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暖阁议法全票过,帝扮百姓出宫游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正月初八的清晨,坤宁宫暖阁内,炭火熊熊燃烧,为这寒冷的冬日添了几分暖意。


    宫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映照在案上的考成法细则上。


    那朱笔标注的 “实绩为王” 四字,醒目而庄重,仿佛在向众人宣告着此法的重要地位。


    李东阳、刘瑾、陆炳、韩邦、吴一贯等人,陆续踏入这温暖的暖阁。


    每个人手中都紧握着写好的回复,脸上带着笃定的神情。


    昨夜,各部门早已达成共识,今日不过是个形式,他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步伐都显得从容不迫。


    “臣(奴婢)参见陛下!” 众人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整齐。


    与往日议事时的拘谨不同,此刻的他们显得轻松自在,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朱厚照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指了指案前的椅子,示意众人坐下。


    “都坐吧,考成法的事,你们都研讨完了?说说看法。”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期待。


    李东阳率先起身,恭敬地将内阁的回复递上前。


    “回陛下,内阁全员赞同考成法!” 他的声音坚定而自信。


    “还补充了‘民生督查需附州县回执’‘设立实绩申诉通道’两条建议,望陛下采纳。” 这两条建议,无疑是为考成法增添了更完善的保障。


    韩邦紧跟着起身,表达刑部的意见。


    “刑部也全票赞同!”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考成法的认可。


    “臣等建议‘贪腐证据移交需限时三日’,便于都察院配合刑部办案,提升效率。” 这个建议,旨在提高办案的效率,让贪腐无处遁形。


    吴一贯也递上大理寺的回复,提出大理寺的想法。


    “大理寺赞同!” 他的语气平和而诚恳。


    “臣等提议‘复核需刑寺共同签字’,避免单一部门担责,确保公平。” 这一提议,确保了复核的公正性,让考成法的实施更加严谨。


    刘瑾和陆炳几乎同时开口,表明各自所属机构的立场。


    “东厂全票赞同!” 刘瑾的声音尖锐而响亮。


    “锦衣卫全票赞同!” 陆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朱厚照看着案上堆起的回复,拿起几份快速翻看。


    见都是 “赞同” 的字样,还附带了具体可行的补充建议,他的嘴角忍不住勾起笑容。


    “好!你们能理解朕的用意,朕很欣慰。”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许和满意。


    他拿起朱笔,在考成法细则的末尾写下 “准奏” 二字,然后盖上玉玺。


    这一举动,标志着考成法正式落地。


    “传朕旨意 —— 考成法自今日起在都察院推行,每季度由内阁、锦衣卫、刑部、大理寺共同核查实绩,不得有误!” 他的声音威严而庄重,不容置疑。


    “臣(奴婢)遵旨!” 众人齐声领命,心中都松了口气。


    这场持续多日的 “都察院整治”,终于以考成法落地画上了句号。


    朱厚照摆了摆手,语气轻松了许多。


    “都察院的事解决了,你们也辛苦了,先回去吧,好好过个年。” 他的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


    众人躬身告退,走出暖阁时,都忍不住互相交换眼神。


    陛下今天的心情显然很好,连说话都带着笑意,看来考成法落地,让他彻底放下了心。


    暖阁内只剩下朱厚照和张永。


    朱厚照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飘着的零星雪花。


    那洁白的雪花,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让这京城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


    突然转头对张永道:“张永,今天是正月初八,京城里应该还热闹着吧?”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张永愣了一下,连忙回道。


    “回陛下,肯定热闹!年前的庙会还没散,街上卖糖画、捏面人的到处都是,百姓们还在拜年呢!” 他详细地描述着京城的热闹景象,让朱厚照更加心痒难耐。


    朱厚照眼睛一亮,搓了搓手。


    “朕想出去看看,打扮成百姓的样子,逛逛北京城的年味,你觉得怎么样?”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民间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张永心里咯噔一下,刚想劝阻,考虑到陛下这段时间的辛劳,便改口道。


    “陛下想出去,奴婢自然陪着!只是得叫上锦衣卫的好手,乔装跟着,确保陛下安全!” 他深知陛下的心思,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朕正有此意!” 朱厚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


    “别声张,就咱们两个主仆,再找五个锦衣卫校尉,都打扮成百姓,低调点。” 他希望这次出行能够不被打扰,尽情地感受民间的年味。


    张永连忙应道。


    “奴婢这就去准备!给陛下找一身青色的布衣,再备个小包袱,装些碎银子,保证没人能认出陛下!” 他迅速地思考着需要准备的物品,确保万无一失。


    半个时辰后,张永带着五个身材魁梧的锦衣卫校尉回到暖阁。


    众人都换上了普通百姓的衣裳,校尉们手里提着食盒,里面装着点心,伪装成 “走亲戚的百姓”。


    朱厚照穿上青色布衣,束起头发,脸上还沾了点淡褐色的颜料,遮住了几分帝王气。


    看起来就像个二十出头的富家子弟,充满了青春活力。


    “陛下,您看看这样行不行?” 张永递过一面铜镜。


    朱厚照接过一看,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这样没人能认出朕。走,咱们从玄武门出去,那边人少,不容易被发现。” 他对自己的伪装十分满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发。


    一行人悄悄走出坤宁宫,沿着宫道往玄武门走去。


    路上遇到巡逻的侍卫,都以为是宫里的太监带着亲戚出宫,没人多问。


    玄武门的守卫见是张永带着人,又有陛下的手谕,连忙打开城门,放行通过。


    走出玄武门,一股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


    街上到处都是穿着新衣的百姓,孩子们手里拿着糖葫芦追逐打闹,商铺门口挂着红灯笼,年味十足。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的烟火气,嘴角的笑容越发灿烂。


    “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咱们慢慢逛,好好看看百姓们的好日子。” 他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心中充满了感慨。


    张永跟在后面,心里既紧张又欣慰。


    陛下心里装着百姓,连过年都想看看他们过得好不好,这样的帝王,定能让大明越来越好。


    他默默地祈祷着,希望陛下这次出行能够平安顺利。


    两人沿着街道往前走,不远处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还有百姓的欢呼声。


    朱厚照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声音?好像很热闹。”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张永顺着声音望去,笑着回道。


    “陛下,应该是前面的庙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呢!咱们过去看看?” 他知道陛下对民间活动感兴趣,便提出了这个建议。


    朱厚照点点头,加快了脚步。


    他还从没见过百姓们过年的庙会,心里满是期待。


    却没注意到,身后的锦衣卫校尉们,早已悄悄散开,将他护在了中间。他们时刻保持着警惕,确保陛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