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誓死助官家行此事!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李纲说到这里,低头拱了拱手,眉宇间满是沉重。


    赵恒听罢,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着,敲得李纲和宗泽心头都有些发紧。


    四十万贯?二十五万石?这还不够搬一次家的!


    更别提随行的军队、义军,迁徙路上沿途的粮草、兵甲、马匹开销了。


    赵恒半垂着眼帘,面上看不出喜怒,心里却清楚得很——


    这就是真实的大宋,一个空壳子,一推就散。


    宗泽看了赵恒一眼,见他神色冷峻,便咳了一声,压低声音补了一句:“官家,如今之局,实在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那宗大人、李大人可有良策?”


    李纲拱手,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硬气。


    “臣以为,眼下局势,要想解燃眉之急……只能行非常之法。”


    “非常之法?”赵恒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李纲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道:


    “向江南豪绅、富户,征收战时特别赋税!”


    “同时,暂时提高百姓杂税,凡有地者增税五成,无田之家则免,唯征富贾、商户之财,以充军饷粮草。”


    宗泽在旁点头,语气也少有的坚决:“此法虽重,却是眼下唯一能救国库之策。”


    赵恒没急着答,只半靠在椅背上,眼睛半眯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两个。


    半晌,他懒洋洋地开口:“强收赋税?就凭朕这张龙椅,还能吓得动那些江南富户?”


    宗泽沉声道:“官家勿忧。江南虽说豪绅虽富,但心中亦惧乱。只要朝廷恩威并施,稍微许以利,示以祸,必能成事。”


    李纲也连忙补充:“另外臣另有一策,可与豪绅交易——”


    “只要允他们在建康设立义商,开市易货;允许海贸数年之利,由义商优先经营;更可承诺,义商之子弟,科举可优先取录。”


    赵恒听到这里,终于眯起了眼睛,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以商业特权、科举捷径换眼前钱粮?


    赵恒慢慢站了起来,龙袍下摆在地上拖曳出一阵轻响。


    他负手立在窗前,望着夜色下临安城外稀稀落落的灯火。


    良久,低声道:“拿未来换眼前,是吗?”


    宗泽与李纲同时跪下,重重叩首,声音坚定:“臣请官家定夺!”


    赵恒背对着他们,面上无波无澜,心里却起了几道暗流。


    他不是没明白李纲的意思。


    这些江南大族,平日里油盐不进,朝廷要钱难如登天。


    但要是给他们甜头,只要让他们看到能靠朝廷发大财、夺功名,那些老狐狸还不得争先恐后送银子上门?


    只是……一旦这条路开了口子,日后大宋的朝堂,只怕也就成了这些豪门的菜市场了。


    随后赵恒抬头,望着远处隐隐一线的天光。


    喉间滚动,压下心底那一丝冰冷的笑意。


    “罢了。”


    “眼下大宋,已是风雨飘摇,哪容得朕慢慢择善而行?”


    赵恒缓缓转身,“准了!”


    闻言宗泽和李纲松了口气,连忙叩首称谢。


    赵恒又沉声道:“战时特别赋税,限三日之内,由户部、盐铁司、三司使联名颁布。”


    “敢抗者,斩。”


    “建康开市,允义商先行,三年免税。”


    “凡豪绅子弟,三年内科举取中者,优录一成。”


    “诸司听令,立刻起草诏令,明日一早,朕要亲自御笔!”


    听见这话宗泽与李纲连连叩首,声音震动厅堂。


    “臣等遵旨!”


    随后赵恒坐回案前,端起茶盏。


    “不过——”


    “特别赋税,朕不同意。”


    宗泽一怔,李纲也有些发愣,忙道:“官家,若不强征,实难凑齐粮饷……”


    “我知。”赵恒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百姓已苦金人多年,如今又经历靖康国变,流离失所者十之五六。若再加重赋税……便是再逼他们一把。”


    闻言宗泽咬了咬牙,还是忍不住道:“可官家,若不征,国无钱粮,只怕——”


    赵恒忽然止步,转身盯着他们,一字一顿地开口:“所以,朕要换一种法子。”


    闻言宗泽与李纲对视一眼,心头都是一紧。


    只听赵恒沉声道:“发行战时会子!”


    闻言李纲一怔,脱口而出:“战时……会子?”


    “会子,乃钱票代银。朕可下诏,暂开江南钱庄,由朝廷监印监发,限量发行战时会子。”


    “凡江南豪绅、富户、商贾,皆可用银两购入。三年期满,朝廷凭票兑还,附以重利。”


    一旁的宗泽听得心头震动,这个想法倒是不错。


    也能解了现在的燃眉之急。


    他忍不住低声道:“官家此策……高明!以借代征,不伤民心,且得江南富绅助力,实乃一箭双雕!”


    赵恒嘴角微勾,眼中却无半点得意。


    他心里清楚得很——


    会子虽好,但风险也极大。


    若用得好,可以缓急救国,若管控不力,便会引发钱币贬值,物价飞涨,弄得天下更乱。


    不过……


    若连现在这一劫都过不去,还谈什么将来?


    宗泽见赵恒神色笃定,心中亦是微松一口气,肃然拱手:“臣请官家示下,臣愿以身保此策推行!”


    只见李纲也跟着跪地请命:“臣亦请命,誓死助官家!”


    这两个老臣……虽然一个性子执拗,一个脾气暴烈,但好歹是真心为国。


    尤其是宗泽。


    “立刻起草诏令!建军战时会子,限时发行,户部、盐铁司、枢密院、三司并办。先从建康、江宁、常州、苏杭四地试点,一月之内,收银五百万贯!”


    宗泽和李纲齐声应下:“臣领旨!”


    随后赵恒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随即又吩咐:“另外,传旨各州县豪绅,凡认购战时会子满一万贯者,可获三年海贸特许;认购三万贯者,子弟科举优录。”


    一旁的宗泽闻言,微微皱眉:“官家,科举之事,事关国本,若因财而乱序,只怕……”


    而赵恒抬手,罕见的打断了他。


    “国本是民心,不是规矩。若连这点小权都舍不得,拿什么救国?”


    …………


    而在康王府内。


    赵构正斜倚在暖榻上,冷眼听着汪伯彦的禀报。


    “……官家下旨,行战时会子,承诺豪绅重利回报……”


    赵构听得一愣,随即开口道。


    “好一个赵恒!亏他想得出来,用一张废纸,换江南世家的真金白银?”


    汪伯彦小心地低声道:“殿下,臣以为,若战时会子滥发,必导致物价飞涨,市井骚动,到时,江南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