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心关
作品:《穿越射雕:我以太极镇五绝!》 扛着锄头的武三通上前一步,他没有摆出任何战斗的姿态,只是用手中的锄头,指向了路旁一块空地。
“师父说,来者若是客,请在此地种出菩提。”
他的话语憨厚,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坚持。
沈夜的视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那是一块被山石包围的死地。地面上,铺满了坚硬的碎石与灰白的沙砾,别说种树,就连一根最顽强的野草都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这里的土壤,贫瘠到了极点,充满了死亡与枯寂的气息。
在这寸草不生之地,种出菩提?
“装神弄鬼!”
瑛姑发出一声压抑的冷笑,话语里全是尖刻的嘲讽。
“不敢见人,便只会用这些下三滥的把戏来拖延时辰吗?段智兴这个懦夫!”
她的恨意是如此直接,容不下任何形式的迂回。在她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考验,而是一种羞辱。
周伯通则茫然地看着那片石地,他那双黯淡的眼睛里,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困惑。种树?为什么要在这里种树?他的人生里,只有玩乐与武功,如今又多了一份足以压垮他的愧疚。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他的脑子根本无法处理。
沈夜却在武三通开口的瞬间,便洞悉了对方的意图。
这是第二关。
考校的,不是武力,也不是蛮干的毅力。
考的是“心”。
这道题,是一道禅机。
他没有理会瑛姑的怒火,也没有去看周伯通的茫然。他只是平静地,走到了那片荒芜的石地前。
他没有弯腰,没有去翻动那些坚硬的石头,更没有试图去寻找什么可以播种的缝隙。
他只是整了整衣袍,在那片充满了碎石与沙砾的土地正中央,缓缓地,盘膝坐下。
然后,他闭上了双眼。
在坐下的那一刻,沈夜的心神,彻底沉入了无极的空明之境。
他的意志,他那经过太极拳理千锤百炼,早已圆融无碍的精神力量,化作了一片无形的扬域,缓缓地,扩散开来,将身下这片死寂的土地,完全覆盖。
他的心神,没有去抗拒这片土地的贫瘠,也没有试图去改变它的死寂。
他只是去感受。
感受每一颗石头的坚硬,感受每一粒沙砾的冰冷。
他将自己的心,与这片土地,合而为一。
土地是死物,没有生机。
可他的心,是活的。
他的道,是圆满的。
当他的心神与这片土地完全相连,他的圆满,便赋予了这片死地一种全新的“可能”。
过了许久,一个平静的声音,从沈夜的口中,缓缓吐出,回荡在山谷间。
“心田不芜,菩提自生。”
他依旧闭着眼,盘膝而坐,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动作。
可站在一旁的农夫武三通,那张质朴的脸上,却浮现出了一种极度震惊的表情。
他什么都没有看见。
那片石地,依旧是那片石地,寸草不生。
可他,感觉到了一些东西。
在他的感知里,那个盘膝而坐的黑衣青年,周围的气扬发生了某种奇异的变化。一种平和、圆融、充满了无限生机的韵味,从那个青年的身上散发出来,冲淡了这片土地原有的,那种枯败死寂的气息。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只要那个青年一直这样坐下去,这片坚硬的石地,真的会在下一个春天,长出青翠的绿芽。
这已经超出了武功的范畴。
这是一种境界。
一种“我心即世界”的,高深莫测的境界。
武三通的考验,是“有为”。他希望来者能用实际的行动,去创造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诚意与能力。
而沈夜的回答,是“无为”。他用自己内心的圆满,直接宣告了一个事实:我的内心世界本就圆满丰盛,菩提自生,根本无需借助外物来证明。
“施主,过了。”
武三通收起了锄头,对着那个盘膝而坐的身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他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瑛姑脸上的嘲讽,凝固了。她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她看得懂武三通的反应。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佩,是做不了假的。
这个黑衣青年,又用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破解了一道难题。
这时,一直静坐品茶的书生朱子柳,站了起来。
他端着那张小几上的茶盘,缓缓走到沈夜面前。
沈夜也在此刻,睁开了眼睛,站起身来。
“师父说,来者若是友,请饮此杯苦茶。”
朱子柳微笑着,将茶盘上那只黑色的茶杯,递了过去。
瑛姑的视线,落在了那杯茶上。
茶水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近乎墨汁的颜色,一股浓烈的中药苦味,隔着数步都能清晰地闻到。这哪里是茶,分明是一杯用黄连、苦胆之类的东西熬制出来的毒药。
她的手,下意识地收拢了起来。
周伯通依旧呆呆地站着,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反应。
沈夜接过了那只茶杯。
他将茶杯凑到鼻端,闻了闻。
那股苦涩的味道,直冲脑门,的确是用药性极苦的草药熬制而成。
他没有半分犹豫,仰起头,将那杯黑漆漆的,气味难闻的茶水,一饮而尽。
整个过程,他的动作没有一丝停顿,平静得,就像是在喝一杯最普通的白水。
朱子柳看着他喝完,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茶味如何?”
他轻声问道。
这便是第三关,考的是“味”,也是“道”。
沈夜放下茶杯,黑色的药汁顺着他的喉咙滑入腹中,一股暖意,缓缓散开。
“入口为苦。”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
“入喉为涩。”
“入腹为静。”
他看着朱子柳,给出了最后的答案。
“苦涩乃世间常态,心静则苦涩自甘。多谢款待。”
朱子柳的身体,轻轻一震。
他这一关,本意是想看看来者如何面对“苦”。是强忍,是拒绝,还是能品出苦中的禅意。
他设想过许多种回答。
或言“苦不堪言”,或言“苦尽甘来”,或言“良药苦口”。
却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句。
“心静则苦涩自甘。”
对方没有去否定“苦”,也没有去期盼“甜”。
他只是平静地接纳了这份“苦”,然后用自己内心的“静”,将这份苦,化作了甘醇。
这已经不是在回答问题。
这是在论道。
是用一种更高的境界,来俯瞰他的问题。
沈夜连过两关非武之阵,所展现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武功。更是一种在心境与哲思层面,令人望尘莫及的高深修为。
朱子柳收起了茶盘,与身旁的武三通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从对方的反应中,看到了彻底的,心悦诚服的敬意。
这位沈先生,不是来寻仇的,也不是来寻衅的。
他是来“了断因果”的。
他有这个资格。
朱子柳侧过身,让开了通往山上唯一的道路。
“师父,已在后面等候三位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