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咸鱼的愤怒与“碟中谍”
作品:《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甘露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砰!”
一只上好的白瓷茶杯,被李世民狠狠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欺君罔上!里通外敌!好!好一个五姓七望!好一群国之栋梁!”
李世民的胸膛剧烈起伏,额上青筋暴起,一双龙目中燃烧着滔天的怒火。在他脚下,正是那份从皇城司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一旁,皆是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密报的内容,太过骇人。虽然只有“王氏通北,事涉天颜”八个字,加上一些捕风捉影的细节,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以李世民的政治嗅觉,和他对世家的一贯警惕,他几乎可以断定,这背后隐藏着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阴谋。
“陛下,息怒。”许久,房玄龄才艰难地开口,“此事……尚无实证。王氏乃世家之首,若无确凿证据便贸然动手,恐天下震动,人心惶惶。甚至……会逼得他们狗急跳墙,立刻反叛。”
杜如晦也点头附和:“房相所言极是。如今敌暗我明,当务之急,是查清他们究竟与突厥人达成了何种交易,以及……参与此事的,究竟有多少人。”
李世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可这种明知有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挖墙脚,甚至要引狼入室,却不能一巴掌拍死的憋屈感,让他几欲发狂。
“宣太子!”李世民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正在东宫研究如何给躺椅加上自动摇摆功能的李承乾,被一脸惊慌的王德连拖带拽地拉进了甘露殿。
一进门,他就感受到了那股几乎能将人冻僵的低气压。
“父皇,这是……”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将地上的密报,用脚尖踢到了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疑惑地捡起来,快速扫了一眼。起初,他的表情还带着几分事不关己的慵懒。但当他看清“王氏通北”、“草原贵客”这些字眼时,那份慵懒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股前所未有的怒气,从他心底里猛地窜了上来。
这股怒气,与家国天下无关,与民族大义无关。
只与他自己有关。
这些人……竟然想勾结突厥人发动战争?
战争一旦爆发,边境烽烟四起,朝廷焦头烂额,他那个去富庶封地当咸鱼藩王的计划,岂不是要彻底泡汤了?别说逍遥一生了,到时候不被抓去当监军,天天吃沙子都算是好的!
断我咸鱼之路,如同杀我父母!
李承乾的眼神,第一次变得真正冰冷而锐利起来。他抬起头,表情前所未有地严肃。
“父皇,此事,儿臣有一个想法。”
“说!”李世民见他神情有异,精神一振。
“世家既然敢走出这一步,必然是觉得有机可乘。而他们与突厥人之间的联络,也绝不会只有一次。”李承乾的思路变得异常清晰,“我们现在缺的,是人赃并获的铁证。既然如此,我们便将计就计,亲手给他们送一个‘铁证’过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皆是露出不解之色。
李承乾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小旗,插在“贞观大道”的某一段上。
“儿臣提议,由工部故意泄露一个‘假情报’出去。就说,‘贞观大道’中段,一座关键的百丈石桥,因‘神仙土’配比出现问题,桥墩内部发生严重开裂,必须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秘密封路维修。届时,此路段的守军将大部撤离,以方便施工,防御将是前所未有的空虚。”
“这太冒险了!”杜如晦立刻反驳,“殿下,此乃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万一世家信以为真,将情报传给突厥,颉利趁虚而入,我们岂不是弄假成真?”
李世民也皱起了眉头,觉得此计太过行险。
李承乾却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父皇,杜相,这不仅仅是假情报,更是一个‘捕鼠笼’。”
他转向李世民,目光灼灼:“儿臣最近命人研制出了一样小玩意儿,名曰‘千里镜’。此物虽不能真看千里,但在晴好之日,于高处俯瞰,十里之内的飞鸟走兽,皆清晰可见。”
“此外,儿臣还从夜校的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最机灵的斥候,教了他们一套用旗帜和镜面反光传递信息的法子,名曰‘旗语’。一炷香之内,便可将十里之外的情报,无声无息地传递回来。”
他用手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将长安通往北方的所有要道都囊括了进去。
“我们只需将这些配备了‘千里镜’和‘旗语’的斥候,像撒网一样,布置在世家可能传递情报的所有路线上。来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自以为隐秘的信使,从离开长安的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在我们的注视之下!”
“我们不仅要抓住信使,还要截获他身上的密信。这,就是铁证!”
甘露殿内,一片死寂。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承乾。
千里镜?旗语?
这已经不是什么奇谋巧计了,这是一种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全新的战争方式!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全方位的监视与信息压制!
许久,李世民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他看着自己这个儿子,眼神复杂到了极点。他原以为承乾只是擅长经世济民的阳谋,没想到,在兵家诡道和阴谋布局上,他同样有着鬼神莫测的手段。
“好!”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此事,朕就交给你全权负责!皇城司、百骑司,乃至京畿卫戍部队,皆由你调遣!朕要你,将这些国之蛀虫,连根拔起!”
一道太子手令,从东宫发出。
整个大唐最精锐的情报和军事力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军中悍将李靖、侯君集、尉迟恭等人,听闻太子殿下要布局抓内鬼,竟主动请缨,甘愿听从调遣。他们早已对这位能造出“神仙土”、想出“责任终身制”的太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有机会见识太子的用兵之术,一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很快,朝廷开始“按计划”行事。工部传出消息,贞观大道某段石桥出现问题。大批军队开始调动,营造出防御空虚的假象。
五姓七望的眼线,果然上当。
这个“天赐良机”被迅速传回了太原王氏。
当天深夜,一名打扮成行商的信使,怀揣着一封用蜜蜡封口的密信,骑着快马,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长安城。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出城的那一刻,数里之外的一座山岗上,一面镜子在月光下微微一闪。
紧接着,一道道无声的信号,通过镜面反光和旗帜挥舞,在黑暗中迅速传递。
一张由太子李承乾亲自编织,结合了后世特种作战与信息战思维的巨大捕鼠笼,已经悄然合拢。
那名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信使,正一头扎向了猎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