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狠毒的心

作品:《全家忘恩负义,重生我挂帅回朝

    到茅司后,琉筝谢过了那个丫鬟。


    “多谢你,我记得路,一会儿我自己回去。”


    琉筝很不好意思的模样。


    丫鬟原本想在门口等待,可看到琉筝微红的脸,很识趣地点头应“是”。


    ……


    另一边,邓氏的厅堂上,下人过来禀告:“公子的血止住了,只是夏日酷暑,容易出脓,让咱们小心别碰水。”


    邓氏点点头:“我知道了,下去吧。”


    元氏在这时开口:“嫂子,你今日让杳杳来,是为了什么事啊?”


    “事情我不是说了吗?”邓氏叹了口气,道:“就是为了长生进书院的事。”


    元氏道:“独峰书院不算出名,不如去荔水书院试试。那里的夫子很严苛,而且是要留宿在那儿的,说不定在那边放上两年,长生就能学有所成。”


    “两年?!”邓氏拔高了声音说:“我只有长生了!绝不可能放他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


    别说两年了,就是离开她两天也不行。


    “长生还只是个孩子,荔水书院规矩那么森严,他怎么受得了这个苦?”


    元氏瞠目结舌。


    郑长生十七了!


    不是七岁!


    怎么还能说出“他还只是个孩子”这样的话呢?


    那边邓氏说着,又对瞠目结舌的元氏笑了笑,说:“你没生过孩子,不懂我这些当母亲的人的心理。”


    语气里,隐隐透着股生了孩子就高人一等的骄傲。


    元氏的脸色瞬间有些僵硬。


    只是未等她说些什么,邓氏又提起了她从旁支那儿过继来的一双儿女。


    “我看他们两个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都进府快两年了,也没与你亲近起来。”


    “按我说,还是将他们还回去吧。”


    “虽说是表兄的孩子,一个表字,到底还是隔了一层。”


    “何况,咱们自家就有孩子,何必留两个外人在家?”


    元氏不接这话。


    他们夫妻不是没考虑过以后让郑长生继承郑家,毕竟郑长生是真真正正的郑家血统,是大哥的嫡亲儿子。


    可郑长生这个样子……已经是废了的。


    若非如此,他们怎会舍近求远?


    何况那两个孩子只是与她不亲,同她夫君是很亲近的。


    而且也都算乖巧懂事,没有邓氏说的这样不堪。


    她笑了笑,含糊说了句“他们入了族谱,已经不算是外人了”。


    又在邓氏再次开口前,岔开话题提起那些熟食:“长嫂的厨艺越发好了,可否能将卤水的配比交给我?”


    “何必要亲手做?你想吃,随时跟我说一声就行了。”


    邓氏是很吝啬的人,连一个卤水的配方都不肯给。


    元氏便就这个事情一直纠缠着,让邓氏一时忘记刚才的话题。


    过了有一炷香的时间,琉筝才回来。


    “有些闹肚子……实在让二位见笑了。早知如此,我今日就不来丢这个脸了。”


    邓氏摆摆手:“吃喝拉撒睡,此乃人生必要五件事,阮将军不必不好意思。”


    元氏借机给琉筝使了个眼神,而后问她:“现在可好些了吗?若是还不舒服,不如今日先回去好好休息。”


    “是还有些不太舒服。”


    “那我送你回去。”


    “好。”


    两人一唱一和,便跟邓氏告辞了。


    邓氏瞥了身旁的嬷嬷一眼,嬷嬷轻点了一下头,邓氏便没拦着她们。


    “阮将军慢走,有时间多来我这里坐坐,横竖我整日也没什么事,就爱好做些吃食,你若喜欢,我常给你做。”


    又叫嬷嬷装了点心、熟食,拿给江嬷嬷。


    “多谢邓嫂子了。”琉筝轻轻一点头,转身走了。


    一出邓氏的院子,元氏立即长出了一口气。


    “我该约你在外头吃茶的,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这算得什么辛苦?同我家比,你这儿已经算是仙境了。”


    元氏闻言,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元姐姐,我去你那儿坐会吧?瞧着郑大人也快下朝回来了,登门一次,总得跟他打个招呼。顺便……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你。”


    “好,好,你姐夫也说要见见你呢。”


    两人相携去了元氏的院子。


    到了自己的地盘,元氏肉眼可见地放松许多。


    上了茶,琉筝暗示元氏有话要单独同她说,她便屏退了左右。


    “是什么事?”元氏很好奇:“可是他们知道你五弟已经……”


    “不是。”琉筝说:“是关于姐姐自己的事。”


    “我?”


    “嗯。”


    她扭头看了江嬷嬷一眼,江嬷嬷便将一个封闭性很好的锦盒从袖口里拿了出来。


    琉筝伸手接过,而后在元氏面前打开。


    是一个隐隐泛着红色光泽的小珠子。


    “这是什么?”元氏不解地问。


    琉筝便将镯子的事情说了。


    “这枯血珠,便是从姐姐的镯子里取出来的……”


    而后又仔细解释了枯血珠的危害。


    元氏的脸色一寸寸变白,连唇上都变得毫无血色。


    她的月信的确在嫁过来之后就变得越来越少,并且每次间隔时间也越来越长。


    如今回忆起上次来月信,已经是年前的事了。


    也就是说,已经有足足半年多没有来过月信了。


    “杳杳……你、你此话可当真?”


    琉筝举起三根手指:“我愿对天发誓,若我有半句虚言,让我不得好死!”


    元氏一屁股瘫坐在红木椅上。


    她一直以为,自己无法生儿育女,是因为天生的体质关系。


    却没想到,竟是人为陷害!


    她做梦都想要有个孩子啊!


    她只是装成自己很轻松自由快乐罢了。


    每每被指着脊梁骨骂“生不出蛋的母鸡”的时,她的心几乎在滴血!


    夫君也是。


    虽说不介意她不会生育,可两个孩子过继过来之后,她看得出来他与他们相处时,脸上的笑容有多灿烂。


    可偏偏,她还蠢笨如猪般,将那害她无法生育的镯子当成至宝,日日佩戴在手腕上。


    一想到这,元氏用力拔出镯子,就将那镯子重重摔在地上。


    镯子滚了两圈,又滚回到元氏的脚边。


    她正要一脚踩上去,被琉筝先一步捡起了镯子。


    “元姐姐,这镯子取掉了枯血珠,已经没有毒了,你可以放心佩戴。”


    “我再也不会戴了!我要将它扔的远远的!”


    元氏气得发抖。


    再喜欢,她也不要再多碰一下了!


    若这不是金子,而是一团纸,她现在就能把它给烧了。


    “元姐姐。”琉筝用力握住她微微发抖的手:“你先冷静下来,我同你说,为什么要继续佩戴的原因。”


    元氏却还是陷在自责和愤怒里。


    琉筝只好劝她。


    “元姐姐,你要振作起来,如今找到了症结所在,这是好事啊。总比一辈子蒙在鼓里好。若是能治好,你以后还是能有孩子的。”


    元氏稍稍回神。


    “我……还能治好?”


    “我家有位大夫,是从前在边关时,跟在我身边的军医。他的医术十分精湛,早年若不是被人陷害,该是进宫里当太医的。他说可以试试,便是还有机会。”


    元氏眼底的希望,慢慢将愤怒挤走,填满眼睛。


    “我……还能有孩子?”


    “一定有希望的。”琉筝不敢把话说死,只怕让元氏失望。


    但元氏的心里已经燃起了希望。


    “好妹妹,我的好妹妹,上天眷顾,才让我遇上了你。”


    “姐姐现在可冷静些了?”


    元氏点点头:“你说,我都能听进去。”


    她现在非常冷静!


    琉筝这才开始说:“害你之人,必然是不希望你有子嗣。你若是将镯子扔了,再也不戴,只怕对方贼心不死,用别的法子再害你。所以咱们不能打草惊蛇,这镯子,你还是得戴着,并且要继续日日戴着。”


    元氏不想戴。


    可是她听劝。


    她愿意听琉筝的。


    她见识过琉筝的机敏和智慧。


    “我戴。我都听你的。”她拿过琉筝手里的镯子,重新戴在了手腕上。


    琉筝点点头。


    “这便对了,现在我问姐姐一些事,姐姐要跟我说明白一些。”


    “你说。”


    “这镯子,是谁送你的?上次我记得,你说过是慈惠皇后?”


    “是……是我出嫁时,皇后娘娘赏的。娘娘年轻时,同我长嫂很亲近。后来成了皇后,也时常会召她进宫说话。”


    说到这,无需琉筝再说什么,她自己已经理清前后关系了。


    她死死抓着镯子,说:“是她!是长嫂!一定是她让娘娘将这镯子给我的!我们元家,同皇后并无太多关系。若非是她,皇后不会赏我镯子的。”


    她反握住琉筝的手,说起了邓氏和郑长生,以及去死的郑家大郎。


    “我夫君天资聪慧,年纪轻轻便成了大理寺卿,郑家便一直由我夫君主事。”


    “大哥还在世的时候,长嫂便对此颇有微词。”


    “只是大哥明事理,不让她作妖。”


    “后来大哥因患了痨疾去世,我夫君一年后娶了我。长嫂必定是怕我生下孩子之后,这家里更没有她的位置。”


    “但只要我不会生育,我们说不定就会扶持郑长生。”


    “只是她没想到,我们宁愿从旁支过继孩子,也不要扶持郑长生……”


    “也难怪我从未得罪她,她却一直看我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我从前以为是因为我不能生育,如今才知道,她只是想让郑长生日后接替郑家!”


    “她……好狠毒的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