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这一课,我没资格教

作品:《重生80:从摆摊到世界首富

    第二个上台的,是洪叶。


    她的汇报,让张文远彻底收起了最后一丝轻视。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是数据和图表。


    集团的现金流、各子公司的利润率、成本构成……一张张清晰的财务模型图,把庞大的建华集团剖析得清清楚楚。


    最后,她提出两个建议。


    “家越大,风险越高。我提议,集团从下个月开始,正式设立‘风险备用金’制度,每月强制计提总利润的3%。”


    “另外,给与每个独立子公司,不超过5%的‘坏账率’考核指标。来防范和消化经营风险,避免类似之前加盟店的问题再次拖垮全局。”


    精算!风控!


    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会计的水平了,这是顶尖CFO的战略思维!


    张文远低着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嘴里喃喃自语:“事前风控,而不是事后补救……高明,实在是高明……”


    当主持人念出第三个名字时,张文远彻底愣住了。


    孟建华的母亲,张桂兰。


    一个农村老太太?她能汇报什么?汇报食堂的伙食吗?


    他看到一个穿着朴素蓝布褂子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上台,手里捧着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大笔记本。


    她打开笔记本,上面没有图表,没有术语,密密麻麻全是村名、人名,和白菜、土豆、萝卜的收购价。


    老太太扶了扶老花镜,有些紧张地说:“我……我不懂啥大道理。”


    “我就是觉得,咱们不能老等着乡下的菜熟了,卖不出去了,再去‘救火’。那样咱们累,农民兄弟也亏。”


    “俺寻思着,咱们能不能换个法子?”


    “咱们提前一年,就跟那些信得过的村子签合同,告诉他们,明年厂里要多少白菜,多少土豆,让他们按咱们要的量去种。”


    说着,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样,农民兄弟心里就踏实了,知道种的东西肯定能卖出去。咱们厂里呢,也能收到最新鲜、最便宜的菜。”


    她看着台下,憨厚地笑了笑。


    “听俺家建华说,这叫……双赢?”


    张文远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研究了一辈子供应链管理,写了几十万字的论文,试图解决一个世界性难题。


    而答案,竟然被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农村老太太,用最简单的“提前订合同”,一语道破了!


    这……这哪里是什么土郎中?


    这是真正的扫地僧!


    汇报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张文远缓缓地站了起来。他没有走向话筒,而是直接走上了讲台。


    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这位头发花白、在省城学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对着台下所有建华集团的“毕业生”,深深地九十度鞠了一躬。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只听见老教授带着颤抖和愧疚的声音响起。


    “各位,请原谅我来之前的无知和偏见。”


    “我今天,是来给你们当评委的。但听完你们的课,我发现,我没资格评论你们。”


    他直起身,看着台下众人,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激动。


    “你们的实践,比我书本里任何冰冷的理论,都高明一百倍!今天,是你们给我这个老头子上了一课!”


    “我决定,要把建华模式,写进我下一本教科书!让全中国的学生,都来学习,什么才是真正从中国土地里长出来的管理学!”


    团队的蜕变,让洪叶感到无比欣慰。


    根基,已经扎牢了。


    就在这时,她包里那台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第一次发出了刺耳的嗡嗡震动声。


    她走到角落接起,是工商局刘局长的声音,异常急促,还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小洪!你现在,马上来我这一趟!”


    电话那头的刘局长几乎是在喊。


    “省里,省里来了个考察团!想调研咱们省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带队的领导,点名要见你!”


    上午十点,三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驶入建华批发市场。


    车里,省体改办主任钱林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


    这次下来,市里陪同的同志把这个“建华实业”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德城的商业奇迹,民营经济的标杆。


    钱林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他搞了半辈子经济工作,什么样的报告没看过?什么样的典型没见过?民营企业,在他脑子里的印象无非几个词:


    胆子大、路子野、乱糟糟。


    能搞出点名堂的,不多。


    能搞出名堂还干干净净的,更是凤毛麟角。


    车子停稳,德城市的一把手亲自过来拉开车门,满脸堆笑:


    “钱主任,到了。”


    钱林嗯了一声,他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像他想象中的批发市场啊!


    没有漫天尘土,没有烂菜叶和污水横流。


    空气里,只有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杂着南来北往的货物气息和人的活力。


    洪叶就站在不远处,一身得体的深蓝色职业装,脸上挂着不卑不亢的微笑。没有小老板见到大领导的谄媚和紧张,倒像是自家主人在迎客。


    “钱主任,各位领导,欢迎来到建华市场。这边请。”


    钱林点点头,跟在她身后,目光却在四处打量。


    他看到商铺门口都划着统一的黄线,货物不能越线;看到穿着统一蓝色马甲的保洁员,正拿着簸箕撮走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


    一切都井然有序,一种近乎严苛的秩序感。


    这让他心里那份“不过如此”的预设,开始动摇了。


    走着走着,一阵清脆的读书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从市场角落一栋二层小楼里传了出来。这声音,在这满是吆喝和车轮声的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


    钱林停下脚步,皱起了眉。


    洪叶看出了他的疑惑,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钱主任,进去看看?”


    推开门,几十个从五六岁到十来岁的孩子,或在埋头写作业,或围着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姨做游戏,窗明几净,暖意融融。


    钱林彻底愣住了。


    他回头,看着洪叶,眼神里满是费解:“小洪同志,你们一个做批发的,怎么还搞起了托儿所?”


    “钱主任,这不是托儿所。”洪叶的回答很朴实,“我们管这叫安心班。”


    他指着一个正在给小女孩扎辫子的退休女教师,轻声说:


    “这些孩子的爹妈,都是咱们市场的商户,天不亮就出摊,天黑了才收工。孩子没人管,搁谁身上能安心做生意?”


    “我们把退休的老教师请过来,管孩子读书、写字、做游戏,还管一顿热乎午饭。孩子在这儿我们放心,他们爹妈在外头,才能一门心思地琢磨怎么把生意做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