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出殿心潮涌,阳明沉思帝意深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方才在暖阁之中,陛下那低沉而有力的话语,仍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
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期望。
“别让朕失望。”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狠狠地落在了他原本平静如镜的心湖之中,瞬间激起层层涟漪。
守在门口的锦衣卫缇骑,身姿挺拔如松,见他从暖阁中走出,微微躬身,动作整齐划一,尽显恭敬。
“王编修,需要送您回去吗?”
缇骑的声音沉稳而恭敬,目光中透着一丝关切。
王守仁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平静而坚定。
“不必了。”
“我自己走走。”
他的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缇骑见状,没有再坚持,微微欠身,语气谦逊。
“那小人告退。”
说罢,转身大步离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王守仁沿着宫道缓缓前行,脚下的金砖历经岁月的打磨,早已被无数人的踩踏变得光溜溜的,每一块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他望着脚下的金砖,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他想起刚才在暖阁里的情形,陛下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面容虽显年轻,但那眼神却格外明亮。
那眼神,仿佛藏着无尽的星辰,透着睿智与果敢。
“让我去五军营当参军。”
王守仁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早就觉得京营的操练存在诸多问题,死板且低效,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毫无实战意义。
可他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小小编修,人微言轻,即便心中有着千般想法,说出来也无人理会。
没想到,陛下竟然知晓他的心思,还赋予他整顿京营的重任。
这突如其来的信任,让他既惊喜又意外。
“陛下怎么会知道我跟兵部主事吵架?”
王守仁心中有些疑惑,眉头微微皱起。
“难道……锦衣卫一直在盯着我?”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他便又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
不管是不是锦衣卫在监视,陛下能如此重用他,便是莫大的知遇之恩,他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宫道旁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嫩绿的叶子绿得发亮,仿佛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过一般。
风一吹,枝条如同灵动的舞者,摆来摆去,仿佛在欢快地跳舞。
王守仁停下脚步,静静地望着远处的角楼。
角楼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正迎着风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王朝的威严与荣耀。
“五军营参军。”
“管军纪,改操练。”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心中清楚,京营之中关系错综复杂,那些将领,不是勋贵之后,便是文官亲信,一个个眼高于顶,自视甚高,又怎会轻易听从他一个文官的指挥?
“陛下说,有他在,天塌不下来。”
想起朱厚照那坚定的话语,王守仁心中一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看来,陛下是真的想整顿京营。”
他坚信,有了陛下的支持,自己定能在这艰难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他又想起陛下问他关于操练的想法时,却被韩尚书突然打断的情景。
当时,他心中虽有遗憾,但也明白,有些事情急不得。
“明天去营里,一定要跟陛下说清楚。”
“得把‘知行合一’的道理,用到操练上。”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京营的操练之中,让京营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知不觉中,王守仁已经走出了宫门。
街上行人众多,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一个卖糖画的小贩,眼尖地看到了他身上的官袍,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热情地喊道。
“大人,来个糖画?”
那声音充满了诱惑,仿佛在邀请他品尝这甜蜜的美味。
王守仁摆了摆手,神色平静。
“不了,谢谢。”
此刻,他满脑子都是京营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这小小的糖画。
回到翰林院的小院,只见几个同僚正在棋盘前激烈地对弈,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完全沉浸在棋局的世界之中。
见他回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棋子,热情地打招呼。
“守仁,去哪了?”
“刚才见锦衣卫来找你,吓了我们一跳。”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好奇与关切。
王守仁笑了笑,神色轻松。
“没什么。”
“陛下找我,说点事。”
他并没有过多地透露与陛下的谈话内容。
一个同僚好奇心顿起,忍不住问道。
“陛下找你说什么?”
“是不是要给你升官啊?”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期待着一个好消息。
王守仁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淡淡地说。
“还不知道。”
“明天可能要去京营那边。”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坚定。
“去京营?” 同僚愣住了,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你去那干嘛?”
“咱们是文官,又不懂打仗。”
在他的认知里,文官与武将有着明显的界限,文官去京营,无疑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王守仁看着他,目光坚定而自信。
“不懂,可以学。”
“京营的操练,确实该改改了。”
他深知京营的问题所在,也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
同僚们见他说得认真,也不再多问,纷纷低下头,继续沉浸在棋局之中。
王守仁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桌前,拿出纸笔,开始认真地书写起来。
他写的是关于京营操练的建议,每一条都经过深思熟虑,写得十分仔细。
从士兵的饮食起居,到武器的日常保养;从队列的严格操练,到战术的巧妙配合,他都考虑得面面俱到。
他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改善京营的现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写着写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窗外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了一片橙红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他点亮油灯,继续埋头书写,灯光照亮了他的脸庞,也照亮了他手中的纸张。
窗外的月光,如同银纱一般,轻轻地洒在纸上,也洒在他专注的脸上,为他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
他知道,明天去五军营,将会面临诸多阻力,那些根深蒂固的旧势力和既得利益者,必然不会轻易让他改变现状。
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
他记得陛下那充满期望的眼神,记得那句 “别让朕失望”。
这短短的一句话,如同沉重的使命,压在他的肩头,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臣,定不辱使命。”
王守仁对着油灯,轻声说道,声音虽轻,却透着无比的坚定。
这声音,仿佛是在对自己说,给自己加油打气;又仿佛是在对远方的朱厚照说,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夜渐渐深了,翰林院的小院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温暖的灯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
灯光里,藏着一个文人的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军队带来改变;也藏着一个王朝的希望,他相信,在陛下的支持下,京营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王朝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