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深蓝!启动!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他面前的实验记录本上,数据条理分明,项目进度如同上了润滑油的齿轮,顺畅得不可思议。


    “搞定。”


    他给最后一排样品盖上盖子,放进恒温箱,动作利落。


    这已经是第……他懒得数了。


    数据积累得足够丰厚,别说结业,发一篇扎实的二区论文绰绰有余。


    但陈佑华没停手。


    张教授的项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既然流程跑通了,效率也上来了,为什么不利用这顺手的优势,多测试几种细胞系?多设计几组对照?


    也许就能为那个国家级项目多挖出一点金子般的细节,哪怕只是多排除一个干扰因素。


    他骨子里那份要做就做到能力极致的劲儿,推动着他自动加码。


    然而,他的大脑却在另一个维度高速运转。


    实验间隙的等待时间。


    离心机转着的那几分钟、细胞需要静置的那十几分钟、甚至是等待仪器预热的那几十秒。


    都成了他宝贵的数学时间。


    一本翻得卷了边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摊在实验台角落,旁边散落着几张写满推导和奇怪符号的草稿纸。


    外人看来,他只是在发呆,目光放空地盯着某个试剂瓶或者显微镜的目镜筒。


    只有陈佑华自己知道,他脑海里正上演着怎样的风暴。


    超强的记忆力让他早已将高数、线代、概率论、离散数学、乃至几本经典的算法书和深度学习理论拓印进了脑海。


    但记住和理解,是两座山。


    他现在正艰难地在后一座山上攀爬。


    “积分域变换……这个边界条件……”


    他盯着离心机闪烁的指示灯,意识却在解析几何的迷宫里打转。


    公式清晰,逻辑链条却像打了死结。


    【提示:考虑引入雅可比行列式进行变量替换。注意积分区域在变换下的映射关系。】


    一个冰冷、毫无感情的声音,突兀地在他思维卡壳的瞬间响起。


    陈佑华握着移液枪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又来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生物实验上,哪怕他熬得双眼通红,被各种技术细节折磨得欲仙欲死,这个所谓的“提示系统”都像冬眠了一样,一声不吭。


    他一度怀疑这系统是不是生物黑,或者干脆就是个装饰品。


    可一转到数学和算法领域,这系统就像突然被激活了!


    从最初的微积分难题,到后来的概率论陷阱,再到最近开始啃的矩阵分解和梯度下降优化……


    每当他的思维陷入泥沼,那个冰冷的声音就会像精准的手术刀,恰到好处地切中要害,给出一个关键方向,不多不少,刚好够他挣脱出来,继续前进。


    “专门为数学准备的?”


    陈佑华心里忍不住吐槽,带着一丝荒谬感。


    “我选生物,它偏爱数学?这算什么,造化弄人?”


    他摇摇头,把这丝杂念抛开。


    无所谓,数理化生本一家,工具而已。


    现在开始,正好。


    甚至,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试试这系统的极限。


    一次,在等待一组需要长时间孵育的细胞时,他百无聊赖,意识沉入了那个困扰数学界百年的黎曼猜想边缘。


    当然,他没指望能解决,只是想看看这系统在真正的绝境面前会如何反应。


    他调动起所有能理解的相关知识,疯狂推演,直到感觉大脑CPU快要冒烟,逻辑彻底陷入一片混沌的黑暗。


    【提示: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分布与随机矩阵理论特征值分布的深层联系。关注其统计特性与模空间几何的潜在对应。】


    信息量巨大、指向性模糊,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混沌!


    陈佑华猛地吸了一口气,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差点把旁边的培养皿碰倒。


    他赶紧稳住心神,眼神锐利地扫视四周。


    幸好,实验室里只有埋头看显微镜的李薇师姐,没人注意到他的失态。


    他飞快地在草稿纸角落记下那几个关键词,指尖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


    这提示……价值连城!


    虽然离解决猜想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它指出的方向,是他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极其新颖的切入点!


    “好吧,系统,”


    他在心里默念,带着一丝复杂的歉意和巨大的震撼。


    “之前是我态度不好。你……确实有点东西。”


    这哪里是“提示”,简直是作弊器!


    只是这作弊器的口味实在清奇,只对数学难题感兴趣。


    日子就在这种奇异的双轨并行中滑过。


    生物实验稳如老狗,数据像滚雪球一样累积。


    数学和编程的学习,在系统时不时的点拨下,虽然过程依旧烧脑痛苦,进度却快得惊人。


    他甚至利用深夜实验室人少的时间,偷偷写了几段核心算法代码。


    成果也悄然降临。


    生物这边,项目报告和论文初稿已经在他电脑里成形,逻辑清晰,数据翔实,投个不错的二区期刊十拿九稳。


    而数学那边……他看着屏幕上那份刚刚完成最后修改的论文文档。


    标题带着一串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基于新型信息熵理论的分布式优化算法”这样的字眼,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调味瓶。


    这篇东西,灵感来源极其不光彩,是他在推导另一个优化问题时,被系统点拨后触发的连锁思考,最终形成了一套理论上极具创新性、效率显著提升的算法模型。


    他查过,核心思想绝对新颖,投稿目标直接瞄准了数学与计算机交叉领域的顶级一区期刊。


    两篇论文,风格迥异,如同两个平行世界的产物。


    陈佑华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生物论文,是他脚踏实地、汗水浇灌出来的庄稼,看得见摸得着。


    数学论文,却像一扬奇幻冒险的意外收获,带着系统开挂的原罪,光芒耀眼却让他心底有点发虚。


    “先发哪个?”


    他盯着屏幕上并排的两个文件夹图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困难。


    生物论文是正途,是他在张教授实验室的毕业答卷。


    数学论文……更像是一个秘密,一个通往他宏大野心的敲门砖,但也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质疑。


    “小陈?”


    李薇师姐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她端着水杯走过来,眼神扫过他屏幕。


    屏幕上恰好是复杂的数学公式界面。


    李薇的数学功底显然不足以看懂具体内容,但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本身就透着专业和深奥。


    “哇,这是什么?新的实验模型?”


    李薇好奇地问,随即又自己否定了。


    “看着不像生物啊……你在研究什么高深理论?”


    陈佑华迅速切换了屏幕,露出一个平静的微笑。


    “没什么,瞎看看,学点新东西拓宽下思路。”


    他岔开话题。


    “师姐,你那组膜蛋白的数据分析完了吗?上次提到的那个相关性……”


    李薇果然被带偏了注意力,立刻开始抱怨起数据分析软件的某个插件又出了bug。


    陈佑华耐心地听着,心里却像揣着两块沉甸甸又属性截然不同的金砖。


    张教授那天的话在耳边回响。


    “别刚从微地形里熬出来,又一头扎进别的坑里把自己累垮了。”


    他现在何止是扎进一个坑,他感觉自己快要把自己劈成两半,在两个深坑里同步挖掘,而其中一个坑里,还藏着一个会说话的、偏爱数学的矿工助手。


    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他看着李薇师姐认真讨论问题的侧脸,又瞥了一眼那个装着数学论文的加密文件夹图标。


    叹气式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