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权力,由我祁同伟来剧透!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高育良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如果祁同伟的预测成真,那么汉东省的政坛,确实将迎来一扬剧变。


    而他高育良,又该如何在这扬变局中立足?


    他看着祁同伟,这个年轻的公安局长,即将成为省公安厅的副厅长。


    他身上那种超乎寻常的政治敏感度和战略眼光,让高育良感到既惊喜又不安。


    惊喜的是,他自己的门下,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奇才。


    不安的是,祁同伟的“思想”,似乎过于超前,甚至有些冷酷。


    他提到“权力重构”、“大清洗”、“彻底和残酷”,这些词汇,都带着一种血淋淋的现实主义色彩,与他高育良一贯的“教授范”和“温和派”形象,格格不入。


    “你说的‘权力重构’,能否再具体一些?”


    高育良的声音,每个字都像在仔细掂量。


    “老师,学生以为,这次重构,会从几个关键点切入。”


    祁同伟将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


    “首先,咱们汉大帮的领袖,梁群峰书记。”


    祁同伟语出惊人。


    “他功成名就,资历深厚。但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可能已经不再适应。”


    “我在北京学习的时候,得到信息是中央需要的是破旧立新,而不是守成。”


    “本来梁群峰书记明年退休,但是看现在政策方向,退居二线的时间将大大提前!”


    “不出几个月,梁书记很可能会被安排到省人大,或者政协,以退为进,体面地淡出权力核心。”


    高育良被这话惊得,惊涛骇浪!


    “同伟,这个判断……是不是太武断了?”


    “梁书记在汉东的根基,不是一朝一夕能动摇的。中央即便要调整,也需要考虑汉东的稳定。”


    祁同伟仿佛在陈述既定的事实。


    “老师,稳定有两种。一种是死水一潭的稳定,另一种是新陈代谢的稳定。”


    “中央现在要的,是后者。”


    “梁书记的功劳,在于他过去维持了汉东政法系统的稳定。”


    “但他的问题,也恰恰在于这种稳定。他的思想,他的用人方式,都带着浓厚的旧时代烙印,已经成了汉东深化改革的一块绊脚石。”


    “您想,这次为了把我留在汉东,他动用的是人情,是关系,是‘我们汉东自己的人才’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论调。这在中央看来,恰恰是需要被打破的格局。”


    祁同伟巧妙的包装了,梁群峰行为背后的政治含义。


    “所以,让他去人大或政协,不是贬谪,而是一种体面的切割。”


    “切断他与现有权力体系的直接联系,为后续的改革扫清道路。这既保全了他的面子,也达到了中央的目的。这才是最高明的政治手腕。”


    “那……梁书记退了之后呢?”


    高育良艰难地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了,老师。”


    “那就是赵立春省长。”


    高育良的心猛地一跳。


    “您和外界的很多人一样,都认为赵省长和梁书记是汉东政坛的两极,此消则彼长。梁书记退了,赵省长必然会大权独揽。”


    “但这个看法,我只认同一半。”


    祁同伟站起身,如同时代巨人。


    “赵省长非但会大权独揽,他很快也会离开省长的位置。”


    高育良彻底懵了。


    “他要去哪?”


    “他会接替老书记,成为汉东省新一任的省委书记。”


    “然后政、党、军一把抓,会成为汉东最高领导人!“


    高育良呆呆地看着祁同伟。


    省委书记!赵立春要当省委书记!


    这怎么可能?按照资历和派系平衡,赵立春几乎不可能这么快再进一步。


    “理由?”


    高育良感觉自己的认知正在被彻底颠覆。


    “因为经济。”祁同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


    “老师,您在吕州,应该最清楚赵省长这些年的执政思路。他可以容忍干部有小毛病,可以容忍一些程序上的瑕疵,但他对一件事的要求是偏执的,那就是GDP,是经济发展。”


    “‘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改革’,他这句口号,虽然在汉东内部争议很大,但在中央看来,这最对胃口。”


    祁同伟的视线转向窗外,看向京城的方向。


    “我这次在京城,听到的最高频的词,就是‘发展’和‘稳定’。”


    “而中央对这两者的关系,有了新的定义:发展是更高层次的稳定。只有经济上去了,就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才能解决,许多社会矛盾才能被稀释。”


    “赵立春省长主导的经济路线,虽然粗放,甚至有些野蛮,但它有效。汉东这几年的经济数据,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这份成绩单,就是他最硬的政治资本。”


    “所以,中央需要他坐到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不是因为他完美,而是因为他能确保汉东这台经济引擎,在未来几年继续高速运转。”


    “这是汉东的‘大局’,也是国家的‘大局’。在这个大局面前,梁群峰的那些人情世故,那些派系平衡,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高育良直接被说服了。


    祁同伟在京城那三个月,学到的而是一种全新的、更高维度的思维方式。


    他看到的,不再是汉东省内的一城一地,一派一系,而是从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高度,来俯瞰汉东的未来。


    “同伟……”


    “如果……如果真如你所说,赵立春大权在握,那我们……我们这些人,岂不是要被他连根拔起?”


    他没有说“汉大帮”,但祁同伟懂他的意思。


    那是几十年来,以汉东大学政法系为纽带,以梁群峰为精神领袖,遍布汉东省公检法系统的庞大团体。


    赵立春和梁群峰斗了这么多年,一旦得势,怎么可能放过清洗对手势力的机会?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斩草除根。


    “老师,您多虑了。”


    “赵省长。他不会清洗汉大帮的。”


    “为什么?”


    “因为不划算。”


    祁同伟给出了客观的回答。


    “我们的人遍布全省政法系统的干部。把他们全部清洗掉,谁来维持汉东的稳定?谁来执行赵书记的政策?”


    “他需要的,不是摧毁汉大帮,而是收编汉大帮。”


    收编!


    这个词让高育良的瞳孔骤然一缩。


    “怎么收编?”


    “汉大的旗帜倒了,但队伍还在。这支队伍,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赵书记只需要做一件事。”


    “他需要扶持一个新的领袖,一个能被他接受,也能被这支队伍接受的新领袖。”


    ....................................................


    《颈椎疼!!》


    《大脑宕机了。》


    《有无新思路提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