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擂台

作品:《穿越射雕:我以太极镇五绝!

    这番话语直白粗鲁,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打破了石亭内刚刚因彻悟武学至理而产生的肃然气氛。


    黄药师刚刚解开了数十年心结,又听闻了沈夜对于“左右互搏”这门奇功的剖析,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全新的武学天地正在徐徐展开。他胸中那股被压抑了太久的豪情与战意,此刻正熊熊燃烧。他非但没有斥责周伯通的无礼,反而长身而起,一股沛然的气势从他青色的布袍下升腾而起。


    “老顽童此言,虽显粗鄙,却也合乎武道之本。”黄药师开口,话语中再无半分阴郁,只剩下纯粹的,属于一代宗师的昂扬,“空谈千遍,不如一试。沈先生,黄某也正想印证一番今日所得。”


    他心中的想法很明确。理论上的贯通,终究是纸上谈兵。沈夜为他指明了《九阴真经》“阴阳互济”的道路,点破了“左右互搏”“双核并行”的本质,这些都需要在最直接的交手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吸收。


    沈夜看着眼前这两个当世武学的顶点人物,一个心结尽去,意气风发,一个童心未泯,手痒难耐。他平静地点了点头,唇边泛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好。”


    一个字,干脆利落。


    他接着说道:“不过,既是论武,而非生死相搏,当有个规矩。”


    周伯通一听有架打,顿时来了精神,他一马当先,领着两人向桃林深处走去,边走边嚷嚷:“跟我来,我知道有个好地方!”


    三人穿过一片曲径通幽的竹林,绕过几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这里是桃花林的最深处,四周被高大的桃树环绕,形成一个天然的演武扬。春风拂过,无数桃花瓣如粉色的细雨,纷纷扬扬地落下,沾满了三人的发梢与衣襟,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花香与湿润的泥土气息。


    周伯通跑到草地中央,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然后拍着胸脯,抢着说道:“规矩我来定!就这么简单!第一,不准用兵器,咱们凭真本事!第二,不准打脸,打人不打脸,这是江湖规矩!第三,谁先被推出我画的这个圈子,谁就算输了!”


    他宣布完自己的规则,得意洋洋地看着另外两人,觉得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既能打得痛快,又公平合理。


    黄药师听了,不置可否。这规矩虽然简单,倒也直接,符合周伯通的性子。对他而言,规矩如何,并不重要。


    沈夜却摇了摇头。


    他缓步走到圈边,看着地上那个粗糙的圆圈,平静地开口:“这规矩,还不够。”


    周伯通不乐意了,他双手叉腰,嚷道:“怎么就不够了?难道你还想加上不准用内力,不准踢腿不成?那还打什么架,不如玩过家家!”


    “前辈的规矩,比的是力气大小,比的是谁更扛打。”沈夜的语调没有起伏,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我们今日此举,若只是为了分出一个胜负强弱,那与寻常江湖莽夫的斗殴,又有什么区别?”


    他顿了顿,视线从周伯通和黄药师的脸上一一扫过,继续说道:“我提议,点到即止,意到即止。我们比的,不是谁能把谁打出圈外,而是各自武学理念的展现。”


    “点到即止?意到即止?”周伯通挠着头,这两个词他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他就不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一拳打过去,快要碰到你了,就算打中了?”


    黄药师的脸上,却露出了深思的表情。他似乎捕捉到了沈夜话语中的深意。


    沈夜耐心地解释道:“意思是,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击倒对方,而是为了向对方清晰地,完整地,展示出自己武功的核心。当我的拳意,我的理念,已经被你完全洞悉,并且你找到了应对之法,那么我这一招,便算‘止’了。反之亦然。胜负,不在于身体是否倒下,而在于理念是否被看破,是否被压制。”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周伯通对“打架”的认知。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掰着手指头,似乎在计算这种打法的趣味性。


    黄药师却抚掌赞叹,他彻底明白了沈夜的意图。


    “不错!说得好!”他由衷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论武’!若只是比拼拳脚,以老顽童的左右互搏,我等二人联手,也未必能在他身上讨得好去。但若论及武学之中的道理,那便各有千秋,值得一较高下了。”


    他向前一步,整个人气度非凡,仿佛不是来参加一扬比试,而是主持一扬武林中百年难遇的学术盛会。


    “我与老顽童,再加上沈先生,正好代表了当今武学之中,三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黄药师的声音,充满了某种历史性的庄重感,“老顽童的武功,随心所欲,不假思索,是为‘真’,是赤子之心的本能体现。”


    他看了一眼周伯通,后者还在为“意到即止”这个新玩法感到新奇。


    “我黄药师一生所学,包罗万象,琴棋书画,奇门五行,皆可入武。我的武功,是精雕细琢,是苦心孤诣,是为‘术’,是文人巧思的极致变化。”


    最后,他的视线,郑重地,落在了沈夜身上。


    “而沈先生的武学,洞悉万物之本,勘破阴阳之变,直抵核心。你的武功,是为‘理’,是洞察天地规律的绝对理性。”


    真。


    术。


    理。


    这三个字,精准地概括了三人的武道。


    周伯通的“真”,是混沌的,是打破一切规则的。


    黄药师的“术”,是繁复的,是构建精巧规则的。


    沈夜的“理”,是清晰的,是探寻规则背后逻辑的。


    三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武学理念,将在这一刻,于这片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中,进行最直接的交汇与碰撞。


    周伯通终于想明白了,他一拍大腿,叫道:“我懂了!就是说,我用我的法子打你,你要是能看明白我的法子是怎么回事,就算我输了!然后你再用你的法子打我,我要是也看明白了,就算你输了!对不对?”


    沈夜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好玩!这个玩法比推人出圈子好玩多了!”周伯通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扬百年难遇的顶尖“论武”,规则就此定下。它比的不是内力高低,不是招式精妙,而是对“道”的理解深度。


    “那么,”沈夜平静地开口,打破了这短暂的兴奋,“便由我,先向二位讨教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缓步走到了那片草地的正中央。


    他只是简单地,往那里一站。


    没有摆出任何起手式,没有凝聚任何内力,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没有改变。


    可就在他站定的那一刻,黄药师和周伯通,同时感觉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变化。


    在他们的感知中,眼前的沈夜,消失了。


    不,更准确地说,他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人”。


    他明明就站在那里,一个黑衣的青年,身形挺拔。可他整个人的气息,却仿佛化作了流动的气,化作了吹拂的微风,化作了脚下坚实的大地,化作了身边每一株桃树,每一片飘落的花瓣。


    他与整片桃林,与这片天地,彻底融为了一体。


    黄药师的脸上,那份刚刚升起的昂扬战意,瞬间化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感觉到,自己要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武者。而是一种“势”。是这整片桃花林的环境之势。他若出招攻击沈夜,就等同于在攻击这片天地。他的一切招式,都会被这无处不在的环境所提前感知,所化解,所消弭。


    这是何等恐怖的境界!


    在中都之时,沈夜的武功虽然深不可测,但黄药师尚能感知到其“人”的存在。可现在,短短时日不见,对方的武功,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精进。这已经不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


    周伯通则没有想那么多。


    他只是感觉,眼前的游戏,突然变得无比巨大,无比有趣。


    他感觉自己不是要跟一个人打架,而是要跟这满天的桃花,这脚下的大地,这吹来的风一起玩耍。


    他兴奋得满脸通红,忍不住大叫了起来,声音里充满了孩童发现新玩具时的纯粹喜悦。


    “好玩!好玩!你这招叫什么名字?我要出手了!”


    一扬注定要改变武林格局的顶尖论武,就在这漫天飞舞的桃花瓣中,正式拉开了序幕。其结果,不仅会影响三人对武学的终极认知,其过程与理念,若有朝一日传扬出去,更足以改变整个江湖未来数百年的武学风向。


    而此刻,作为风暴中心的沈夜,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术”与“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