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新币呈殿昭新政,百官惊叹气象新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韩文双手捧着暗红色锦盒,跪在奉天殿中央。


    锦盒上的金线绣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得他脸上满是郑重。


    “陛下,太后,臣奉内阁之命,率户部铸币局工匠日夜赶工三月,终于铸成‘正德通宝’,今日正德元年元正,特呈陛下与太后御览!”


    韩文的声音洪亮而恳切,带着对新政成果的自豪。


    百官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锦盒上。


    有人忍不住踮起脚尖,有人互相交换着好奇的眼神。


    旧币掺假、私铸横行的问题困扰朝廷多年,所有人都盼着新币能解决这一顽疾。


    “呈上来。”


    朱厚照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


    太监连忙上前,双手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递到御案上。


    张太后也探过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她虽不管政务,却也知道币制混乱对百姓的危害。


    朱厚照轻轻打开锦盒。


    一股黄铜的金属光泽瞬间溢出,数十枚新币整齐排列,如同列队的士兵,规整而肃穆。


    他拿起一枚新币。


    入手沉甸甸的,边缘光滑却带着细微的纹路。


    币面 “正德通宝” 四字由书法大家题写,遒劲有力,入木三分。


    背面则铸着 “国泰民安” 四个小字,周围环绕着祥云纹样,精致而大气。


    “诸位卿家请看。”


    朱厚照举起新币,对着殿外的阳光。


    “此币重一钱二分,用料十足,绝无掺假,每一枚都经过铸币局三重检验,不合格者当场销毁!”


    他指着新币边缘的细纹。


    “这是朕让工匠设计的防伪纹,纹路细密独特,私铸者难以模仿;币心还嵌有极小的‘正’字暗记,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双重防伪,杜绝私铸!”


    “好!”


    百官中有人忍不住喊出声,随即意识到失仪,连忙低下头,却难掩脸上的兴奋。


    李东阳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英明!防伪纹与暗记双重保险,再加上严格检验,私铸者定无空子可钻!此币一出,币制混乱的问题定能彻底解决!”


    张懋也附和道:“边军将士常因旧币掺假,拿到的军饷实际价值缩水,新币通行后,将士们能拿到足额军饷,定能更用心戍边!”


    百官纷纷点头称赞。


    一个负责地方税收的知府道:“臣辖区内,不少商人因旧币成色不一,交易时还要称重验色,麻烦至极;新币统一标准,定能促进商贸,让百姓受益!”


    “陛下圣明!新币规整精良,足见户部用心,新政开局必兴!”


    百官齐声高喊,声音里满是信服。


    朱厚照放下新币,看向韩文。


    “韩尚书,新币发行后,户部还有哪些安排?”


    韩文躬身回道:“回陛下,臣已拟定发行章程 —— 正月十五起,全国各州府开设‘新币兑换点’,百姓可用旧币按比例兑换新币,旧币回收后统一销毁,彻底清除市场上的劣质钱币!”


    “此外,今后所有税收、军饷、官员俸禄,一律用新币发放记账,每笔收支都要标注新币数量,堵住‘以旧币充数、中饱私囊’的贪腐漏洞!”


    “做得好!”


    朱厚照赞道。


    “旧币兑换时,要派锦衣卫监督,防止地方官趁机盘剥百姓,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臣遵旨!”


    韩文连忙应道,心里对陛下的细致考虑越发敬佩。


    李东阳再次躬身。


    “陛下,新币既整顿了财政,又安定了民心,杜绝贪腐漏洞,实乃新政第一功!此功离不开户部与铸币局工匠的辛劳,陛下当予以嘉奖,以激励人心!”


    朱厚照点头。


    “李首辅说得对!赏铸币局总工匠白银一百两,其他工匠共赏白银一百两;户部铸币司官员各升一级,韩文尚书赏锦缎十匹!”


    “谢陛下隆恩!”


    韩文与殿外等候的铸币局工匠代表连忙跪地谢恩。


    工匠代表激动得声音发抖:“臣等定当再接再厉,为陛下铸造更多精良钱币!”


    朱厚照笑着摆手。


    “平身吧!这是你们应得的奖赏,只要为大明办事、为百姓谋利,朕绝不会亏待你们。”


    他示意太监将新币分发给百官传阅。


    百官捧着沉甸甸的新币,仔细观察着防伪纹和暗记,脸上满是惊叹。


    这新币不仅实用,更是正德新政的象征,代表着大明的新生。


    一个老御史抚摸着新币,感叹道:“老夫为官三十年,见过三朝钱币,从未有如此精良、考虑周全者!陛下年轻有为,大明中兴有望啊!”


    周围的官员纷纷附和。


    奉天殿内的氛围越发热烈,君臣同心的景象,让张太后看在眼里,欣慰地点了点头。


    就在百官传阅新币、议论纷纷时,刘瑾尖细的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太后,景德镇官窑赶制的‘正德御瓷’已送至殿外,件件精挑细选,特来为正德元年贺岁,请陛下与太后御览!”


    百官闻言,纷纷转头看向殿外。


    只见八名太监抬着四张大案,大案上覆盖着红色锦绸,锦绸下隐约可见瓷器的轮廓,釉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引得百官阵阵惊叹。


    朱厚照笑着对张太后道:“母后,景德镇的工匠们也送来新年贺礼了,咱们一起看看。”


    张太后点头笑道:“好啊!景德镇的瓷器向来精美,想必这次的御瓷定有新意。”


    朱厚照对着殿外道:“抬进来吧!让诸位卿家也开开眼界,看看咱们正德朝的御瓷风采!”


    太监们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大案抬进殿内,停在御阶前。


    百官的目光瞬间从新币转移到御瓷上,好奇地猜测着锦绸下的瓷器会是什么样子。


    新币已如此惊艳,御瓷定不会让人失望。


    一个年轻的翰林小声道:“听说陛下特意吩咐景德镇创新工艺,不知道会有什么新花样?”


    旁边的礼部侍郎笑道:“不管是什么花样,定能彰显我大明的国力,让外邦羡慕!”


    刘瑾走上前,躬身道:“陛下,太后,可要现在揭幕?”


    朱厚照点头。


    “揭吧!让大家好好欣赏欣赏。”


    刘瑾连忙示意太监们揭开锦绸。


    随着红绸缓缓落下,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展露在众人面前,奉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倒吸冷气的声音。


    青花的淡雅、白釉的莹润、斗彩的艳丽,每一件都堪称绝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