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星际修复师6
作品:《快穿从蹭系统开始》 他随意点了个推荐套餐,屏幕上立刻显示‘营养密度98%,能量转化率85%’的字样。
很快,一个悬浮机器人就端着餐盘滑了过来,托盘上放着个银灰色方块。
看着方块包装上还印着‘第一学院食堂专供’的字样,方知行陷入了沉默。
‘来都来了!’
拆开包装,掰下一小块塞进嘴里,干涩的口感让他感觉自己都快被吸成干尸了。
好像吞了一团生面粉,一口下去脖子能抻出二里地。
“噗~~咳咳!”
旁边的机器人突然冒了出来。
“警告!警告!浪费食物!浪费食物!”
“根据联盟条例第37条,处以50星际币罚款!”
“浪你m...”
片刻后,交完罚款的方知行默默的走出食堂,抬头望天。
他忽然间深刻的体会到了谷朵朵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她简直是功德无量啊。
‘这破食堂,我再来我就是狗!’
回到宿舍,客厅的学术讨论还在继续。
目前已经讨论到所有喝过一氧化二氢的人,没有一个活过两百岁的。
而且还是各种泡沫塑料的必备原料,各种毒液的检测里面也全都有它,所以这玩意儿必定有毒。
方知行推门进来的瞬间,客厅三人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忽然就不说话了。
没有理会他们,方知行以一己之力孤立了他们三个。
等他进到自己房间后,客厅的学术讨论才开始继续起来。
进入微尘界,方知行直接取出一份几百年前打包的酒楼席面,饱餐一顿后,才躺在宿舍床上长长的舒了口气。
‘这才是给人吃的啊!’
这时终端突然响起,周明的声音传了出来。
“小方小方,主任提前到实验室了,你快来!”
“好。”
方知行起身,无视客厅三人,向文献库走去。
到了之后,发现修复室已经站了好几个人,为首的老者穿着深色西装,胸前别着‘系主任·李默’的铭牌。
看到方知行进来,他主动伸出手。
“我是李默,想来看看你的纤维重构术。”
方知行握了握对方的手。
“您好!”
这人手上有老茧,位置像是常年握笔留下的,这在星际可是个稀罕事。
周明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快开始吧,大家都等着呢。”
方知行应了声,目光扫过工作台。
植物纤维粉装在透明罐子里,星尘胶质与植物酶按比例调好,正放在恒温垫上保温。
他戴上手套,先将那页带霉斑的《诗经》残卷铺展平整。
“步骤和昨天一样?”
周明凑过来,手里举着记录板。
“嗯。”
方知行拿起竹筛,舀了两勺纤维粉,细细筛在残卷的破洞处。
白色粉末落在泛黄的纸页上,像撒了层薄雪。
李默突然开口:“直接铺纤维粉?不用先涂基底液?”
“星尘胶质就是基底。”
方知行拿起滴管,往纤维粉上滴了三滴混合液,透明的胶质渗入粉末。
他用竹刀轻轻按压,纤维在胶质里慢慢舒展,与残卷原有的纤维渐渐咬合。
“这手法...”
李默弯腰细看,手指模仿着按压的角度。
“有点像古地球的裱糊技艺。”
方知行没接话,正专注地处理边缘的霉斑。
他取来紫外线小灯,在修复处照了十秒,原本发黑的霉斑竟淡了大半。
站在李默身后的几个老师发出低低的惊叹。
有人掏出终端录像,镜头怼得很近,连纤维舒展的细节都拍得一清二楚。
“好了。”
方知行直起身,摘下手套。
工作台的扫描仪亮起,光束扫过残卷,屏幕上跳出‘结构稳定性 94%’的字样。
周明猛地拍手:“比昨天还高两个百分点!”
李默却指着残卷边缘,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支银色钢笔,在记录板上画了道弧线。
“这里的纤维衔接还能更自然些,顺着原页纤维的走向按压,你下次试试这个角度。”
方知行点头,将残卷收入恒温箱。
“好,我下次试试。”
李默满意的笑了笑:“你很不错,旁边有一间空余的实验室,以后就归你了,设备清单会发到你终端,需要什么直接申请,希望你能再接再厉。”
“谢谢主任。”
李默的手指在光脑上快速滑动,调出一份新文件。
“殖民星刚出土一批古籍,纤维老化程度和这个残卷差不多,你的纤维重构术,敢不敢接这个活?”
“没问题。”
李默把文件发了过来。
“三天后,这是初步检测报告,你先看看,我们先走了,有什么问题再联系我。”
“好的。”
李默和另外几人离开了,方知行点开李默发来的文件。
全息屏幕上立刻展开殖民星古籍的初步检测报告。
泛黄的扫描图里,十几本古籍卷成筒状,标注的霉变指数远超安全值。
周明凑过来看。
“这些古籍在地下埋了至少三百年,殖民星的土壤含碱量高,纤维脆化得厉害。”
方知行的目光停在报告末尾的材质分析上:主要成分是桑皮纤维,和《诗经》残卷一致。
“你要不先去看看新实验室?”
李默说的实验室就在隔壁,里面还空着,只有基础的工作台和通风系统。
两人过来之后,周明指点着方知行用终端测量了房间的尺寸。
在虚拟图纸上规划出修复区、材料区和储存区的位置,纤维检测仪放在离通风口最近的地方,恒温恒湿系统则装在储存区上方。
周明拍了拍方知行的肩膀。
“行了你先回去吧,后面你就不用管了,这些设备我会安排好的。”
第二天,摸底考的成绩在终端上公布,方知行的理论满分,实操评估待定。
终端提示上课时间的铃声刚响,方知行已经坐在古籍修复理论课的教室后排。
全息投影里,一个教授正放大《考工记》的纤维结构图。
“古地球纸张的纤维交织角度,直接影响其保存年限。”
“你们看这组数据,唐代宣纸的横向纤维占比 63%,是最稳定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