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暖阁嘱事宣反贪,帝邀共庆暖臣心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朱厚照结束了一日繁重的朝政,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坤宁宫暖阁。


    这暖阁是他平日里休憩之所,布置得极为温馨舒适。


    他缓缓走进,脚步带着几分沉重,那是朝堂上勾心斗角、议事决策留下的痕迹。


    他伸手解开龙袍的系带,那沉重的龙袍,不仅是一件华丽的服饰,更是皇权的象征,此刻却成了束缚他的枷锁。


    脱下沉重的龙袍,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轻松了几分。


    接着,他换上轻便的常服,常服的材质柔软,贴合身体,让他能感受到久违的自在。


    随后,他走到炭火边的软榻旁,缓缓坐下。


    那炭火熊熊燃烧,散发出阵阵暖意,瞬间将他包裹。


    这暖意如同温柔的双手,轻轻拂去他身上的寒意,也驱散了朝堂上那股肃杀之气,让他的身心都得到了片刻的放松。


    张永一直在一旁候着,见朱厚照坐下,赶忙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他小心翼翼地将茶递到朱厚照手里,脸上带着恭敬与讨好的笑容,说道:“陛下,您今天在奉天殿的表现,真是让百官心服口服,连老奴都跟着激动。”


    朱厚照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热茶顺着喉咙流下,温暖了他的胃,也让他感到一丝惬意。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光心服口服还不够,得让他们真正行动起来。张永,你拿纸笔来,记两件事。”


    张永听到吩咐,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转身取来纸笔。


    他躬身站在一旁,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准备认真记录朱厚照的每一句话。


    朱厚照思索片刻,脑海中浮现出朝堂上的种种事务,尤其是那令人痛恨的贪腐问题。


    他缓缓开口,语气坚定地说道:“第一件事,关于兵部窝案的判决 —— 把刘大夏凌迟、从犯斩立决的缘由,还有朕对贪污的深恶痛绝,都详细写进大明报里。”


    “要用大白话写,让百姓看明白贪官的下场,也让天下官员都知道,大明零容忍贪腐,明天一早就印发京师,传遍各州县。”


    他深知,贪腐是大明的一大毒瘤,若不彻底铲除,必将危及江山社稷。


    通过大明报将判决缘由和反贪决心公之于众,既能震慑贪官,又能让百姓看到朝廷整治贪腐的决心,赢得民心。


    张永一边飞快地记录着,一边点头回应:“陛下放心,老奴这就安排报社的人连夜赶工,保证写得清清楚楚,震慑那些有贪念的官员。”


    他明白朱厚照此举的深意,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


    朱厚照接着说道:“第二件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柔和了些,仿佛从严肃的朝政回到了温暖的人情之中。


    “你这几天统计一下宫里的太监、宫女、侍卫,包括锦衣卫在宫内外的值守人员,算清楚总共有多少人。”


    “再过几天就是小年了,朕想和大家一起过,热闹热闹。”


    张永正专注地记录着,听到这话,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看着朱厚照,结结巴巴地说道:“什么?!”


    “陛下…… 您要和我们一起过小年?”


    在他的认知里,皇帝是九五之尊,身份尊贵无比。


    小年这种如同家宴般的日子,向来只和皇室宗亲一起度过,何曾会邀请太监、宫女这些下人一起?


    这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朱厚照见张永如此惊讶,笑着捡起笔,递给他,说道:“怎么?不行吗?朕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人,小年热热闹闹才好,总不能一个人冷冷清清的。”


    他觉得,皇帝虽贵为天子,但终究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亲情和温暖。


    身边这些太监、宫女、侍卫,整日陪伴在他左右,为他操劳,早已如同亲人一般。


    小年这样的节日,与他们一起度过,才是真正的团圆。


    张永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他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圣明!老奴…… 老奴从未见过如此体恤下人的皇帝!您这是给了我们天大的面子啊!”


    “我们这些人,在宫里谨小慎微,从来不敢奢望能和陛下一起过节,您真是仁君啊!”


    他深知,在宫中,太监、宫女等下人的地位低下,常常被人看不起。


    朱厚照却愿意与他们一起过小年,这是对他们莫大的尊重和关怀,让他感动不已。


    朱厚照连忙上前扶起张永,无奈地嗤笑一声,说道:“好了好了,别哭了,多大点事。朕今年才十五岁,登基后身边除了你们,也没什么亲人,生活里处处都是你们陪着,一起过节不是应该的吗?”


    他想起自己年少登基,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这深宫之中,唯有这些下人陪伴左右。


    他们为他排忧解难,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与他们一起过小年,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认真,接着说道:“朕知道,你们大多是因为家里穷,走投无路才入宫的,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委屈。”


    “只要你们不勾结外臣、不做坏事,安安分分办事,朕就把你们当自己人看待 —— 以后每年除夕前的小年,朕都愿意和你们一起过。”


    他深知这些下人的不易,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进入这深宫之中。


    在这里,他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劳作,还要面对各种规矩和约束。


    只要他们能够忠诚于朝廷,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他愿意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张永听得更是感动,再次跪倒在地,对着朱厚照磕了三个响头,说道:“陛下对我们如此恩重,老奴无以为报!以后宫里要是有人敢勾结外臣、做对不起陛下的事,老奴亲自扒了他的皮,绝不姑息!”


    他深知朱厚照的信任来之不易,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他决心要好好管理宫中事务,确保宫中人员的忠诚和安全,不辜负朱厚照的期望。


    朱厚照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朕相信你。好了,别耽误时间了,你先去安排大明报的事,统计人数的事慢慢来,不着急。”


    “是!老奴遵旨!”


    张永擦了擦眼泪,脸上满是激动和忠诚。


    他紧紧攥着手里的记录纸,仿佛那不是普通的纸条,而是沉甸甸的信任。


    他躬身退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朱厚照。


    见陛下正对着炭火微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明亮。


    他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心想:能跟着这样体恤下人的皇帝,就算累死也值得。


    走出暖阁,外面的寒风依旧凛冽,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可张永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反而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先是快步走向大明报社,那里有一群文人等着他传达陛下的旨意,连夜撰写反贪的报道。


    路上,遇到几个巡逻的侍卫和宫女,他们见张永满脸笑容,都好奇地看了看,却不敢多问。


    张永心里想着:等统计完人数,就告诉大家陛下要和他们一起过小年的消息,他们肯定也会像自己一样感动,以后定会更加用心地伺候陛下、为大明办事。


    他越想越觉得有干劲,脚步也越来越快。


    他坚信,陛下不仅对百官恩威并施,对下人也如此体恤,这样的皇帝,怎么可能治理不好大明?正德元年,一定会是个好年景!


    很快,大明报社的灯火出现在眼前。


    那明亮的灯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希望的象征。


    张永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报社的门,开始传达陛下的第一道旨意。


    而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正看着窗外的雪景。


    那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他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收服人心不仅要靠铁腕,更要靠温情。


    只有让百官敬畏,让下人忠诚,上下一心,大明才能真正强盛起来。


    炭火噼啪作响,映着他年轻的脸庞,那脸庞上充满了坚定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