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坤宁宫宣诏,酷法震京华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坤宁宫的暖阁里,静谧得只能听见冰块在铜盆里消融的细微声响。


    这声音,在酷热的夏日里,显得格外清晰。


    朱厚照端坐在铺着软垫的紫檀木椅上,手中捏着一枚白玉扳指。


    他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扳指上精致的云纹。


    窗外,石榴花在烈日的炙烤下,蔫头耷脑,毫无生气。


    偶尔,有蝉鸣声钻进暖阁,却被厚重的门帘挡去了大半力道,显得有气无力。


    “皇爷,坤宁宫的冰盆比乾清宫的足,您要不要再歇会儿?”


    张永站在一旁,手中捧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


    茶雾袅袅升起,带着一丝难得的凉意。


    朱厚照轻轻摇了摇头,目光缓缓落在案上的明黄圣旨上。


    朱砂笔还搁在旁边,墨汁尚未干透。


    他想起诏狱里刘健那落寞的背影,又想起谢迁落子时那清脆的轻响。


    胸口那股沉闷的气息还未散去,却被一股更烈的火气顶了上来。


    “张永,拟旨。”


    朱厚照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扣阙主犯周伦,勾结外戚,煽动百官,罪大恶极,判腰斩。”


    张永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溅在茶盘上。


    腰斩?这刑罚比凌迟还要残酷,开国以来已很少使用!


    他张了张嘴,想说“皇爷三思”。


    可看到朱厚照眼底的寒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奴……遵旨。”


    张永无奈地拿起圣旨,笔尖在“腰斩”二字上悬了悬。


    终究还是落了下去,墨迹在黄纸上晕开,像一小片凝固的血。


    “还有。”


    朱厚照继续说道。


    “周伦宗族九代以内,永不得为官。现任官者,即日起贬为庶民;有功名者,收回秀才、举人头衔,永不叙用。”


    张永握着笔的手开始发颤。


    连坐九代,这是要把周家彻底从士绅阶层里除名啊!


    他跟着先帝多年,见惯了宽仁之政,从未想过新皇的手段会如此狠辣。


    “皇爷,这……会不会太苛责了?”


    他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哀求。


    “周伦一人犯罪,牵连九族,怕是……”


    “苛责?”


    朱厚照抬起眼,目光如淬了冰一般寒冷。


    “张永,你忘了上个月在午门,周伦是怎么煽动百官叩阙的?”


    “他拿着‘先帝遗诏’的幌子,逼朕放过刘健,甚至敢在御道上喊‘陛下若不纳谏,臣等愿死谏’——这是叩阙吗?这是逼宫!”


    “朕要是纵容他,将来阿猫阿狗都敢打着‘死谏’的旗号要挟朕,这江山还要不要了?”


    张永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他知道皇爷说的是实话,可九族连坐的刑罚,实在太过严酷,传出去怕是会被天下人骂“暴君”。


    “陛下,弘治爷在位时,连谋反的都只诛三族……”


    “孝宗爷是孝宗爷,朕是朕。”


    朱厚照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


    “孝宗爷的宽仁,没能挡住刘健勾结藩王,没能拦住谢迁意图逼宫,更没能让周伦这种人收敛!”


    “朕告诉世人,对付这种人,就得用重典!”


    “腰斩,是让他记住,乱臣贼子没有好下场;九族连坐,是让天下人看看,跟朕作对,不仅自己要死,还得连累祖宗!”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震得暖阁里的烛火都在摇晃。


    张永看着年轻皇帝眼里的狠劲,忽然想起太祖爷铁腕治贪的典故,心里打了个寒颤。


    这位小爷,是真的要学太祖爷,用鲜血来立规矩啊!


    “老奴……这就拟旨。”


    张永低下头,不敢再劝,笔尖在圣旨上快速游走,墨迹几乎连成一片。


    “还有。”


    朱厚照的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威严。


    “明日午时,在西市行刑。”


    “传朕旨意,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不论文武,一律去观刑。”


    “谁要是敢托病不去,以‘同情逆党’论处。”


    张永的手彻底僵住了。


    让五品以上官员都去观刑?这是要把周伦的惨状刻进每个官员的骨子里啊!


    他抬起头,嘴唇哆嗦着:“皇爷,这……这怕是会让百官心寒啊。”


    “心寒?”


    朱厚照冷笑。


    “朕要的就是这个。”


    “让他们看看,叩阙的下场,逼宫的下场,勾结乱党的下场!”


    “让他们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好好想想自己的乌纱帽,到底是靠谁给的!”


    他走到张永面前,拿起拟好的圣旨,仔细看了一遍。


    在“观刑”二字上重重画了个圈。


    “就这么定了。你亲自去传旨,告诉那些官员,谁要是敢缺席,休怪朕无情。”


    “老奴……遵旨。”


    张永接过圣旨,感觉那明黄的绸缎重逾千斤。


    朱厚照望着窗外的烈日,眼神越来越坚定。


    他知道,这道圣旨一下,天下定会骂声一片,说他残酷,说他暴君。


    可他不在乎。


    刘健、谢迁的死让他明白,对文官的纵容,就是对江山的不负责任。


    “对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对张永道。


    “那些扣阙的官员里,没贪污没犯罪的,不必深究,贬为庶民即可。”


    “有罪的,交给刑部,按律处置,不必请示。”


    张永愣了一下,这才松了口气。


    皇爷终究还是留了余地,没有一竿子打死。


    “老奴记下了。”


    就在这时,坤宁宫的宫女端着冰镇的西瓜进来。


    见气氛凝重,吓得放轻了脚步。


    朱厚照拿起一块,咬了一口。


    冰凉的甜汁顺着嘴角流下,却没驱散心底的燥热。


    “张永,你说。”


    他忽然开口。


    “明天观刑的官员里,会不会有人吓得辞官?”


    张永想了想,老实回答:“肯定会有。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爱挑刺的言官,怕是会觉得朝不保夕。”


    “辞官才好。”


    朱厚照将西瓜皮扔在碟子里。


    “能被吓走的,本就不是什么能臣。腾出来的位置,正好给王守仁他们那些人。”


    他走到案前,拿起那幅刘健写的“大明永固”。


    指尖抚过那四个字。


    “刘健说,军机处要找懂民生的文官襄助。”


    “等处理完周伦的事,你去查查,那些被贬为庶民的官员里,有没有清廉能干的,给他们个机会,让他们去军机处当差。”


    张永眼睛一亮:“皇爷是说……让被贬的官员去军机处?”


    “怎么?不行?”


    朱厚照挑眉。


    “他们犯了错,贬为庶民是惩罚。但要是有才干,朕给他们机会赎罪,也算公私分明。”


    “让他们知道,朕不是只知道杀人,更知道用人。”


    张永这才明白,皇爷的每一步都有算计。


    用周伦的惨状震慑百官,用贬官的机会拉拢人心,一拉一打,恩威并施,比单纯的酷法高明多了。


    “皇爷圣明!”


    他由衷地赞叹。


    朱厚照没接话,只是望着窗外的石榴花。


    夏日的阳光毒辣,却也能让草木生长得格外茂盛。


    他相信,这场由酷法掀起的风暴过后,大明的官场,总会长出些新的东西。


    张永捧着圣旨走出坤宁宫时,毒辣的太阳晒得他头晕眼花。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万里无云,连一丝风都没有。


    这天气,像是预示着明天的西市,将会是一场让所有人难忘的酷刑。


    他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


    他知道,这道圣旨传下去,整个京城都会炸开锅。


    那些五品以上的官员,今夜怕是没人能睡得安稳了。


    而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依旧坐在窗前,手里把玩着那枚白玉扳指。


    他仿佛已经看到,明天的西市,官员们惊恐的脸,周伦的惨状,以及那些藏在人群里,既害怕又庆幸的眼神。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军机处的设立,盐税的改革,边军的整顿……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而这些事,都需要用铁腕来推行。


    蝉鸣依旧聒噪,阳光依旧毒辣。


    可朱厚照的心里,却渐渐平静下来。


    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注定充满血腥,却也只有这条路,才能让大明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