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格局,谁的格局更大?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乔怀远坐在后排,闭着眼睛。
副驾驶座上的高育良,正在整理着手里的文件。
“育良同志。”乔怀远突然开口。
“乔书记。”高育良转过身。
“祁同伟这小子,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今天这一手,我都没想到。”
高育良沉默了几秒钟:“他确实比我想象的,要成熟得多。”
“成熟?”
乔怀远笑一声。
“这哪里是成熟?这是心机!”
“你看他今天的表现,从进门到最后,每一步都算计得清清楚楚。先是给李达康定性,说什么''法律上没有直接责任'',稳住李达康的心。然后话锋一转,''政治上责任大了去了'',又给他敲警钟。”
“最绝的是那盘录音带。”
“王大陆那些话,是什么时候录的?谁录的?祁同伟早就准备好了替罪羊!”
高育良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作为祁同伟的老师,他当然为学生的能力感到骄傲。
但同时,他也感到了一丝不安。
“书记,同伟他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局考虑。”
“大局?”乔怀远转过头,直视着高育良,“育良同志,你真的这么想?”
“祁同伟救李达康,明面上面上是为了保住改革的面子。但实际上呢?他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祁同伟有能力处理任何危机!有手腕摆平任何麻烦!”
“他展示了自己的价值!”
高育良没有反驳,因为,乔怀远说的是对的。
高育良看着车窗外的夜色,心里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在汉东大学政法系,埋头苦读的祁同伟。
那时候的祁同伟,虽然家境贫寒,但眼神里有一种纯真,有一种对正义的向往。
可现在呢?
现在的祁同伟,已经变成了一个精于算计,善于权谋的政治动物。
今天的王大陆,就是最好的例子。
“育良同志。”乔怀远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祁同伟是你的学生,你比我了解他。你觉得,他会走到哪一步?”
高育良沉思了很久,才缓缓开口:“他会走得很远。”
................................................
汉东省省长办公室。
赵立春放下手中那份《关于金山县群体性事件处置情况的报告》。
报告写得很漂亮。
字里行间,既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推卸责任。
既肯定了李达康同志“一心为公,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也赞扬了祁同伟同志“临危不乱,处置得当”的工作能力。
最关键的是,报告的结论很明确:金山事件已经妥善处理,死者家属情绪稳定,群众工作到位,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不错。”赵立春轻声自语,“很不错。”
他按下内线电话:“新建,你进来一下。”
刘新建很快走了进来。
“省长,您找我?”
“坐。”赵立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新建,你跟了我有段时间了。”
“快一年了年了,省长。”
赵立春点点头。
“那你应该了解我的用人风格。”
刘新建不知道省长想说什么,只能小心翼翼地回答:“您用人,看重的是能力和忠诚。”
“对,也不对。”
“能力和忠诚,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格局。”
“格局?”
“就是一个人,能看多远,能走多远,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赵立春转过身。
“你觉得,祁同伟和李达康,谁的格局更大?”
刘新建愣了一下。
“省长,我……”
“说实话。”
赵立春的语气不容置疑。
刘新建咬了咬牙:“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祁同伟同志的格局,可能更大一些。”
“为什么?”
“李达康同志虽然有能力,有魄力,但他太刚硬了。他只会一条道走到黑,不懂得变通。而祁同伟同志,他懂得审时度势,懂得借力打力。”
“今天金山的事情,如果换成李达康去处理,可能就是硬碰硬,最后两败俱伤。但祁同伟用了一个王大陆,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赵立春满意地点点头:“你看得很准。”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
“祁同伟这个人,很有意思。”
“他不仅能当好一个执行者,还能当好一个决策者。他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化解危机。”
“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什么叫政治。”
刘新建不敢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你知道吗?”
赵立春继续说道。
“今天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李达康要完蛋,连乔怀远和高育良,都要受牵连。”
“但祁同伟用一个王大陆,就把所有人都保下了。李达康保住了位子,乔怀远保住了面子,高育良保住了学生,我也保住了改革的旗帜。”
“这叫什么?这叫多赢。”
“而王大陆呢?”赵立春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王大陆从一开始就是个废物,是个绊脚石。祁同伟把他清理掉,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为金山县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这叫什么?这叫一石多鸟。”
刘新建听得冷汗直冒。
……..........................................
金山县,县长办公室。
李达康也没有睡。
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那片已经空无一人的大院。
几个小时前,这里还围满了愤怒的村民,现在却安静得像一座坟墓。
今天的事,让他想起了很多。
想起了在省里当秘书时。
赵立春曾经跟他说过的话:“达康,做官和做事,是两码事。做事只要有能力就行,做官还要有智慧。”
当时他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他明白了。
祁同伟,就是那种既会做事,又会做官的人。
而他李达康,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今天如果没有祁同伟,他的政治生命就彻底完了。
不仅那条路修不成,连他自己都要被彻底打倒。
这个人情,他记下了。
但同时,他也明白,从今以后,他和祁同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了。
祁同伟救了他,是有目的的。
这个目的,现在还看不清楚,但迟早会显露出来。
到那时候,他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