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殿下的条件:我要钱,要地,要美人
作品:《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一份足以安天下的万言策,换一个远离长安的封地。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李承乾躺在他那张赶工完成,还散发着桐油味的“逍遥椅”上,轻轻晃动着,脸上露出了奸商般的笑容。
李世民以为这是个考验?是个让他重燃雄心壮志的圈套?
不,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交易!一个用脑力换取自由的绝佳机会!
他立刻从咸鱼状态切换到了打了鸡血的奋斗模式。
然而,他的“奋斗”,却再次惊掉了整个东宫的下巴。
他没有索要文房四宝,没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皓首穷经。而是命人去工部要来了几大车的沙土,全部倾倒在丽正殿前空旷的庭院里。又命人取来各色石子、草木,以及几大桶清水。
在王德和一众宫女太监惊恐的注视下,太子殿下竟然……开始玩起了泥巴。
只见他卷起裤腿,亲自下场,指挥着太监们将沙土堆砌、拍实。他时而用木铲挖出沟壑,时而用石子垒起高地,时而将清水缓缓倒入“河道”。
不过半日功夫,一个长宽数丈,栩栩如生的巨大沙盘,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山川、河流、城池、道路……赫然便是整个河北道的缩微地貌图!
“殿……殿下,您这是……”王德结结巴巴地问道。他觉得自家殿下的病情,似乎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此乃‘沙盘推演’。”李承乾拍了拍手上的泥,一脸得意,“光在纸上写写画画,乃是纸上谈兵。真正的方略,必须建立在对地理、人情、资源的精确把握之上。来,王德,你来扮演流民,从这里出发,你要去哪里?路上会遇到什么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丽正殿成了大唐最奇特的“战略指挥部”。
李承乾,这位总设计师,彻底沉浸在了他的“救世游戏”中。他废寝忘食,双眼布满血丝,却闪烁着亢奋的光芒。
两天后,当李世民带着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再次驾临时,迎接他们的,不再是那个懒散的木匠,而是一位站在巨大沙盘前,手持长杆,意气风发的“统帅”。
“父皇,各位大人,请看。”
李承乾不等他们开口,直接用手中的长杆指向了沙盘。
“河北道大旱,核心问题有三。其一,流民失控,易生祸乱;其二,土地干涸,秋种无望;其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他没有一句废话,直指核心。
“故,儿臣的方略,亦有三策。”
“第一策,‘以工代赈’!”
他用长杆在沙盘上划出几条线,“河北道水系发达,只是常年失修,河道淤塞,水利不通。儿臣建议,立刻将所有灾民按州县编组成‘工程营’,由朝廷供给饭食,由将士监督管理。不白给他们粮食,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和尊严。”
“让他们做什么工?就地兴修水利!挖掘深井,疏通河道,修建水渠,加固堤坝!如此,既能让数以万计的流民有事可做,避免了他们四处流窜,成为匪患。又能借此机会,将河北道的水利设施彻底翻新一遍。今日之功,可保河北道十年无水旱之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是赈灾的根本!”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听得浑身一震。
以工代赈!
这个词,如此新颖,又如此切中要害!他们这些老成谋国的重臣,想的都是如何安抚,如何施舍。而李承乾,想的却是如何利用灾难,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这等眼光,这等魄力!
“第二策,‘官督民种’!”
李承乾的长杆指向了大片的田野模型。“蝗灾虽解,但百姓家中余粮已空,田地荒芜。等到朝廷费尽心力找到‘阳芋’,再运回来推广,早已错过了农时。所以,我们必须双管齐下!”
“一方面,立刻派遣最精锐的使团,携带重金和儿臣绘制的‘阳芋’图谱,由熟悉西域的商队带领,火速前往极西之地。另一方面,朝廷必须立刻从江南调拨耐旱的粟米、豆种,由官府统一发放,并派遣农学博士,下到田间地头,监督、指导百姓耕种,确保今年秋天,能有一份最起码的收成!”
“第三策,‘防疫为先’!”
他的长杆最后点在了几座城池模型上。“大灾之后的大疫,比灾害本身更可怕。儿臣建议,立刻颁布‘清洁令’。所有工程营,必须设立隔离区,每日检查身体。所有饮水,必须烧开后方可饮用。所有……排泄物,必须集中处理,远离水源。同时,从太医署抽调医官,携带药材,巡回各州县,将防疫知识传授给每一个人!”
一条条,一款款,从宏观战略到微观细节,从人力调度到后勤保障,从恢复生产到卫生防疫……李承乾依托着沙盘,将一个立体、全面、逻辑严密的现代灾害管理体系,活生生地展现在了四位大唐最高统治者的面前。
整个丽正殿,鸦雀无声。
房玄龄的呼吸变得粗重,他引以为傲的“房谋”,在李承乾这套体系化的方略面前,显得如此零散,如此不成系统。
杜如晦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他赖以成名的“杜断”,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做出决断。而李承乾,却是在创造全新的、更高效的模式。
长孙无忌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看着那个神采飞扬的外甥,只觉得天上的星辰,都黯然失色。
李世民,这位大唐的开创者,伟大的君主,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个远超这个时代的治理思想,看到了一个足以让大唐万世永昌的宏伟蓝图。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一个……能超越自己的,真正的“圣王”!
他必须回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回到储君的位置上!
“承乾……”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激动,“你的方略,堪称绝世!随朕回甘露殿,这太子之位……”
“父皇!”
李承乾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脸上的“奋斗模式”瞬间切换回了“咸鱼模式”,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
“您可答应过儿臣,只要方略写得好,就允儿臣一件事。”
李世民被他噎了一下,他感觉自己刚刚酝酿好的帝王情绪,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他看着儿子那副“咱们谈谈报酬”的模样,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咬了咬牙,被自己的承诺困住,只能问道:“你要……何赏赐?”
李承乾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收起长杆,整了整衣冠,对着李世民,郑重其事地躬身一拜。
然后,他抬起头,用一种无比真诚,无比向往的语气,说出了他酝酿已久的“退休申请”。
“启禀父皇,儿臣不要权,不要名,更不要那劳心劳力的太子之位。”
“儿臣,有三个小小的请求。”
“其一,请父皇赐儿臣一个封地,要山清水秀,但必须离长安越远越好,最好是那种快马加鞭跑一个月都到不了的。”
“其二,儿臣要去封地,总不能两手空空。请父皇赐儿臣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作为儿臣的‘创业基金’。”
“其三,儿臣府邸广大,人丁单薄,未免冷清。请父皇精选江南美女一百名,不,两百名!赐予儿臣,充实后院,绵延子嗣!”
他说完,一脸期待地看着李世民,仿佛在说:父皇,你看你儿子多懂事,条件都帮你考虑好了,快答应吧!
整个丽正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时间仿佛凝固了。
房玄龄张大了嘴,足以塞进一个鸡蛋。
杜如晦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心脏。
长孙无忌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晕过去。
一个能安邦定国,泽被苍生的旷世方略,它的价值,就等于……一块偏远的土地,一堆金银财宝,和两百个美女?
这是何等荒唐!何等……无耻的要求!
李世民的脸,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变脸大戏。从震惊的苍白,到愤怒的涨红,再到气急败坏的铁青,最后,变成了一片深不见底的墨黑。
他感觉自己的天灵盖都在冒烟,一股血直冲脑门。
他指着李承乾,嘴唇哆嗦了半天,终于从喉咙里挤出了一声震彻宫殿的咆哮。
“你……你这个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