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东宫詹事

作品:《当宠妃,就是了不起!

    马上就是小年,宫里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热闹。到处都被清洁一新,该挂的东西也都挂了出来,一片喜庆的景象。


    东宫里,小太监们小心翼翼的将廊下的大红帐幔挂了上去,一些边角都打扫干净。


    新年的宴请就要开始,东宫里也会有很多客人,家什得提前布置好。


    不过虽然忙碌,他们也没发出多少声音。尤其在太子书房周围,更是一片寂静。


    来往的人都垫着脚尖走路,手里的器物抓得牢牢的,生怕坠了下去,发出声响。


    书房里,太子正在请太子少傅刘文宾跟詹事府詹事梁敏学就坐。


    太傅刘文宾是内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外行走常被称为刘相公,早年在翰林院时便是太子的启蒙恩师,一路教导。


    太子年长后开始处理庶务不再讲学,但也时常在东宫中论经谈义,对太子十分照拂。


    他一坐下先夸了东宫里的茶越来越香,洋洋洒洒的说了篇茶经。


    太子心内有些焦躁,还是笑着与他附和了几句。


    好不容易等刘相停下,他才问了一句。“孤听说三弟要就藩,不知老师可有得到消息?阁内如何议论?”


    三王爷越衡打算就藩广南的事情在御书房已经念了三天,刘文宾也被叫去商讨了好几次,早已经不是秘密了。


    来之前他就琢磨到了太子的意思,放下茶杯的手顿了一下,笑着说。“三王爷征战许久,于兵事上更是颇具才能,如今能去广南倒是一件幸事。”


    一句话就定了基调。


    詹事梁敏学心内暗叹了口气,幸事,幸事......


    刘相这是在说皇爷十有八九会同意这桩事了。


    那他们之前定下的计划,怕是得有变了。


    他不禁跟太子对了个眼神。


    太子眼神沉了沉。


    得了太子示意,梁敏学开口。“刘相公说的是,三王爷能就藩广南,于国于民的确是幸事一桩。只是......”


    他看向刘相,“只是三王爷要了三府,怕是多了些吧。”


    地方大自然要的兵力就多。


    这几日他已经跟太子商讨了许多回,若是皇爷真同意了,他们要怎么办。


    反对也不能明着来,至少得找点其他借口。


    最好是将地方缩小些,再将配置的兵力压制下来,这样三王爷不满,事情自然会拖下来。


    只要拖久了,就还有变通的余地。


    到时候再操作一番,未尝不能把三王爷扔到腹地中选个地方就藩。


    腹地中并无外乱,藩王不得领兵,等到太子上位,也就好收拾了。


    若实在不行,能减少些兵力也是好的。


    刘文宾是积年的阁臣,六部轮转多年,此时一听就明白了太子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心内也不禁暗叹了一口气。


    纵使太子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他也不得不承认。


    太子,还是差了点。


    跟越衡比,这差的不在手段,是在心气上。


    这位没将自己当成未来的一国之主啊!


    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此刻坐在东宫的是越衡,根本就不会行此旁门小道来。


    但如今事已至此,他早已经跟东宫绑定至深,太子再比不上越衡,也只能跟着捧了。


    心内回转了几道,他招来小太监,让他们再去换了一杯茶水,才道:“梁詹事说的也有理,三府地方是大了些,不知詹事可有想法?”


    梁敏学脸上闪过一丝喜气,他迫不及待的开口。“若只封广南也差不多,刘相看呢?”


    刘文宾心里骂了声蠢材,愚不可及,面上还是笑得温和。


    “地方是差不多了。”他话风一转,看向了太子。“只是此事该如何办呢?”


    他慢慢道:“虽然我也是阁臣,但事关兵事,工部只怕插不上口,最多就是商量军械之事。要想打动陛下,还是得从兵部跟吏部下手了。”


    三王爷这次就藩,虽然是广南一带,并不是边防之地。


    但按照这位的作风只怕去了就会跟侬氏还有举氏给干起来,陛下心里大概也是这意思。


    那前期就得按照边防藩地的配置来。


    兵部跟吏部,都有牵涉。


    要想把这事给搞黄了,还得这两地出手才行,不然一般的折子上去也是无关大局,影响不了陛下的决定。


    太子沉吟了一下,他清楚刘相说的是对的。


    其他人去坏这事,怕是效果不大。


    但兵部跟吏部一直都是皇爷的心腹阁臣在掌管,把得牢牢的,他这么多年也不敢把手伸太长,只有几个低品阶的官员是向着他的。


    此时要打通关节,怕是殊为不易。


    不过......


    他想了想,“此事孤知道了,孤再想想。”


    刘文宾松了口气,再品了回茶,就起身准备告辞。他年纪也大了,坐久了就头晕。


    太子也没留他,起身相送。


    临走前刘文宾犹豫了一番,看着自己从小教到大的太子,还是规劝了几句。“太子殿下,若是势不可挡,那位还是就了藩,您也不用放在心上。”


    “三王爷成为藩王,从此名分已定,您也就稳了。”


    “更何况广南三地大半在他人之手,旁边还有百璞跟交趾在虎视眈眈,这两国一直对我朝多有不敬之举,若能将它们收服,知道一些王化,倒不亏为一桩好事啊。”


    “就是日后史书记载,也会称赞殿下政绩的。”


    “那广南三府地方虽然大了些,但比起大昭来是微不足道的。就算兵力多些个也无妨,再多也多不过朝廷的百万军队。从广南到京城,中间隔着上百卫所,均可为您所用啊!”


    “就算日后他桀骜不驯,朝廷也是可以应对的,您不必太过担忧。”


    刘文宾这番话说的掏心掏肺,差点就直言太子将来总会上位。到那时,与天下相比,一个小小的广南根本没有妨碍。


    太子面色变幻了些许,最后长叹了口气,送走了刘文宾。


    再回来梁敏学给他端了杯茶,“太子爷,刘相这是不肯粘手啊!”


    他有些不满,这位虽说是太子少傅,一直给太子讲学,但做起事来总是推三阻四,滑不留手。


    如今还没请他出山呢,就先避开了。


    明明是阁臣,就算是工部,想上谏,难道皇爷不会掂量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