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公安部的橄榄枝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方悦坐在长桌的一端,面前摆着厚厚一摞材料。


    祁同伟坐在她对面,正在做最后的工作汇报。


    “方处长,这是我们网格化警务的详细数据统计。”


    祁同伟将材料推到她面前。


    方悦仔细看着。


    这份报告确实很详细,数据也很真实。


    “祁局长,说实话,来吕州之前,我对你们的改革还有些怀疑。”


    方悦放下材料,看着祁同伟。


    “毕竟数据太漂亮了,漂亮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祁同伟心里一紧,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平静。


    “但是这几天的实地考察,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


    方悦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


    “你们的改革不仅是数据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突破。”


    “您过奖了。”祁同伟谦逊地说。


    “不是过奖。”方悦摇摇头。


    “我在公安部工作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的改革试点。有的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有的是为了出政绩而搞花架子。但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真的在为老百姓办事。”


    祁同伟听着这些话,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方悦的认可,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方处长,那您觉得我们的改革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方悦思考了一下。“如果一定要说不足的话,我觉得你们的模式对人的依赖性太强了。”


    “怎么说?”


    “网格化警务的核心是人,是民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但如果换了人,或者时间长了,积极性下降了,这套模式还能维持吗?”


    祁同伟点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


    “所以我建议,你们在制度设计上还要再完善一些,要让好的做法能够持续下去,不能完全依赖个人的自觉性。”


    “您说得对,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


    方悦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到下午五点了。


    “祁局长,我们的考察基本结束了。明天上午我们就要回北京了。”


    祁同伟心里一沉。


    “时间过得真快。”


    祁同伟感慨道。


    “这几天和您的交流,让我学到了很多。”


    “我也是。”


    方悦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祁局长,你的报告和实践都非常出色。回京后,我会如实汇报。”


    方悦的话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很清楚。


    “另外,部里正在酝酿一个全国政法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我觉得你非常合适。”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祁同伟。


    全国政法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进入了中央的视野!


    意味着有了更大的平台!


    祁同伟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兴奋表现得太明显。


    “方处长,您觉得我真的合适吗?”


    “当然合适。”方悦肯定地说,“你年轻有为,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经验,还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这样的干部,正是部里需要的。”


    祁同伟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方处长,如果我真的有机会参加这个培训班,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推荐。”


    “我相信你不会。”方悦站起身,整理着桌上的材料,“不过,这个培训班的竞争会很激烈。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干部都会参加,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祁同伟也站了起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方悦将材料装进公文包,动作有些缓慢,似乎在拖延时间。


    “祁局长,有句话我想跟你说。”她突然开口。


    “您说。”


    “这几天的接触,让我对你刮目相看。”方悦的声音变得很轻,“不仅是工作能力,还有你的人品和理想。”


    祁同伟感受到了她话里的深意,心里五味杂陈。


    “像你这样的人,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方悦继续说道,“我希望你能走得更远,做更大的事。”


    “谢谢您的鼓励。”祁同伟真诚地说,“如果没有您的认可和推荐,我可能永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是你应得的。”方悦看着他,眼神中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祁同伟,我们以后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突然,让祁同伟有些措手不及。


    “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我希望能经常向您请教。”


    “我不嫌弃。”方悦笑了笑,“相反,我很愿意和你这样的人交流。”


    两人走出会议室,来到市政府的大堂。高育良和乔怀远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方处长,考察结束了?”高育良迎了上来。


    “基本结束了。”方悦点点头,“祁局长的工作汇报很详细,我们的考察也很顺利。”


    “那就好,那就好。”乔怀远满脸笑容,“晚上我们安排了送别宴,为方处长和各位同志接风洗尘。”


    “不用太客气。”方悦摆摆手,“简单吃个饭就行了。”


    “应该的,应该的。”高育良说着,看了祁同伟一眼,“同伟,你陪方处长到餐厅去吧。”


    祁同伟点点头,和方悦一起走向餐厅。


    路上,方悦突然停下脚步。


    “祁同伟,我能问你一个私人问题吗?”


    “您说。”


    “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祁同伟想了想。“说实话,我没有想过太远。现在就想把吕州的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满意。”


    “就这些?”方悦有些意外,“你没有想过要到更高的平台去发展?”


    “想过。”祁同伟坦诚地说,“但我觉得,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要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方悦点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赏。


    “你这样想是对的。”她说,“不过,有机会的时候,也不要错过。”


    “我明白。”


    两人继续往前走,来到餐厅门口。


    “祁同伟。”方悦又叫住了他。


    “什么事?”


    方悦看了看周围,确认没有其他人,才开口:“如果你真的参加了那个培训班,到了北京,记得联系我。”


    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


    祁同伟接过名片,上面印着“公安部政策研究室处长 方悦”,还有手机号码。


    “我会的。”祁同伟郑重地将名片收好。


    “那我们进去吧。”方悦推开餐厅的门,“大家都在等着呢。”


    餐厅里,一桌丰盛的菜肴已经摆好。


    李主任和其他几位公安部的同志都已经坐下了。


    “方处长,祁局长,你们来了。”


    李主任站起身,“快坐,快坐。”


    祁同伟陪着方悦坐下,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对话。


    全国政法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这个机会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他就能真正进入中央的视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方悦。


    “来,我们为这次成功的考察干杯!”乔怀远举起酒杯。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举杯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