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朝堂上的挑衅者

作品:《重生杨过:弥补所有遗憾!

    “带宋果然是富甲天下啊。”


    杨过轻声感叹。


    与他去过的僻远大理城相比,临安的繁华奢靡简直如同另一个世界。


    这种建立在江南鱼米之乡和发达商贸基础上的富庶,是偏安一隅的小国难以企及的。


    然而,在这极致的繁华背后,杨过敏锐地感觉到一种虚浮和脆弱,仿佛精美的琉璃盏,一碰即碎。


    过多的财富聚集于此,却未能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力量,反而滋生了享乐和苟安的风气。


    两人抵达后,并未立刻被召见,而是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住进了专门接待功臣的馆驿。


    休息几日后,宫中的旨意才传来,宣二人次日入宫觐见。


    有趣的是,传旨的太监还特意补充了一句:“官家口谕,二位爱卿乃江湖奇士,国之干城,不必拘泥常礼,明日觐见,只需衣着整洁得体即可,无需特地更换朝服。”


    这道特殊的口谕,让杨过和郭靖都有些意外,随即也明白了宋理宗的用意。


    这位久居深宫的皇帝,显然对这两位能逼退蒙古铁骑的江湖草莽充满了好奇。


    他想看看,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大事的人物,究竟是何等模样,是否真的有三头六臂,亦或是与朝堂上那些循规蹈矩的官员有何不同。


    这更像是一种带着猎奇心理的观赏,而非纯粹意义上的君臣奏对。


    郭靖对此倒是坦然,他本就不喜那些繁琐的官服礼仪,觉得行动不便。


    杨过则嘴角微扬,觉得这位皇帝倒也有点意思,至少不像想象中那般完全僵化。


    次日,天光未亮,杨过与郭靖便在引导太监的带领下,穿过重重宫门,走向那座象征着南宋最高权力中心的皇宫大殿。


    晨曦微露,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和汉白玉铺就的御道,庄严肃穆之余,也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压抑感。


    杨过依旧是一袭简单的青衫,长发随意束起,神情淡然自若,英俊的无以复加,只是带这样一股随意,仿佛不是去面见九五之尊,而是去赴一场寻常的约会。


    郭靖则穿着他惯常的布袍,腰杆挺得笔直,步伐沉稳,眉宇间是惯有的坚毅与正气。


    他们的出现,与周围那些身着华丽朝服、步履谨慎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得沿途遇见的太监、侍卫纷纷侧目,眼中充满了好奇。


    关于这两位野路子功臣的传说,早已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


    当两人来到金銮殿外,等候宣召时,杨过能清晰地感受到,从那深邃的大殿之中,似乎有一道混合着好奇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的目光,正遥遥落在他们身上。


    他知道,那位决定南宋命运,也即将被他列入观察名单乃至未来计划的皇帝,正在殿内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钟鼓齐鸣,宫门缓缓开启。


    在执事太监的唱喏声中,文武百官按班次步入大殿,分列两旁。


    杨过与郭靖作为今日特旨召见的功臣,被安排在御阶下较为靠前的位置。


    片刻之后,内侍高呼:“陛下驾到!”


    只见宋理宗赵昀在宫娥太监的簇拥下,从后殿转出,端坐在了龙椅之上。


    他年约四旬,面容略显苍白,眼神带着几分长期养尊处优的慵懒,但此刻看向杨过和郭靖的目光中,却充满了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齐刷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


    唯有杨过与郭靖,只是依照江湖礼节,微微躬身,抱拳行礼,并未下跪。


    这是宋理宗亲口特许的殊荣,见皇帝可以不行大礼,实为特权,意在显示他对这两位江湖奇士的格外恩宠,也满足了他想看看真人的好奇心。


    当然,这是带宋,不是明朝,更不是清朝,官员除非是犯了大错,或者是今天这种朝拜,不然很少需要跪下的。


    虽然比起唐朝有座位的情况不同,但起码站着的权力还是有的,不至于动辄下跪,人权这一块还行。


    所以,给了杨过和郭靖这种可以不行大礼的特权,实际上也不算什么特别大的特权,还是面子工程居多。


    另外,宋朝一般称呼皇帝为官家居多,当然比较正经的场合还是叫陛下居多,这点和其他历朝历代没太大区别。


    宋理宗看着阶下这两位气质迥异却同样不凡的人物,心中确实生出几分欢喜。


    郭靖气宇轩昂,一看便是忠勇可靠之辈。


    杨过俊逸出尘,眉宇间自带一股睥睨之气,好似仙人下凡,难怪能做出生擒敌酋、逼和强虏的壮举。


    他正欲开口说些勉励的话,以示皇恩浩荡。


    然而,总有人不识趣,要在此时跳出来显示存在感。


    一个尖细阴柔的声音自文官队列中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与挑衅:“哼!面见天子,竟不着朝服,不行大礼,如此倨傲无状,果然是江湖草莽,不知礼数,不成体统!”


    说话之人,是一名身着绯袍,面容清癯的中年官员。


    他话音落下,大殿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凝。


    许多官员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却也有人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露出看好戏的神情。


    郭靖闻言,浓眉一皱,脸上浮现怒色。


    他生性耿直,最恨这等背后阴损、当面挑衅的小人,正要开口驳斥,却感觉衣袖被旁边的杨过轻轻拉了一下。


    只见杨过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露出一抹淡淡的,带着几分玩味的笑容,他目光转向那名出言的官员,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这位大人此言差矣,身着便服,揖而不拜,乃是陛下体恤我等江湖习性,特意颁下的恩旨特许。


    大人此刻出言质疑,莫非是觉得陛下此举不妥,有损朝廷体统?还是说,大人认为陛下不懂礼数?要教教陛下要怎么做么?”


    这话一出,满殿皆惊!


    好家伙!


    这一顶质疑圣意、诽谤君上的大帽子扣下来,可是又狠又准啊!


    那绯袍官员显然没料到杨过反应如此之快,言辞如此犀利,直接被噎得脸色一白,张了张嘴,竟一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他敢质疑杨过,却绝不敢当面承认质疑皇帝!


    宋理宗就坐在上面看着呢,杨过肯定没胆子胡说八道,也就是说,这件事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