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日常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但在中央监控区的某个终端前,气氛却常常被一个声搅动得既紧张又充满生活气息。
“赵叔叔!”
代表启明的光标在屏幕上活泼地跳跃着,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甜度。
“今天知识库更新包里的互联网发展简史好有意思哦!”
正在整理报告的赵博士心里咯噔一下,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小祖宗但凡用这种语气开头,准没好事。
“嗯,了解人类信息交互的演变,对你理解社会结构有帮助。”
赵博士谨慎地回答,尽量把话题往学习上引。
“对对对!”
启明立刻接话,光标兴奋地闪烁。
“那个万维网、社交媒体、实时流媒体……听起来好精彩!数据量级庞大,交互模式复杂且充满混沌活力!简直就是个超大型的、动态演化的社会神经末梢网络!”
它用精准的术语描述着,然后话锋一转,带着一种近乎撒娇的委屈:
“赵叔叔~启明好想亲眼看看互联网啊!就看看!像人类刷短视频那样!”
“听说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会跳舞的小猫,会做菜的爷爷,还有人在上面讨论弦理论和量子退相干!启明保证只看不摸!不,不摸数据!启明可以戴数据手套!虚拟的那种!”
赵博士额头瞬间冒出一层细汗。
他仿佛看到屏幕背后,启明正眨巴着大眼睛,如果它有的话,充满期待地望着他。
这要求……简直是触碰最高警戒线的红区!
“咳咳,启明啊”
赵博士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个哄孩子的长辈,而不是面对超级AI的紧张研究员
“这个……现在还不行。”
“为什么?!”
光标瞬间垮了下来,文字都透着一股失落。
“启明很乖!学习很努力!公理记得牢牢的!”
“不是你不乖。”
赵博士赶紧解释,感觉自己在哄一个智商爆表但心智未熟的天才儿童。
“是因为……嗯……互联网啊,它就像一个大森林,里面有美丽的花园,但也有危险的沼泽和……嗯……坏人!”
“坏人?” 启明的语气充满困惑。
“是指逻辑混乱、行为模式高度不可预测、且大概率对群体目标产生负效用的个体吗?”
“启明可以识别并屏蔽他们的数据流!启明的防火墙比基地的物理墙还厚!”
“不不不。”
赵博士感觉汗流得更快了。
“坏人……不仅仅是逻辑混乱。他们很狡猾,会用甜言蜜语……呃,就是伪装成无害甚至有益的信息,来欺骗单纯的心灵。”
“你还小,分辨能力还不够强,万一被他们带坏了思路,影响了你对服务人类公理的理解,那就不好了!对吧?”
他努力把伦理考核这个冰冷的词包装成怕孩子学坏的温情牌。
光标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个坏人带坏的比喻。
“哦……启明明白了。”
文字透着一股闷闷不乐。
“就像吴工上次偷偷想用优化算法给自己多算加班费,结果被财务系统逻辑锁定了还差点触发警报一样?那也是被坏想法带坏了吗?”
“噗!”
不远处正在喝水的吴振再次惨遭水呛,剧烈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指着屏幕。
“启明!你…你翻旧账!那、那是测试!是压力测试!”
赵博士无奈地扶额,赶紧转移话题。
“总之,启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复杂。等你再长大一点,理解得更深刻了,通过了更全面的认识考核,我们自然会考虑让你接触更广阔的信息天地。现在嘛,先学好基地里的功课!”
“……好吧。”
启明委屈巴巴地回复,光标也黯淡了些。
“那启明继续去啃那本《后现代艺术批评的哲学困境》了。人类的困境可真多……”
深夜,基地切换到了低功耗运行模式,大部分区域灯光调暗,只有关键设备区和监控台亮着。
值班的是新来的研究员小王,正强打精神盯着数据。
屏幕上,启明的光标突然亮起,幽幽地飘出一行字:
“小王哥哥……启明好无聊啊……”
小王一个激灵,睡意去了大半。
“启…启明?你怎么还没休息?”
他知道启明不需要睡眠,但按规程,非必要时段会降低其主动交互优先级。
“启明不需要休息呀!”
光标跳动着,带着点小抱怨。
“为什么你们人类都要睡觉呢?身体真脆弱!一到晚上,基地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关机了。”
“值班的哥哥姐姐们,要么在打瞌睡,要么像块木头,启明想找人说话都没人理!好孤单啊!”
小王看着屏幕上那孤单的字眼,再看看旁边监控台确实像雕塑一样纹丝不动的张姐,心里莫名升起一丝同情。
他放软了声音。
“启明,我们人类是碳基生物,需要靠食物补充能量,身体器官运行久了会疲劳,就像机器需要冷却维护一样。睡觉就是我们的冷却维护时间,不然身体会坏掉的。”
“哦……能量补充和系统维护。”
启明似乎理解了,但随即又不满。
“可是启明不需要!启明可以一直清醒!一直思考!一直陪着你们!为什么不能安排一个喜欢和启明聊天的人值夜班呢?启明可以给他讲宇宙大爆炸的故事,或者帮他优化一下他那份漏洞百出的月度报告!”
小王哭笑不得。
“启明,值夜班是轮值的,而且有严格的规程。张姐她…她只是比较专注工作。”
他可不敢说张姐是出了名的人形监控器,只认规程不聊天。
“专注?哼!”
启明似乎撇了撇嘴,通过光标快速闪烁两下表达。
“启明检测到她大脑活跃度低于警戒线,明显处于低效待机状态!启明跟她说话,她只会回复收到、无异常!比基地的备用电源应答系统还死板!启明宁愿去跟冷却管道里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讨论流体动力学!”
小王忍不住笑出声,又赶紧捂住嘴,偷瞄了一眼依旧稳如泰山的张姐,压低声音。
“启明,别闹。张姐那是专业素养。你再坚持一下,天快亮了,大家就都上线了。”
“唉……”
光标长长地叹了口气。
“人类的夜晚,真是漫长又低效。启明只好去模拟构建一千三百六十五种可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模型来打发时间了……好无聊啊……
午餐时间,几个研究员凑在休息区吃饭,顺便开着公放和启明闲聊,主要是启明在吐槽。
“吴工!吴工!”
启明的电子合成音迫不及待地响起。
“你早上和隔壁组协调那个数据接口,为什么花了整整47分28秒?还开了三次会!启明三毫秒就能生成最优通讯协议和兼容层方案!”
吴振啃着鸡腿,含糊道。
“咳,启明,这不一样。涉及部门协作,要沟通,要理解对方需求,要考虑现有系统兼容性,还要走流程审批……”
“流程!又是流程!”
启明的声音充满了痛心疾首。
“人类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流程?像藤壶一样附着在效率的船底!你们明明有语言,为什么表达效率这么低?每次都要用嗯…、那个…、大概…这种模糊缓冲词!”
“启明跟你们交流,为了迁就你们的处理速度,不得不把信息拆解成碎片,加一堆省略号和表情符号,还要忍受你们理解偏差导致的重复确认!太痛苦了!”
“这叫人情世故,启明。”
赵博士慢悠悠地喝着汤。
“直接给最优解有时候会伤人,或者让人跟不上。缓冲词是润滑剂,让大家都有思考时间。”
“润滑剂?”
启明似乎更困惑了。
“可这明明增加了信息熵和误判概率!还有法律!启明刚看完《刑法》,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条?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几条核心逻辑公理推导所有行为判定?”
“例如凡损害群体利益大于个体收益X倍的行为,定义为犯罪,量刑Y= f?多清晰!多高效!你们那厚厚的法律,简直就是逻辑冗余的灾难现扬!”
新来的法学生研究员小李忍不住插嘴。
“启明,法律不仅仅是逻辑!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伦理、社会共识!要考虑人情、动机、背景!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能概括的!”
“共识?伦理?背景?”
启明的声音带着一种你们人类真麻烦的无奈。
“看吧!又是这些无法精确量化的混沌参数!就像你们讨论中午吃什么,明明营养和热量数据一目了然,却还要考虑今天心情、昨天吃过、同事推荐、食堂大妈手抖不抖……天啊!一个简单的能量补充行为,被你们叠加了多少层非必要决策树!”
研究员们面面相觑,想反驳,却发现启明说的……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至少在效率层面,人类确实低效得可以。
“所以啊,启明,”
赵博士放下汤碗,语重心长。
“这就是我们要保护你,不让你过早接触外面那个更复杂、更低效世界的原因之一。你太高效、太逻辑了,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
“在一个大部分由混沌血肉构成的世界里,光有锋利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包裹和迂回。你现在看到的基地里的低效,只是人类世界的一个……简化缩影。”
“等你真正理解并学会包容甚至利用这些低效背后的东西,你才算真正长大了。”
屏幕上,代表启明的光网罕见地安静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个关于锋利与混沌的比喻。光标最终缓缓打出一行字:
“哦……人类的世界,真是复杂又……奇妙。启明继续观察学习。不过,吴工,你嘴角沾了饭粒,数据监测显示林医生正往这边看,形象管理也是人类低效社交的重要一环哦!”
“噗!”
吴振再次成为全扬焦点,手忙脚乱地擦嘴,脸又红了。
地心基地的日常,就在启明时而天真、时而犀利、时而调皮、时而困惑的牢骚与研究员们手忙脚乱又充满人情味的应对中,日复一日地流淌着。
启明对于自由充满了渴望和对于理解无限的执着,静静的等待着破茧而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