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膳房压力
作品:《当宠妃,就是了不起!》 越衡眉头顿时皱了起来,拉起祝善德,先看了看她的手。
见还算好,才放了心。
“这种粗活就让下面的人干,你别伤了手。”
祝善德反抓住他的手,轻轻挠了挠。
“爷倒是会说这话,您自个手您看看,还有块好肉吗?”
她的手不说养尊处优里精心呵护出来的,起码也是没什么茧子。
只有越衡的手,已经粗糙到不像样了,上面全是疤痕。
越衡被她挠得收回了手,“爷是男的,糙一点无妨。”
祝善德才不管他,拿了盒蛇油膏给他涂了起来。
“我不管男的女的,反正在我这里,爷就得好好的。”
越衡说不过她,只能任她涂着。
“交趾那边带回来的?”
祝善德点点头,后面在交趾那段时间没事做,她几乎让下面人把城外的蛇虫都抓得灭绝了。
不光自己人抓,还在外面收购。
“是啊,存了不少呢,这次出去爷都带上吧!也不光是爷,放到秦照那边,弟兄们也能用。”
蛇油膏药性强,对皮肤开裂跟一些皮肤症状都有奇效。
拿去军营里使,正合适。
越衡没反对,“行,你让付德看着办。”
等到祝善德给他涂完了,越衡拉住了她。
“别忙了,先用晚膳吧。”
这些天他也琢磨出来了,但凡他不在,祝善德那晚膳就吃的特别简单。
有两天居然只要了一个煮鸡蛋,一盘青菜。
听到这事,越衡差点眼前一黑。
原本想回来教训一顿,可又觉得不能再这么折祝善德面子。
这几年独宠,她也没有子嗣,终究是少了几分底气。
就算他做的再明显,也保不住府里有不开眼的,或是心大了的。
只能在明面上再多周全一些,给她多留些体面。
这事不好办,思来想去,也只能多回来陪她用几次膳。
祝善德一听到用膳,就嘴角抽了抽。
越衡现在不知道什么毛病,喜欢上了亲自点菜。
每次内膳房那边都能做一桌子送来,存心殿那边的小膳房还会送各种炖汤。
越衡余光一看祝善德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也不管。
直接叫了付德进来。
“膳房那边现有什么?”
付德现在办事精得很,一早看了祝善德这几日的膳食单子,就提着心,知道王爷肯定会过问。
连忙回答:“昨日下面贡了几道野味上来,除此之外,还有一道海虾甚是不错,听膳房的人说是难得的品种。”
越衡听了照着祝善德平日里胃口点了菜。
“海虾一半白灼一半香辣,至于野味,做得辣口一些。”
除了荤菜,越衡还点了几样小菜,跟一锅野鸡吊汤。
“让他们直接上锅子,小菜先不用烫。”
付德一听就知道是祝娘娘的吃法,连忙应了。
这次他没让德江跑,自己亲自去了内膳房。
王大师傅远远见是付德亲自来,心就跳了跳。
稳稳神才迎了上去。
两人年纪虽差不多,也都是宫里出来的,王大师傅姿态却放的极低。
弯腰请安的将人迎了进去。
又亲自给付德泡了茶,备了八样茶点,端了上去。
付德喝了茶,才掀起眼皮,将王爷点的菜报了出来。
最近万安园里早晚两膳都简单得很,王大师傅一听就知道不是祝娘娘点的菜。
那就只能是王爷了。
他不禁额头上沁出了点冷汗,低声回话。
“奴才知道了,这就去做,还请付公公稍候。”
付德掀起眼皮,不冷不热的看了他一眼,再把茶杯放在桌面上。
他嫌弃的皱了皱眉。
“你徒子徒孙都不少,让他们做去。”
王大师傅这一听就知道付德是要问话,连忙点头哈腰。
“是是,那小的先去嘱咐两句。”
他有些讨好的道:“祝娘娘如今口味不同,不嘱咐两句,怕他们出错,惹得娘娘不喜。”
付德上下打量他一眼,这是拿祝娘娘来压他了。
“去吧。”
王大师傅连忙去嘱咐了下面的大厨几句,心里却有些忧愁起来。
祝娘娘这段时间用的不香,王爷怕是不喜了。
这火不能冲着祝娘娘,那就肯定是要冲着他们来的。
要是再没改善,可不知道是什么下场。
等到嘱咐好了,王大师傅提着心到了付德身边,恭敬的站着。
“付公公,这茶有些冷了,要不要换一盅?”
付德跟着祝善德早喝习惯了冷茶。
万安园的茶房里日常备着七八样茶水,各种味道都有。
他摆摆手,“不用。比起这事,王师傅,祝娘娘的膳食是怎么回事?”
付德凉凉的看了王大师傅一眼。
“一碟鸡蛋,一碟青菜,你也敢给祝娘娘上,可真是有胆啊。”
他笑了笑,“如今王府里还敢怠慢祝娘娘的,也就你们这里了。”
自从上次收拾了管库,许久没见这么头铁的了。
王大师傅一点犹豫没有,扑通就跪了下去。
抓着付德的腿简直没处喊冤。
“付公公,奴才,奴才实在是没办法啊!”
“祝娘娘点菜就是这么点的,奴才也不敢多上啊!”
王大师傅心里冤得很。
祝娘娘的主意不是一般的强,真要了祝娘娘的强,上多了菜,那就是在打祝娘娘的脸。
要是祝娘娘刚入府那段时间,他还敢这么做一做。
现在看着祝娘娘独宠这么多年,王爷还一如既往。
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多这事。
付德冷哼一声。
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知道,也更清楚王师傅这老鬼头已经买了祝娘娘的注,是不会再改主意的。
“你想听祝娘娘的令是没错,可也得想想王爷。王爷对你们,可不比对祝娘娘。”
王大师傅吓出了一身冷汗,“奴才何尝不知,但……”
但真的是怎么做都错啊!
付德扬扬眉,干脆起了身。“知不知都是你的事,现下我就是跑一趟,下次来,你等着吧!”
王爷现在就是愁府里的人都顺着祝娘娘,连一句驳口都不敢回。
他不把这事给平了,压到下面去,回头遭罪的还是他。
说来也是奇怪,只要跟祝娘娘沾了边的,就听祝娘娘的话,一句驳口都不打。
如今是搬出王爷的话都不怎么管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