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切从简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说白了,诸位怕的,不是迁都本身,而是自己眼前这半碗饭,端不端得稳!”


    这一席话说得直白无比,许多老臣的脸色登时青一块紫一块。


    赵恒懒得理他们。


    他缓缓转身,朝上首走去。金丝绣纹的龙袍在青砖地上划过沉沉响动,如夜色中缓缓逼近的刀锋。


    “迁都建康,一切从简。”


    他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压得人喘不过气。


    “二个月内,朕要见到百官全部迁驻建康。拖延者,削职,抗命者,诛!”


    话音落地,如一道惊雷劈下。


    满朝哗然。


    “官家——!”黄潜善急忙出列,欲再劝说。


    赵恒却根本不给他机会,一摆袖子。


    “韩世忠何在?”


    韩世忠早在大殿一角侯着,这时听见召唤,大步出列,声如金铁。


    “臣在!”


    赵恒点头,目光中带着几分罕见的信任。


    “着你即刻启程,率所部先赴建康,整顿防御。沿途溃卒、流民,只要能执兵之人,一律收编,编为新军。”


    韩世忠应声而拜,声音铿锵有力:“臣领旨!”


    赵恒微微点头,眼里带着一丝冷意,却又转瞬即逝。


    等韩世忠大步退出御极殿,赵恒这才慢慢转过身,目光在满殿官员身上一扫,冷冷道。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满殿群臣无不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纷纷叩首高呼。


    “臣等遵旨!”


    赵恒冷哼一声,甩袖而去。


    …………


    康王府。


    不多时,黄潜善、汪伯彦两人匆匆入内,双双拜倒。


    “见过康王殿下。”


    赵构抬眼看了他们一眼,面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声音却透着压抑的冷意。


    “免了,坐吧。”


    二人互望一眼,小心翼翼地在下首落座,心头却都有些发紧。


    康王向来喜怒无常,今夜叫他们来,怕是没什么好事。


    果然,赵构一放下茶盏,便冷声开口:


    “赵恒那废物,今日在朝上闹了好大一出啊。”


    黄潜善低头拱手,装出一副惶恐的模样:“殿下息怒,官家……官家一时糊涂,被人蒙蔽了耳目。”


    “糊涂?”赵构冷笑,眼神锋锐如刃。


    “本殿下看他倒是精神得很呢!迁都建康?呵,倒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派头了。”


    他身子微微前倾,目光如钉子般钉在两人身上。


    “你们跟本王说实话——”


    “他到底是不是赵恒?!这件事你们查的怎么样了?”


    汪伯彦连忙拱手赔笑:“殿下放心,臣已遣人乔装成商旅,混入燕京,重金买通了几个金人细作。”


    “只要有金子,连金国内部的军情,我们也能拿到一二。”


    “何况,一纸诏书、一张笔迹、一封旧信,便能验明真假。”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物,恭恭敬敬呈上。


    赵构接过一看,却是一幅旧时宫廷图册,画中赵桓童年时笔迹涂鸦,与如今赵恒的字体作过细细比对。


    “哼。”赵构冷哼一声,把东西扔回桌上,眼中却透出几分忍不住的兴奋。


    只要这赵恒是假的,那一切就好办了。


    到时候,他赵构便能顺理成章,挟朝廷以号令天下,真正做那九五之尊!


    “殿下,”汪伯彦见气氛稍缓,忙趁机凑上一步,小心翼翼道,“臣已命人在燕京行贿打探,最快不过半月,便可得消息。”


    “到时,不论真假,咱们都有对策。”


    赵构挑眉,看着他们,语气阴测测地:


    “若是假的,本王便亲自揭了他这张皮,叫满天下知道他是个冒牌货!”


    “若是真的……”


    他话锋一转,笑意森寒:


    “那也无妨。我自会另寻法子,让他下不来台。”


    “天下本就是乱局,本王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黄潜善和汪伯彦连连点头,心里却不由自主地冒起了冷汗。


    这位康王……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


    御书房,夜已深。


    赵恒一身便服,卸了龙袍,只着一件素色中衣,独自坐在案前,案上摊着一堆账册,烛火跳跃,将他眉间的阴影拉得格外沉重。


    他指尖摩挲着一本户部呈上的账册,纸页早已翻得起了毛边,可他依旧一页页细看,不敢有丝毫怠慢。


    四十万贯。


    还不足以支撑一场像样的战事。


    堂堂大宋,偌大江山,竟被掏空成这副德行。


    从长远看,要救国库,只有一条路。


    开放沿海贸易,打破那帮世家大族对海贸的垄断,让国库直接掌控银钱流动。


    同时,盐铁之利必须一时归公,不容外流。


    赵恒心里一遍遍推演着。


    只要掌握了盐铁,江南钱粮之地加上海外通商的利益,大宋必能积蓄起再战之力,三五年间,重新北伐,光复故土……


    但……赵恒眉头皱得更紧了。


    “光靠这些,”他低声自语,“远水救不了近火。”


    现在的问题是,临安还没迁完,金人的刀子就已经举在头顶了。


    哪里来三五年?哪里来积蓄?!


    必须要有快钱,立刻、马上,就能动用的钱。


    否则,别说迁都建康,恐怕连路上都得饿死一半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内侍低声禀报。


    “官家,宗泽、李纲两位大人求见。”


    赵恒抬起头,眸光中透出一丝压抑的疲惫,但还是低沉开口:“宣。”


    不多时,宗泽李纲一进门便跪地叩首。


    “臣宗泽、李纲,叩见官家!”


    “免礼,快起。”赵恒压下情绪,亲自起身相扶。


    宗泽与李纲相视一眼,宗泽拱手沉声道:“官家,臣有要事奏报。”


    赵恒点点头,回到案前,示意他们落座。


    “讲。”


    宗泽咳了一声,面色郑重:“官家,户部库银所余无几,而此次南迁,又需调动大批人手、粮草、马匹……所需钱粮,远胜往昔。若无充足军饷,只怕沿途募兵也难以为继。”


    赵恒眉头一皱,脸色沉了下来。


    他本就担心这点,如今听宗泽亲口证实,心中更是沉重得仿佛压了一块巨石。


    “具体情况呢?”赵恒压低声音问,眼神冷冽。


    这时,李纲出列,拱手肃声道:


    “启禀官家,臣已细查账目。临安现存银两不过四十万贯,米粮尚有二十五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