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风向转变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在实验室的众人准备给猴子动手术的这些天里。
网络的风暴中心,渐渐的诡异地发生了偏转。
关于义体项目本身的争论热度稍减,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席卷各大平台的、近乎病态的探究狂潮。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聚焦在那个神秘的项目负责人身上。
仿佛只要沾上这个话题,流量就唾手可得。
然而,“陈佑华”这三个字,却像是被施了禁咒。
任何帖子、视频、评论区,只要完整打出这三个字,轻则秒删,重则连号带贴一起消失。
平台审核的尺度,严厉得令人头皮发麻。
但这难不倒互联网上最擅长在夹缝中生存的语言艺术家们。
各种抽象的、扭曲的、充满智慧的代称,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评论区、弹幕里、热搜话题下疯狂刷屏,形成一道独特的、只有圈内人才能心领神会的加密景观。
“优化”:取其名字谐音,简单直接。
“麒麟臂之父”:直接关联项目成果,指向性明确又带点调侃。
“神秘のC”:中二日漫风,神秘感拉满。
“404本尊”:直指其名字在网上的“不可说”属性。
围绕着这些代号,网络上的讨论呈现出一种近乎魔幻的割裂感。
某乎热帖:【理性讨论,“优化”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全网噤声?】
评论1:“大胆!没看见平时最爱开人盒、查户口的那些网络神探,这次都集体装死了吗?兄弟,保号要紧。”
评论2:“刚从墙外爬梯子回来,我全都知道了!但天机不可泄露!待到山花烂漫时,尔等自会知晓!(手动狗头)”
回复评论2:“笑死,去个墙外就人上人了?知道点内幕憋得难受是吧?有本事说出来啊!装什么大尾巴狼!”
评论3(信息工程专业):“呵呵,这就是我们信息工程专业的兄弟集体沉默的原因。哥们,大一发顶刊SCI,开创性理论,无参考文献!然后呢?网上立刻查无此人!细品吧家人们,有些存在,真不是键盘侠能碰瓷的。”
回复评论3:“呜呜呜,终于有人懂我了!毕业季求职,技术面十家公司,八家都问我对那篇论文的理解!拜托!通篇都是天书一样的数学符号!我要是能看懂,我还在这求职?”
回复回复:“到现在都没哪个大学敢开专门课程讲那篇论文就知道了。本尊不出山,后世只能仰望,最多一知半解。”
评论4(路人甲):“不是,你们都在打什么哑谜啊?完全看不懂!我们在讨论的是义肢项目负责人来历啊,你们走错片场了吧?”
回复评论4:“鉴定完毕,麻瓜一枚(非贬义),安心吃瓜就好。”
评论5:“呜呜呜,求求你们别歪楼!我有个表姐,大学时车祸双腿截肢,现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医生说是重度抑郁了…看到这个项目,我真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好…希望优化大佬的项目能成功,救救我表姐吧!”
回复评论5:“抱抱姐妹,希望项目成功!”
回复评论5:“这有什么好抑郁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面对现实,好好生活呗!”
回复回复:“楼上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祝你出事也能这么乐观!”
评论6:“限时福利!看到此评论的速私!转300立返888!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回复评论6:“楼上司马玩意儿!滚!”
评论7:“不是,我都看迷糊了!你们说了半天,没一个人给个准信儿吗?到底是谁啊?”
回复评论7:“叫陈佑华…自己去网知(学术搜索平台)搜他名字…看那篇论文就知道了…”
回复回复:“完蛋!楼上兄弟号没了!帖子要沉!兄弟们有缘再见!”
评论8:“大家别慌!现在好像只删评不炸贴了!理性吃瓜!这是真大佬!他亲自搞的项目,成功率绝对高!别被那些带节奏的忽悠了!”
互联网的角落里,总有一些固执的赛博考古人。
他们翻过层层叠叠被清理的痕迹,在学术数据库的深处、在多年前技术论坛的缓存快照里、在早已关闭的个人博客镜像中,拼凑出了陈佑华这个名字背后零星的、却足以令人震撼的信息。
这些碎片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激起的涟漪很快被更汹涌的流量淹没,但那份关于学术真神的敬畏,却在悄然扩散。
质疑项目的声音,在这股对陈佑华的狂热探究和零星曝光的敬畏信息冲击下,渐渐被冲淡、被淹没。
虽然还有零星的、明显带着任务痕迹的账号在带节奏,但很快就会被汹涌的“求科普”、“等大佬”、“信大佬”、“为表姐祈福”的评论洪流冲得无影无踪。
而风暴中心的那位“神秘のC”、“麒麟臂之父”、“优化”本人。
陈佑华,正沉浸在一个与网络喧嚣彻底隔绝的世界里。
陈佑华微微弓着背,手中的笔尖悬停在最后一张稿纸的上方,久久没有落下。
他的眼神深邃得如同宇宙的尽头,所有的光芒都向内收敛,紧紧锁住稿纸上那几行关键的核心等式。
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在台灯光下折射出微小的光点。
那困扰了人类顶尖智慧百年的湍流之谜。
N-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
其最终的证明轮廓,已然在他脑海中清晰无比地展开。
最后一步,如同跨越深渊的最后一跃,近在咫尺,却又凝聚着千钧的重量。
他对外界因他而起的滔天巨浪,对网络上那些关于“佑华辰”、“陈友花”的喧嚣与猜测,浑然不觉。
他的整个世界,都浓缩在了眼前这片由数学符号构成的、通往真理彼岸的方寸之地。
笔尖,终于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