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酿制啤酒

作品:《官府发媳妇:我多子多福赢麻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


    李阳就召集伙计们分配好看店的任务。


    交代完后,他赶着牛车急匆匆赶往武德镇。


    第一站直奔木匠铺。


    刘掌柜正拿着刨子刨木板,见李阳进来,放下工具迎上来:“李老板,今天要点啥?”


    李阳掏出昨晚熬夜画的图纸,指着上面的木酒桶说:“刘掌柜,按这个尺寸做五个密封酒桶,桶身高三尺,直径两尺,桶内壁必须打磨光滑,还要在桶底开个六分的孔,盖子要能严丝合缝扣上。”


    图纸上的酒桶带着刻度线和透气孔,比普通酒桶精巧不少。


    刘掌柜眯着眼端详半天,啧啧称奇:“这样式新颖,保准密封严实,这三天后你来取,工钱给你算便宜点。”


    离开木匠铺,李阳又去了铁匠铺。


    王铁匠正抡着大锤打铁,火星四溅。


    “王铁匠,有活儿给你!”李阳喊道。


    王铁匠放下锤子擦了擦汗:“啥活儿?尽管说。”


    李阳展开图纸。


    “要一口直径三尺的大铁锅,锅底得加厚半寸,再打十个铁漏斗,口径一寸。”


    王铁匠拿起图纸看了看,拍着胸脯应下:“两天就能打好,保准厚实耐用!”


    接着他去杂货铺买了二十个陶制酒坛,,还买了五丈粗麻布。


    付完钱,李阳又急匆匆赶往粮食铺。


    “掌柜的,有大麦吗?”他问道。


    掌柜摇了摇头,奇怪地说:“只有小麦、稻谷、高粱,没听说过什么大麦,这麦子不都差不多?”


    李阳拿起一把小麦翻看,麦粒饱满但偏软。


    小麦酿出来的啤酒没大麦好,第一次酿啤酒肯定要选料正确!


    离开后,他在武德镇又转了三家粮食铺,但掌柜们都摇头说没见过大麦。


    无奈之下,李阳只能先把订做工具的定金付了,将买到的酒坛、麻布等东西装上牛车。


    运回未开业的酒馆后院暂存。


    稍作歇息,他又赶着牛车赶往隔壁的有德镇。


    从街头问到街尾,问遍了所有粮食铺。


    终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粮铺角落里,发现了半袋蒙着灰尘的谷物。


    “这是啥麦子?硬邦邦的,能吃吗?”李阳拿起一把,故作奇怪地问道。


    粮店老板凑过来看了看,拍了拍袋子上的灰:“这叫大麦,比小麦硬,磨成面口感粗糙,没人愿意买。是前阵子去县城进货,顺道捎回来的,想着说不定有人要,结果堆这儿快发霉了。”


    李阳大喜过望,抓了一把大麦搓了搓,麦粒金黄饱满,正是大麦,是酿啤酒的好原料!


    “这袋我全要了!”他爽快地付钱,“对了,老板还有吗?”


    “这东西不好卖,我不会再进货了,你要买就自己到县城南头的陆记粮店,他们是大店,货全得很。”


    第二天一早。


    李阳驱着牛车赶往花石县城。


    县城比武德镇繁华十倍,即使不是墟日,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也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首饰铺、酒楼茶馆一应俱全。


    街边杂耍卖艺的引得路人驻足围观,香喷喷的小吃摊飘出诱人的香气,糖画、皮影戏、捏面人……


    路过街角的盆栽摊时,他突然停住了。


    摊位角落摆着几盆绿植,枝头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小果子!


    “这是什么花?果子红彤彤的,挺好看。”李阳好奇地问摊主。


    摊主是个老汉,见有人问,赶忙热情介绍起来。


    “这是从东洋来的观赏花,叫‘番椒’,开的小白花不起眼,结的果子倒红彤彤的,摆在院里好看,就是味道有点怪。”


    李阳摘了一个小果吃了一口,果然很辣,这就是辣椒,辣椒在古代一开始就是观赏植物,后来有人拿来做菜吃才成为蔬菜的。


    “这花别致,我全要了,多少银子?”


    “给你算便宜点,五文钱一盆,这五盆给二十文就行!”


    老汉见能清货,顿时喜出望外、


    李阳付了钱,小心翼翼地把辣椒苗搬到牛车上。


    有了辣椒,以后做菜、做辣椒酱都不愁了,这可是提升菜品风味的秘密武器!


    按照粮店老板给的地址,李阳很快找到了陆记粮店。


    这店占地颇广,门口堆着成袋的粮食。


    掌柜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他正坐在柜台后拨算盘。


    “掌柜的,请问有大麦吗?”李阳走上前问道。


    陆德源抬起头,打量了他一眼:“大麦?这东西少见,你要多少?”


    “越多越好!我做菜用。”李阳心里一喜。


    “别的粮店没有,我这儿有!前阵子从北方进的货,本来想试试销路,结果问的人少。”


    陆德源领着他往后院走。


    后院仓库里堆着十几袋大麦,鼓鼓囊囊。


    李阳打开一袋,抓了一把麦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和自己昨天买的一模一样。


    “陆掌柜,我以后每月都要大量采购大麦,最少五百斤,不知你这儿能否长期供货?”


    “当然可以!你要得多,我给你算便宜点,二十文一斤怎么样?”陆德源喜出望外。


    李阳心想为了不让王家捣乱,还是得稳妥一点好。


    “不如我们立个契约?五年内我每月在你这儿买五百斤大麦,你得保证供应,不能断货,若是断货,赔付我五百两银子。”


    陆德源有些犹豫,五百斤可不是小数目,但看李阳穿着体面,不像信口开河的人,又想到能有长期生意,最终点头。


    “行!我陆德源做生意讲究诚信,就信你一回!”


    两人当即找来纸笔,写下契约,签字画押,各执一份。


    陆德源好奇地问:“买这么多大麦?是做啥菜啊?这玩意口感不好,用来做菜可不容易!”


    李阳笑着说:“是一种新菜式要用,到时候说不定还得麻烦掌柜多进些货。”


    陆德源乐呵呵地应下,招呼伙计把五百斤大麦装上车。


    李阳付了三两银子,就带着货物兴冲冲的往回赶。


    回到酒馆。


    他命人把辣椒种在自家的院子里。


    又让伙计把大麦搬进后院的酿造间。


    支开所有人后,他赶紧关上门。


    从系统空间取出《啤酒酿造指南》,按图开始忙活。


    他先把大麦倒进大盆,用清水淘洗干净,铺在竹匾里,盖上湿润的粗麻布,放在阴凉处催芽。


    三天后,大麦果然冒出了白尖嫩芽。


    李阳把麦芽倒进清水里淘洗干净,用小石碾细细碾碎,装进粗麻布袋子里扎紧。


    他架起新打的大铁锅,烧了满满一锅热水,把麦芽袋放进锅里,小火慢煮,时不时用长棍搅动一下,确保受热均匀。


    煮到麦芽出汁,他掀开锅盖,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赶紧把系统奖励的啤酒花撒进去。


    继续煮了一炷香的时间。


    煮好后,李阳把麦芽袋捞出来,用木棍用力挤压,挤出里面的麦汁,和锅里的汁水混在一起。


    他把这些煮好的麦汁整锅放入大木盆里,放在阴凉处冷却。


    又从怀里掏出系统奖励的温度计,时不时插进麦汁里测量温度。


    等温度降到 25度,他取出一包啤酒发酵粉,均匀撒进麦汁里,用长勺搅拌均匀。


    最后把麦汁小心翼翼地倒进订做的木酒桶里,盖紧盖子密封好,放在酿造间最阴凉的角落,进行自然发酵。


    对面的王氏酒馆生意如火如荼。


    王亮甚至把之前的茅草棚小卖部结业了,然后在酒馆旁边开了间更大、装修更豪华的小卖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搞死李阳!


    豪华小卖部开张后,果然抢走了李阳不少客源,王氏酒馆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每日门口都停满了过路的车子!


    王亮想到了当日被李阳一拳打倒的耻辱。


    “李阳,别硬撑了!就你这破店,还想跟我家酒馆比?不自量力!”


    “告诉你们,得罪了我王亮,你们这辈子都别想发财!”


    “我大伯可是城里最大的酒坊坊主,还开了几十家酒楼,县里的酒馆都得看我们王家脸色!”


    “你想酿酒?没门!”


    “识相的就赶紧把店关了,滚出青牛村!”


    王亮带着几个小弟来到了李阳的小卖部门口,无比得意地叫嚣着。


    原来是王亮的大伯在背后搞鬼!


    那个王家,就是王亮家族!


    不过,李阳懒得理他了,转身回店里。


    只要啤酒面世,那个王氏酒馆等着倒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