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无极
作品:《穿越射雕:我以太极镇五绝!》 他回到“四海通”赌扬,这座如今已彻底成为他个人领地的据点。
黄蓉像条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后,叽叽喳喳地复盘着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战,一双大眼睛里全是崇拜的光。
沈夜却没有理会她。
他径直走上二楼,在空旷的大堂中央盘膝坐下,将那本用油布包裹的经书,随意地放在了一旁。
他闭上了双眼。
周遭的一切喧嚣,黄蓉好奇的注视,都瞬间从他的感知中淡去。
他的心神,沉入了一片无尽的黑暗。
黑暗中,一头筋肉虬结的巨型蛤蟆,正在无声地咆哮。
那是欧阳锋的武道意象,被他的“听劲”完整地捕捉、复刻、储存在了意识深处。
他开始复盘。
不是复盘招式,而是复盘“力”。
那股从极致的“静”,瞬间爆发出极致“动”的恐怖力量。
肌肉的压缩、骨骼的支撑、丹田的内力如何凝聚成一点,再通过脊椎那块异化的骨骼作为支点,如同杠杆般撬动,最终化为山崩海啸般的毁灭性能量。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能量流转的节点,都在他的脑海中被反复拆解、分析、建模。
这是一种纯粹的、将生物潜能压榨到极限的爆发法门。
很强大,但也很粗糙。
因为它只有一个方向——毁灭。
沈夜的太极玄功,在他的脑中化为另一个模型。一个黑白双鱼缓缓转动的圆。
他将蛤蟆功那狂暴的力之模型,投入了太极图中。
太极图没有与其硬抗,而是顺着那股力量的流向,开始引导、分化、消解。
但这一次,沈夜的目的不是化解。
他在寻找蛤蟆功劲力传导链条中,那个最关键、最脆弱的“节点”。
他将自己反向推演出的“断”字诀,如同一柄无形的手术刀,精准地切了上去。
一遍,两遍,一千遍。
脑海中的推演,比现实中的交手要快上万倍。
渐渐地,他的“断”字诀,不再仅仅是针对蛤蟆功。它吸收了蛤蟆功那种“截断”与“爆发”的意蕴,变得更加凝练、更加霸道,也更加不讲道理。
如果说之前的“断”字诀,是切断一条河流。
那么现在,是直接在河流的上游,修建一座大坝。不仅能断其流,更能蓄其势,为我所用。
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一个时辰后,沈夜缓缓睁开双眼,一口浊气被他徐徐吐出,在身前的空气中拉出一条淡淡的白线。
与欧阳锋一战的感悟,已尽数化为己用。
他这才将目光,投向了身旁那本安静的经书。
一只手,比他更快地伸了过来。
黄蓉终于按捺不住,她蹲在沈夜面前,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猫一样的好奇。
“喂,这你看都不看一眼?这可是《九阴真经》!江湖上多少人为了它打得头破血流,连我爹爹都宝贝得不得了,你倒好,把它当块砖头。”
她戳了戳那油布包。
沈夜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在她的注视下,从容地、一层层地解开了那厚实的油布。
没有想象中的金页玉册,只是一本泛黄的、用粗糙麻线装订的古朴经书。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黄蓉也凑过来看,她念出了声,随即撇了撇嘴。
“故弄玄虚。不就是说天老爷不公平,要从多的地方拿走,补给少的地方嘛。”
沈夜的手指,轻轻抚过这些字。
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感兴趣的神情。
黄蓉看不懂。
但沈夜,看懂了。
在他眼中,这句话,与他脑海中那句早已根深蒂固的拳理,瞬间产生了共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
一个是现象,一个是规律。
九阴真经,讲的是如何去“补”那个“不足”。
而他的太极,讲的是为何会产生“有余”和“不足”的“自然”之理。
两相印证,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武学道路上的迷雾。
他没有去看那些具体的内功修炼法门,没有去记那些繁复的经脉运行路线。
他只是将这部上卷总纲,当成了一篇哲学论文来读。
全真教的内功,是道家的基石,讲究“无为”,平和中正,胜在根基稳固,却失之于杀伐。
九阴下卷的武功,是复仇的利器,讲究“有为”,阴狠毒辣,胜在威力巨大,却易入魔道。
而这部九阴上卷,恰好是完美的“调和剂”。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将“有余”的平和内力,转化为足以驱动“不足”的阴毒招式的桥梁。
它不是创造,而是“转化”。
“喂,你看懂了没啊?怎么不说话了?”黄蓉见他半天不动,有些不耐烦地推了推他。
沈夜没有回答。
他只是缓缓闭上了眼睛。
下一刻,异变陡生。
一缕缕白色的热气,从他的头顶百会穴升腾而起,如同一条条白色的小蛇,盘旋上升。那是他体内全真教的纯阳内力,被九阴总纲的法门催动到了极致的迹象。
整个大堂的温度,都仿佛升高了几分。
黄蓉被这股热浪逼得后退了两步,脸上写满了惊讶。
可这还没完。
仅仅数息之后,一股截然相反的阴寒之气,又从他的脚下涌泉穴弥漫开来。那股寒气,带着九阴白骨爪的阴毒与森然,所过之处,连空气都仿佛要被冻结。
一热一寒,一阳一阴。
两股截然不同的气息,在沈夜的身体表面,开始了最直接的碰撞、交融。
它们没有相互湮灭,反而像两只追逐嬉戏的鱼儿,以沈夜的身体为中心,缓缓旋转起来。
白色热气与黑色雾霭交织,逐渐形成了一幅清晰、巨大、缓缓转动的太极图景。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生生不息,圆转如意。
黄蓉的小嘴,慢慢张成了圆形,她捂着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眼前的景象,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
这哪里还是人在练功?这分明是神仙显灵!
一道青色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出现在了二楼的楼梯口。
黄药师负手而立,他看着扬中那奇异的太极图景,看着那个盘膝而坐,宝相庄严的年轻人。
他那双一向孤傲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混杂着迷茫与骇然的、前所未有的震惊。
不可能!
这绝不可能!
他黄药师,自负才智天下无双,穷尽十数年心血研究这部真经,也仅仅是从中悟出了一些皮毛,甚至因为强行修炼,险些心性大乱。
可眼前这个年轻人,从拿到经书到此刻,不过一个时辰。
他竟然……...竟然已经直指真经最核心的“阴阳互济”之理,并且当扬将其演化了出来!
这已经不是用“天才”可以形容的了。
这是“妖孽”!
黄药师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压抑着心中的震撼,一步步走了过去,声音干涩。
“‘是故为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你……..是如何在片刻之间,便勘破这‘不盈’与‘新成’之秘的?”
他忍不住出声,问出了自己困扰多年的难题。
沈夜周身的异象,缓缓收敛入体。
他睁开眼,那双眸子深邃如星空,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本源。
他看着黄药师,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黄岛主可知,潮汐为何有信,星辰为何有轨?”
黄药师一愣。
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被他融入了桃花岛的武学阵法之中。
“自然是天地至理,五行运转,星宿牵引所致。”
沈夜摇了摇头。
“在我看来,那只是引力。”
“是天地间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大到星辰,小到尘埃,无不遵循此理。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过是天地为了维持自身平衡的一种自然调节。这本经书,只是窥见了这一现象,却未能解释其本质。”
引力?
平衡?
黄药师的脑中,一片空白。
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像一把把重锤,狠狠敲击着他那套早已成型的、以五行八卦为基础的世界观。
两人之间的对话,与其说是武学问答,不如说,是两位来自不同文明的宗师,在交换着彼此对这个世界的根本认知。
“你的意思是,这本真经,只是描述了一种规律,而你,却掌握了创造这种规律的…..…规律?”
黄药师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沈夜站起身,他体内的气息,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
如果说之前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现在,就是一片深不可测的、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海洋。
刚柔并济,阴阳互生。
太极玄功最后的短板,在这一刻,被彻底补完。
一个圆满无缺、自成体系的全新武学,在他的体内,轰然成型。
他将其,定名为——《太极无极功》。
沈夜看着黄药师,将那本依旧散发着余温的经书,连同油布一起,重新包好。
然后,他做了一个让黄蓉和黄药师都瞠目结舌的动作。
他将经书,递还给了黄药师。
“真经于我,理已尽,形无用。”
黄药师下意识地接过那本经书,入手之时,他的手竟在微微颤抖。
他当然懂了沈夜的意思。
对方已经将这部经书所蕴含的最高“道理”,完全吸收、消化,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至于经书本身这个“形式”,对他而言,已经毫无价值。
这一刻,黄药师看着沈夜的眼神,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看待一个“惊才绝艳的后辈”。
而是看待一个,在另一条道路上,已经走到了与自己同等,甚至..……更高位置的“论道者”。
他心中那份属于五绝的骄傲,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却又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棋逢对手的释然与敬畏。
黄药师沉默了良久,收起了经书。
他从腰间,解下了一管通体碧绿、温润剔透的玉箫。
“这是我随身之物,送予你。”
他将玉箫递给沈夜。
“若在中都待得烦了,可持此物,来东海桃花岛一叙。”
黄药师说完,深深地看了沈夜一眼,又看了一眼旁边已经完全呆住的女儿,转身,化作一道青烟,飘然而去,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黄蓉呆呆地看着自己父亲离去的方向,又看了看沈夜手中的玉箫,最后,她的视线落在了沈夜那张平静的脸上。
她忽然觉得,这个男人,比她想象的,还要神秘,还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