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实验与愤怒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巨大的空间被无形地划分成了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对应着一条选定的神经材料研发路线。


    竞争是无声的,却无处不在。


    三组人马都知道,谁先取得突破性的、可验证的进展,谁就能在后续庞大的项目资源分配中占据绝对优势。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这种压力下,合作中难免夹杂着较劲,偶尔因为设备优先使用权或试剂分配,也会爆发几句不愉快的争执。


    好在实验室空间够大,关键设备陈佑华也舍得投入,配置了不止一套,硬件上的摩擦才被压到了最低。


    肖博士小组区域。


    “肖博,第7组细胞培养又失败了。”


    一个年轻研究员拿着记录本,眉头紧锁。


    “完全按照路线三的方案进行微环境刺激和化学诱导,目标变异细胞没出现,反而全死了。”


    肖博士放下手里的移液枪,凑过去看数据记录,语气平静但带着审视。


    “隔壁小杨那组昨天刚报上来初步成功诱导的数据。


    对比一下他的操作记录和环境参数,肯定有细节差异被你忽略了。


    去,找他当面请教一下操作要点,特别是细胞密度和刺激物添加的时机。”


    年轻研究员脸上有点挂不住,但还是应了声“好”,转身去找人了。


    没过多久,之前被肖博士夸过进度不错的杨研究员也愁眉苦脸地过来了。


    “肖博,麻烦大了。


    按资料上说的,从变异细胞里初步提取的生物材料,电传导率测试结果……低得离谱!


    连理论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是不是资料本身就有问题啊?”


    肖博士头都没抬,继续盯着自己的显微镜。


    “资料有问题?那要不你自己重新设计一套合成路线?”


    杨研究员被噎了一下,尴尬地站在原地。


    肖博士这才抬眼看他,叹了口气。


    “动动脑子,资料是方向,不是保姆手册。


    电导率不达标,九成九是你诱导出来的细胞本身变异不完全,或者提取纯化过程损失了关键结构。


    别偷懒,把细胞变异阶段的各项指标再严格测几遍,提取流程每一步都取样分析,我刚刚还夸你来着,别打我的老脸。”


    杨研究员挠挠头,赶紧回去返工。


    王哲李薇组区域。


    赵刚一手小心翼翼地拎着一只蔫头耷脑的赖克宝,另一手捏着一叠刚打印出来的数据图表,风风火火地找到王哲。


    “哲哥!不对劲!


    按资料步骤合成的生物材料,施加不同梯度的电流刺激后,检测到的神经递质释放量是有了。


    但这牛蛙的坐骨神经一点反应都没有!跟死了一样!”


    王哲接过数据快速扫了一眼,又瞥了瞥赵刚手里那只眼神呆滞、四肢无力的牛蛙,嘴角抽了抽。


    “电流参数调了吗?高中低都试过了?还有……”


    他用手指点了点那只可怜的牛蛙。


    “你确定你选的这位志愿者状态正常?


    我看它这模样,像是被你折腾得快灵魂出窍了,还能有啥反应?


    赶紧的,换只精神点的,再测!数据记录要全!”


    赵刚低头一看,才发现手里的牛蛙确实奄奄一息,惊呼一声“我的蛙!”。


    也顾不上数据了,连忙捧着它冲向旁边的生理盐水槽进行紧急抢救。


    孙倩则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面前摆满了各种培养皿和检测仪器。


    她成功复现了资料上记载的核心数据。


    某种特定结构蛋白的表达。


    但她并没有停下,而是开始疯狂地记录资料上没有提及的各种边角料数据。


    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微形态差异、材料在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变化、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的代谢副产物。


    在学术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她深知,那些公开发表的文献往往只展示最光鲜的核心成果,大量的基础数据、失败经验和隐藏的坑,都被研究者们当作宝贵的私有财产捂得严严实实。


    这些细节,往往才是后续优化的关键。


    ...........


    另一边,孙立仁教授实验室。


    张伟杰脸色铁青,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复印的资料,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资料封面上赫然印着标题。


    《基于高级神经接口的生物-机械融合义肢系统》。


    他“砰”地一声将资料摔在孙立仁教授的办公桌上,纸张散开。


    露出了里面触目惊心的20亿预算总额和项目负责人“陈佑华(特聘研究员)”的签名。


    办公桌后面,孙立仁教授慢条斯理地端起保温杯,吹了吹浮沫,抿了一口茶,脸上挂着一种混合了讥讽和看戏的冷笑。


    “老张,看看,你好好看看!”


    张伟杰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有些发颤。


    “现在的人,胆子是越来越肥了!


    这种天方夜谭的项目也敢立?还批了整整二十个亿!二十亿啊!


    我们累死累活申请点设备更新经费都要求爷爷告奶奶!”


    他指着报告上陈佑华的名字和后面的括号。


    “特聘研究员?呵!档案上就是个本科毕业!连个正经博士学位都没有!


    就凭这个,就能主持这种级别的项目?就能霸占我们申请了半年都批不下来的A-705?!”


    他越说越激动,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这地方,我看是烂到根子里了!学术尊严呢?评审原则呢?都喂狗了吗?!这种地方,不待也罢!”


    孙立仁教授放下保温杯,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仿佛无比痛心。


    “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老张,消消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他拿起那份报告,随意地翻了翻,指着那些关于神经信号双向解码、生物相容性超导材料的表述,脸上的讥讽更浓了。


    “你看看这些词儿,写得多漂亮,多科幻!


    糊弄外行和上面那些不懂技术的人,那是一糊一个准。


    二十亿?


    我看就是二十亿个响亮的耳光,扇在所有踏踏实实做科研的人脸上!


    A-705给他们简直是暴殄天物!”


    他抬眼看了看怒火中烧的张伟杰,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不过嘛……我好像隐约记得,这个陈佑华……本科的时候,在信息领域……是发过那么一篇……嗯,影响因子还算可以的论文?好像叫什么……记不清了,大概这么个意思吧。”


    他轻描淡写地说着,眼神却紧紧锁住张伟杰的表情。


    果然,张伟杰的怒火瞬间被转移了一部分,他愣了一下。


    “信息领域的论文?一个学生物本科的?”


    他随即露出更加不屑的表情。


    “哼!就算发了篇好论文又如何?


    隔行如隔山!


    信息领域发篇论文,就能跨界来指挥烧二十亿搞生物尖端了?


    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明他更不靠谱!纯粹是投机分子!


    拿着一个领域的成绩当跳板,去祸害另一个领域!”


    孙立仁教授心中暗笑,脸上却是一副深以为然又略带无奈的表情。


    “谁说不是呢?


    可惜啊,现在有些人,就是能钻营,会讲故事。


    一篇论文,加上不知哪里来的背景和关系,就能搅动风云。”


    他摇摇头,把报告轻轻推回给张伟杰。


    “算了,老张,看开点吧。


    我们这种老实做事的,注定吃亏。


    还是想想怎么把我们手头这个项目结了吧,别真让人看了笑话。”


    张伟杰重重地哼了一声,抓起那份报告,像拿着什么脏东西一样,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他需要冷静,也需要想想,怎么应对这个让他感到无比憋屈和愤怒的局面。


    孙立仁教授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慢悠悠地重新端起保温杯,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