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力排众议,帝王筹谋整京营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殿内投下斑驳光影。
刘健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陛下,老臣举荐三人 —— 前军都督府佥事李谦,沉稳干练,曾随先帝平定荆襄叛乱;神机营参将王昭,精通火器,是太仆寺卿王鏊的族侄;还有……”
“李谦?”
朱厚照的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打断了刘健的话。
“是不是那个在宣府克扣军饷,被先帝贬为佥事的李谦?”
刘健的脸色微变。
他没想到皇帝连这种陈年旧账都记得。
“陛下明鉴,李谦当年确有过失,但已痛改前非,近年在都督府兢兢业业……”
“痛改前非?”
朱厚照冷笑一声,目光扫过阶下的兵部尚书。
“韩尚书,上个月宣府奏报,说李谦的儿子在当地强抢民女,这事你知道吗?”
兵部尚书浑身一哆嗦,连忙出列。
“臣…… 臣略有耳闻,已命人查实,正要上奏……”
“不必了。”
朱厚照抬手,声音冷得像冰。
“连自家儿子都管不住的人,怎么管京营?刘首辅的眼光,未免太差了些。”
刘健的脸颊发烫,像被人当众扇了一记耳光。
他举荐李谦,本是想安插一个受文官集团影响的老将。
没想到被皇帝一句话堵死,连带着兵部尚书都被牵连。
“那…… 王昭呢?”
刘健硬着头皮继续。
“王参将在神机营多年,改良过佛郎机炮,确有才干……”
“王鏊的族侄?”
朱厚照挑眉,目光转向站在文官队列里的王鏊。
“王大人,你这位族侄,上个月是不是给你送了一对玉麒麟?据东厂查,那玉麒麟是用克扣的火器材料费买的。”
王鏊的脸瞬间惨白,慌忙跪倒。
“陛下!臣不知此事!定是那孽障瞒着臣……”
“不知?”
朱厚照站起身,龙袍的下摆扫过金阶。
“等东厂查清楚了,王大人就知道了。这样的人放在神机营,是想让蒙古人用咱们的佛郎机炮打回来吗?”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声都听得见。
百官看着刘健举荐的两个人接连被否,还牵扯出贪腐丑闻。
吓得没人敢再出声 —— 谁都怕下一个被皇帝点名的是自己。
“还有一位,刘首辅不必说了。”
朱厚照的目光回到刘健身上,带着一丝嘲讽。
“想来也是哪个文官的亲信,或是与外戚有牵连的人。京营是朕的京营,不是文官的私军,更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刘健的手紧紧攥着象牙笏板,指节泛白。
他没想到自己精心挑选的三个人选,竟被皇帝轻易识破。
连背后的关系网都被扒得干干净净。
这哪里是举荐人才,分明是在皇帝面前暴露文官集团的盘根错节。
“陛下,”
谢迁见状,连忙打圆扬。
“刘首辅也是为京营着想,若陛下有合意的人选,不妨……”
“朕的人选,昨天已经定了。”
朱厚照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
“张仑、徐延德虽年轻,却无贪腐劣迹,更重要的是,他们只认朕的军令,不认文官的条子!”
他走到殿中,目光扫过群臣。
“从今天起,京营实行‘军功制’—— 斩敌一首升一级,克扣军饷一文降三级,战死的士兵家属由国库赡养,贪墨的将领剥皮实草!”
“朕不管他是勋贵子弟还是文官亲信,只要能练兵、能打仗,朕就用;要是敢玩忽职守、结党营私,朕就让他尝尝诏狱的滋味!”
这番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殿内的沉闷。
军功制?这是要彻底打破文官对京营的控制,让士兵靠战功出头!
年轻将领们的眼里闪过一丝兴奋。
而那些靠关系上位的老将,则吓得低下了头。
“陛下英明!”
张仑突然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臣定当以军功制整肃军纪,绝不负陛下所托!”
徐延德也跟着跪倒。
“臣愿与张指挥同进退,打造一支只听陛下号令的虎狼之师!”
朱厚照看着这两个年轻人,满意地点点头。
张仑有英国公府的将门底蕴,徐延德熟悉锦衣卫的查探手段。
两人一刚一柔,正好互补。
“很好。”
朱厚照转身坐回龙椅。
“京营的事,就交给你们了。刘瑾,命东厂配合,凡阻挠军功制推行者,先抓后奏!”
“奴才遵旨!”
刘瑾躬身应道,眼角的余光扫过脸色铁青的刘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刘健看着眼前的一幕,忽然觉得一阵眩晕。
他辅佐两朝天子,从未像今天这样无力 —— 新皇不仅看穿了他们的算计,还用雷霆手段推出新制,彻底断了文官集团掌控京营的念想。
“还有谁有本启奏?”
司礼监太监的唱喏声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百官低着头,没人敢再出声。
举荐人才被否,议论京营被怼,连求情都可能被查贪腐。
此刻谁还敢触龙鳞?
“既然无事,退朝!”
朱厚照的声音穿透寂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山呼万岁,声音里却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惶恐。
他们低着头,快步退出太和殿,没人敢回头看一眼龙椅上的少年天子 —— 那个用短短几天,就搅得朝堂天翻地覆的新皇。
銮驾驶回乾清宫时,阳光正好透过窗棂,在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朱厚照坐在软榻上,看着案上的京营布防图,指尖划过神机营的位置。
“张永。”
他忽然开口。
“传旨给张仑,让他把神机营的火器库盘点清楚,所有发霉的火药、生锈的火炮,都给朕拉出来烧了,再从工部调新的。”
“奴才遵旨。”
“还有,”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宣府的位置。
“让徐延德去查京营的粮库,看看有多少陈年旧米,换成新粮发下去。士兵们吃得饱,才能拿得动刀。”
张永躬身应下,看着皇帝专注的侧脸。
忽然觉得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比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臣更懂如何治军 —— 不是靠文绉绉的章程,而是靠实打实的粮草、兵器和军功。
朱厚照拿起一支朱笔,在布防图上圈出几个红点 —— 那是京营中被文官安插亲信最多的营队。
他要一点点拔掉这些钉子,让京营变成真正听自己号令的利刃。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像在为一扬即将到来的变革伴奏。
朱厚照放下朱笔,目光望向宫墙外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意。
整肃京营,只是开始。
他要的,是一支能横扫蒙古、震慑百官的铁血之师,是一个真正属于正德皇帝的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