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关心员工

作品:《重生那年1985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春井坊酒业在中午的时候进行团年。


    吃了团年饭之后,就开始放假了。


    大年初四正式的开始上班。


    对于今年的团年,陈元庆是有要求好好的办上一番,批了一大笔钱来买吃食。


    不要求精细,都是厂里的工人,下力气活的人,就大鱼大肉。


    因为人多的缘故,食堂里面坐不下,直接把桌子给摆在了外面的水泥道上。


    另外,在路边,还给垒摆着不少酒。


    一看包装和酒瓶,就是知道这酒肯定不一般。


    事实上,也的确不一般。


    是春井坊浓香酒!


    在正式开卖之前,自然自家的员工尝一尝鲜。


    另外,还给每人发上两瓶酒。


    还给发了一个红色的手提纸袋,袋子上面印着金色印章体春井坊三个字。


    但是,这三个字并不是简体字,而是小篆。


    在手提纸袋下部,印着五个字:春井坊酒业。


    没有去做过多的设计,就简单的明了。


    可以用来提上些小东西之类的。


    这类手提纸袋也是春井坊酒业广告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用这东西提东西,那么必然就是会被其他人看到。


    就是小篆吧,现在估计没有多少人认识。


    就一个井字,是认识。


    中间多了一个点!


    厂里团年,陈元庆自然是得要挨桌给大家敬酒。


    陈元庆更多的属于礼节性的,自然不可能说每一桌都是一杯酒给干了。


    喝上一口,意思一下就行。


    大家自然也是不会说有意见。


    陈元庆:“今天这顿,是搞得不错。”


    何秋菊听到陈元庆说满意,不由的是松了口气。她在安排的时候,主打的就是大鱼大肉和菜品丰盛。


    农村吃席的八大碗全部都给上了。


    “主要还是你舍得出钱。”


    陈元庆一向在花钱上面大气,不像是一些人抠抠搜搜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生性如此。


    陈元庆并没有和大家进行画饼之类的,厂里面的工人,都是只要工资给够,按时发放,他们就认真干活的。


    拿钱干活,天经地义。


    不得不说,国人是天生的好牛马,只要喂饱,不,就是喂个半饱,就能欢实的干活。


    甚至,拖欠上一年半载的工资,只要让大家相信,这钱能拿到,他们也是干。


    春井坊酒业有拖欠工资吗?


    倒是没有。


    资金最紧张的时候,秦平本有如此的建议过,陈元庆考虑了一下还是算了。


    按月的发放吧!


    大家给你卖命,连人家的卖命钱都打主意,这般做老板也太没有格调。


    打工,就是消耗生命去换取薪水。


    说是给人卖命,一点也不错。


    “有何姐管着食堂,我很放心。”


    何秋菊笑笑没有说话,她对食堂的事,算是尽心尽力的。


    不敢说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可也没有说主动的浪费一分钱。


    从大家对食堂饭菜的满意程度上,就能够知道了。


    一些厂食堂,用的米,都是陈米。


    吃着就有一股怪味。


    可春井坊酒业的食堂,用的米都是我们平常吃的米。


    最多也就去年的米。


    “何姐还不到三十岁的吧?”


    “快了。”


    陈元庆:“还年轻,就没有考虑,再是找一个?”


    何秋菊瞅了眼陈元庆:“你认识人多,打算给我介绍一个呀?”


    有不少人给她介绍,但是何秋菊都拒绝了。


    她现在能自己养活自己和孩子,要男人做什么?


    至于说想那事,忍一忍,也不是过不下去。


    陈元庆只是单纯的关心下何秋菊的生活情况,想要让下属给你卖力,自然得要时不时的表示下关心。


    就像是家里的牛,除了喂草料之外,还得要摸摸脑袋之类的。


    陈元庆:“我这认识的人,好些都是酒肉朋友,还真没合适的人。这样,我叫我妈她们给你留意着,有不错的,给你介绍下。”


    “还是别了。我现在一个人挺好,现在我都不考虑这事,就想着把两个孩子给养大。”


    陈元庆:“孩子就如同是雏鹰,终究会长大,然后离开家的。”


    在他们这边,是有老鹰存在的。


    俗称是岩(ai)鹰,学名雀鹰。


    比较的少见,每次见到反正就会


    进行驱赶。


    老鹰抓小鸡,不仅仅只是个孩提时期的游戏。


    老鹰真的会抓小鸡!


    “到时候,你总是得要有个人陪着说说话吧!”


    “队上这么多人,还找不到人说话吗?”


    陈元庆张了张嘴,这说不过了。


    九队的日子好了,队里的老光棍,现在都是找到了婆娘。


    现在九队的男人,在全县范围内,都属于很有竞争力的存在。


    谁都知道,只要嫁过来,那就能享清福了。


    “你与其关心我,还是关心一下厂里其他的年轻人。”


    陈元庆:“我哪有这个精力关心他们哦!但是你说到这,厂里面对职工结婚这事,还是得要有点表示才行。”


    想了想,陈元庆把秦平本和陈军叫了过来:“这以后,厂里职工谁结婚了,厂里面也是要随个礼钱,表达一下厂里对职工的关怀。”


    秦平本和陈军对视一眼,早就知道陈元庆大方,可职工结婚厂里还随礼……


    就是国营厂,也没有这样的。


    “这样,给新婚的职工发1000块钱。”


    陈军:“要是结婚的两个人都是厂里的职工呢?”


    酿酒车间里面,主要是男人和妇女干活。


    但在制曲车间里面,可有不少小姑娘。


    小姑娘脚轻,适合踩曲。


    陈元庆:“反正只要是结婚,厂里面就给1000块钱的礼金。”


    “另外,小孩满月,给500块钱。要是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奖励两千。女孩的话,多奖励一千。上大学之后,厂里每月还给一百块钱生活学习补贴。”


    “这样子,会不会太多了?”陈军倒不是质疑,就是做上一下提醒。


    对于陈元庆的决定,现在厂里谁敢质疑?


    谁质疑陈元庆,别人就问一句话,你能带着大家一起发财么?


    直接把任何的质疑都给压下去。


    强者不接受质疑!


    陈元庆:“这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钱。而且,给这些钱,谁都不会有意见。”


    结婚、生孩以及考上大学,都是大喜事。


    人们更多的是送上美好的祝愿,也就那种心术不正的人才是会心生嫉妒。


    秦平本:“老板,这个事情现在就宣布吧,让这个年多增加点喜庆。”


    陈元庆示意他们去通知:“你们去通知吧!告诉大家,今年厂里发展的好,明年给大家涨工资。”


    八十年代后期的通膨率是相当高的,不涨工资肯定不行。


    陈元庆可知道,大学教授的工资都养不活自己了,在校园里面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