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祁同伟的终极表演时刻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上午九点,方悦跟着祁同伟走进了办事大厅。
她手里拿着记录本,眼神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祁局长,这个服务中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去年三月。”
祁同伟站在她身旁,声音平稳。
“我们把原来分散在十三个部门的警务服务功能,全部整合到这里。老百姓办事,一个窗口就够了。”
方悦在本子上记了几笔,转身看向祁同伟。
“数据呢?具体的数据。”
祁同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材料。
“改革前,市民办理各类证件平均需要3.2天。现在,90%的业务当天办结,剩下的10%也不超过两天。”
“投诉率呢?”
“从原来的每月120起,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0起。”
方悦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祁局长,我能随机抽查几个窗口吗?”
“当然可以。”祁同伟做了个请的手势。
方悦走到一个户籍窗口,看着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电脑。
“这个系统是你们自己开发的?”
“是的。”祁同伟走过来,“我们和市里的软件公司合作,专门针对警务服务的特点,开发了这套一体化系统。”
“成本多少?”
“280万。”
方悦在心里算了一下,这个价格很合理。
她又问了几个技术细节,祁同伟都对答如流。
“祁局长,你对这套系统很了解啊。”
祁同伟笑了笑。
“我参与了整个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到系统测试,每个环节我都亲自把关。”
方悦有些意外。一个公安局长,居然对技术细节这么清楚。
“为什么要这么深入?”
“因为我要对每一个来办事的老百姓负责。”
祁同伟的声音很认真,“系统有一个小bug,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大麻烦。”
下午两点,基层派出所。
方悦跟着祁同伟走进了城东派出所。
这是一个典型的社区派出所,辖区内有三万多居民。
“方处长,这就是我们网格化警务的前沿阵地。”
祁同伟指着墙上的一张巨大地图,“整个辖区被划分成12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社区民警。”
方悦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
“这些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什么?”
“红色是重点人员,黄色是出租屋,绿色是商铺,蓝色是学校医院等重点扬所。”
“数据更新频率呢?”
“每天。”
方悦转过身,“每天?这个工作量很大吧?”
“确实不小。但这是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
正说着,一个年轻的民警走了过来。
“祁局长好!”
“小王,这位是公安部的方处长。你跟方处长介绍一下你们网格的情况。”
小王立刻挺直了腰板。
“方处长您好!我是第三网格的责任民警王建军。我们网格有居民2400人,出租屋180间,商铺45家。”
“你对这些数字这么清楚?”方悦有些怀疑。
“我每个月都要入户走访,这些数字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方悦看了看祁同伟,“我想跟着王警官去实地看看。”
“没问题。”祁同伟点点头。
三个人一起走出派出所,沿着街道开始巡查。
王建军边走边介绍。
“方处长,您看那个修车摊,老板叫李师傅,河南人,在这里开了三年店。人很老实,就是有时候占道经营。我跟他说过几次,现在好多了。”
“那个小超市呢?”方悦指着路边一家店铺。
“老板娘姓张,本地人。她儿子前段时间沉迷网络游戏,我帮着做了几次思想工作,现在好了,已经回学校上课了。”
方悦越听越觉得神奇。这个年轻民警,对自己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王警官,你们这样做,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
王建军挠挠头。
“刚开始确实累。但现在习惯了,而且效果很好。以前我们是等案子来找我们,现在是我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很多矛盾在萌芽状态就解决了。”
方悦在心里默默记着。
“那你们的破案率怎么样?”
“我们网格今年到现在,刑事案件发案3起,破案3起。100%破案率。”王建军有些自豪。
方悦看向祁同伟。
“全市的情况呢?”
“98.7%。”祁同伟回答得很干脆。
这个数字让方悦有些震惊。全国平均破案率也就80%左右。
“祁局长,这个数字是怎么做到的?”
祁同伟停下脚步,看着她。
“方处长,我跟您说实话。这个数字,是我们用血汗换来的。”
他指着街道两旁的商铺。
“您看到的每一家店,每一户人家,都有我们的民警定期走访。我们对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犯罪分子想在我们眼皮底下作案,很难。”
“而且,我们改变了考核方式。以前考核民警,主要看破了多少案子。现在,我们主要看预防了多少案子。”
方悦若有所思。
“预防犯罪,比事后破案更重要?”
“对。”祁同伟的眼中闪着光芒,“一个案子破了,受害人的损失已经造成了。但如果我们能提前发现苗头,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那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方悦看着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个男人,真的很不一样。
考察组的人都回到了宾馆。
方悦坐在房间里,整理着一天的记录。
敲门声响起。
“请进。”
祁同伟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方处长,这是您要的详细数据报告。”
方悦接过文件,“谢谢。”
祁同伟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方处长,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方悦抬起头,“什么问题?”
“您觉得我们的改革,有什么问题?”
方悦愣了一下。
“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我看得出来,您一直在找问题。”
祁同伟的声音很平静,“从上午到现在,您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很尖锐。”
方悦放下手中的笔。
“祁局长,这是我的工作。”
“我知道。我也很感谢您能这么认真。”
“但我真的想知道,在您看来,我们还有哪些不足。”
方悦看着他,心里的戒备慢慢放松了。
“说实话,你们做得比我预期的要好。”
“但是?”
“但是,我总觉得有些太完美了。”方悦直视着他的眼睛,“完美到让人怀疑真实性。”
祁同伟笑了。
“方处长,您的怀疑是对的。”
“什么意思?”
“我是说,您的职业敏感性很强。”祁同伟站起身,走到窗前,“确实,我们的数据看起来很完美。但这种完美,是建立在巨大的付出基础上的。”
“什么付出?”
祁同伟转过身。
“方处长,您知道我们的民警平均每天工作多少小时吗?”
方悦摇摇头。
“十二小时。”
方悦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个工作强度,能持续吗?”
“坦率地说,很难。”祁同伟重新坐下,“但这是改革的代价。任何改革,都要有人付出代价。”
“那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增加人手,提高待遇,优化流程。”祁同伟的回答很实在,“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上级的支持。”
方悦看着他,心里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
这个男人,不仅有能力,还很诚实。
“祁局长,我还有一个问题。”
“您说。”
“你为什么要搞这个改革?”
祁同伟沉默了几秒钟。
“因为我觉得,公安机关应该让老百姓感到安全,而不是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