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那你回去好好准备

作品:《穿越后,汉东没人能压得住我!

    “好啊。”


    侯亮平重新坐回桌边,对着摄像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来,蔡总,请现在就说,当着我们所有同志的面。”


    “把你刚才说的话,一字不漏地再说一遍。”


    “我提醒你,我们这儿的设备,收音效果特别好。”


    “你放心,你说出来的每一个字,我们都会记录在案,认真调查。”


    “但是!”


    侯亮平的语气陡然加重。


    “如果你说的有半句假话,或者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那么对不起。”


    “诬告陷害国家高级干部,这个罪名,够你在里面待上几年了。”


    “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蔡成功站在原地,脸色由红变白,又由白变青。


    他所谓的威胁,在绝对的程序正义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他是在赌侯亮平会顾念旧情,可侯亮平偏偏是个只认规矩不认人的主儿。


    “我……我……”


    蔡成功的汗水顺着鬓角流进了衣领里。


    “我……我今天……材料没带全……”


    “我……我回去……回去准备一下……”


    他语无伦次,找了个最蹩脚的借口,转身就想溜。


    “行。”


    侯亮平没有拦他。


    他知道,对付这种滚刀肉,逼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


    必须让他自己把所有的路都走死,把所有的幻想都打破。


    到那个时候,他才会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吐出来。


    “那你回去好好准备。”


    “我这儿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侯亮平靠在椅背上,看着蔡成功慌乱的背影,眼神深邃。


    这样一来,他反而更加确定,蔡成功这条线绝对有东西。


    不过没关系,他有的是耐心。


    ……


    傍晚时分,李达康家的门铃响了。


    他亲自走过去开了门,门外站着的正是王大路。


    “大路,你可算来了。”


    李达康脸上带着笑,侧身让他进来。


    “再不来,我让杏枝准备的酒菜,可就要凉透了。”


    王大路换了鞋,走进客厅,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


    还是老样子,简单得不像一个市委书记的家。


    “你李大书记亲自打电话请客,我敢不来吗?”


    王大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拿起桌上的茶杯就灌了一口。


    “我还以为你这儿门槛高,得提前预约排号呢。”


    话里带着几分调侃。


    李达康给他满上茶。


    “少来这套。”


    “在我这儿,你王大路什么时候来,门都开着。”


    两个人相视一笑,许多年前在金山县一起奋斗的岁月,瞬间涌上心头。


    王大路放下茶杯,脸色严肃了些。


    “达康,说正经的。”


    “今天下午电话里,我情绪有点激动,你别往心里去。”


    李达康摆摆手。


    “激动就对了。”


    “你要是不激动,不骂我几句,那才不是我认识的王大路。”


    “丁义珍这颗雷,是我用人失察,你骂得对。”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对着王大路举了举。


    “我以茶代酒,自罚一杯,这事儿算翻篇。”


    说罢,一饮而尽。


    王大路看着他,心里那点最后的疙瘩,也彻底解开了。


    “好,翻篇。”


    王大路也端起茶杯喝干。


    “那咱们就说说大风厂的事。”


    “我接盘,可以。但不是因为你李达康的面子。”


    “我是个商人,商人的本分是赚钱,不是做慈善。”


    李达康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我不要任何政策倾斜,也不要你给我开什么绿色通道。”


    “我就一个要求。”


    “给我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别让我辛辛苦苦干活,到头来被那些乌七八糟的潜规则给玩死。”


    “丁义珍那样的人,我不想再碰到了。”


    他的话,说得很直白,甚至有些刺耳。


    李达康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


    “大路,你说的这些我都懂。”


    “你放心。”


    “只要我李达康还在京州一天,我就要为你。”


    “为所有像你一样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家,打造一个朗朗乾坤!”


    “谁敢伸手,我就剁了谁的爪子!”


    这话,他说得斩钉截铁。


    王大路看着他,知道这才是他认识的那个李达康。


    “好。”


    王大路重重地点了下头。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


    李达康站起身。


    “来,别光喝茶了,咱们喝酒。”


    “今天不谈那些烦心事,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他从书房里抱出一沓厚厚的文件,放在茶几上,哗啦一下摊开。


    那是一份规划图,上面赫然写着“京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王大路愣了一下。


    “这是……”


    “京州的未来。”


    李达康指着图纸,神采飞扬。


    “大路,你看。”


    “传统的燃油车,早晚要被淘汰,这是大势所趋。”


    “未来一定是新能源的天下。”


    “但现在的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车,有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他看着王大路。


    王大路想了想。


    “续航?充电慢?”


    “对!”


    李达康一拍大腿。


    “就是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


    “跑个长途,一半时间都在找充电桩,这谁受得了?”


    “所以,我的突破口在这儿。”


    他指着文件里的一个技术名词。


    “增程式技术。”


    王大路凑过去看,有些不解。


    李达康解释道。


    “说白了,简单粗暴。”


    “就是给纯电车,背上一个‘移动充电宝’。”


    “这个充电宝,是个小排量发动机。它不直接驱动车轮,它就干一件事,发电!”


    “平时在市区里跑,你就用电,零排放,使用成本低。”


    “要跑长途了,或者找不到充电桩,发动机就启动。”


    “一边烧油发电,一边给电池充电,让车子继续跑。”


    “你想想,这一下是不是把两个最大的痛点都给解决了?”


    “既有电车的优势,又没有电车的烦恼!”


    李达康越说越兴奋。


    王大路也被他的激情感染了,拿起那份规划,仔细地翻阅起来。


    作为一个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他瞬间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李达康说的没错。


    这个增程技术,确实精准地切中了当下市场的要害。


    “你这个想法……很大胆。”


    王大路放下文件,看着李达康。


    “也非常有吸引力。”


    李达康笑了。


    “怎么样,大路,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在京州干一票大的?”


    他发出正式的邀请。


    “把这个产业园,做成全国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