家亲。让南方的大家族、北方的望族,彼此结亲联姻,一旦利益混成一锅粥,你说他们还会不会吵着打?”


    “这不是和亲,这是造一个新圈子,一个混血的、统一的大宋新贵阶层。”


    “他们不再是江南人,也不再是北人——他们得共同为这个国家打算盘。”


    李纲已听得汗湿后背,但还是忍不住道:“此法……实乃下策之中的上策。”


    赵恒笑了笑,端起茶盏,啜了一口,随口道:


    “联姻一事,从我做起。”


    李纲一惊:“陛下要……”


    赵恒淡淡道:“我这个皇帝,姓赵不假,但如今这大宋,还姓不姓赵都两说着呢。”


    “我若还摆着一张皇族架子不动,叫天下人怎信我真想化解这局?”


    “别家结亲是联手,我联的是人心。”


    说着,他轻轻一笑,语气却带着一点戏谑:“不过李纲你放心,该娶的我会挑着娶,起码不能是你家姑娘。”


    李纲老脸一红,随即拱手肃然:“陛下此言,折煞臣辈。”


    “若天下安定于此,臣家儿孙,愿为一砖一瓦。”


    赵恒点点头,目光望向殿外已亮起的天光,淡淡道:


    “那就从今儿起,动手吧。”


    李纲听到“那就从今儿起,动手吧”这句,正待告退,忽听赵恒又慢悠悠补了一句:


    “你刚才不是问我,要联哪家?”


    李纲顿时一愣,抬头道:“臣确有此疑。陛下既要以身作则,那这门亲事——可有心属?”


    赵恒端起茶盏,轻轻一晃,语气不急:“暂时没有。”


    “南方世家虽多,但真配得上联人心这三个字的,不多。”


    他顿了一下,望向李纲:


    “李纲,接下来几日,你抽空替我整理一份名录——南方士族、豪门、书香世家,凡在江南三省、湖广、闽蜀有根基的,统统列出来。”


    “家族人数、历代仕宦、门风口碑,特别是,有无女可嫁。”


    李纲一听,心中一凛,连忙拱手:“臣遵旨,三日之内,必将名录献上。”


    赵恒点点头:“不急在一时。”


    “我这方法是给南方世家投颗定心丸,也是把皇室跟江南人绑在一块儿。”


    “这棋下得不好,就成了内耗的源头;下得好,大宋的心气才能拢住。”


    他语气转冷,目光锋锐:“我不怕官僚骂我亲近江南人,我怕的,是你们这些老成持重的,嘴上说懂全局,结果还是用老眼光看新局势。”


    “南北不合,那是整个天下的病根。兵败,可以再战;地失,可以再收。”


    “可人心一散,再合可就难了。”


    李纲肃容而拜:“臣谨记!臣当亲自督此事,不敢有一丝怠慢。”


    赵恒挥了挥手,神色平静下来。


    “好了,下去吧。”


    “记得你回去路上多看看街头百姓。咱这朝廷再讲什么大道理,归根结底,要落在人身上。”


    李纲俯首:“臣……受教。”


    他躬身退下,脚步却比来时沉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