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晚间七点新闻!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其中,高育良正在工地巡视。
还有他在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参与劳动的镜头。
“其中包括蓝海科技、寰宇集团、汉东矿业集团、汉东能源集团、东海炼化等数十家全国知名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都是在高育良任职期间迅速崛起的代表。”
“2007年,高育良同志调任吕州市,担任市韦书籍,成功化解大量下岗职工就业难题。”
“近几年来,高育良的任职经历。”
“期间,被京海和吕州两地民众亲切地称为‘布鞋书籍’,因为他经常穿着布鞋和朴素衣服,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听到这里,高育良自己也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份材料被润色过不止一次。
不是底下人自作主张,就是上级特意授意的结果。
此刻,坐在他身旁的这对婆媳,
完全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苏玫自然明白这些职务背后的分量。
若论权力含金量,恐怕仅次于老粤和天山的省韦书籍,在全国范围内排名也极为靠前。
若将直辖市计算在内,则稳居全国前七。
称他一句“半步入阁的大臣”毫不为过。
若说省韦副书籍是副省级的巅峰,
那高育良现在的职位,已接近正省级顶点。
其他省韦书籍,或许还可能调任其他省份或入阁担任部长,
而高育良目前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晋升无门的状态。
稍有政治敏感的人都清楚,
进入内阁,有三道门槛:
第一道是内阁部长,
第二道是尚书省尚书,
第三道才是御书房行政大臣。
按他的资历和职位,若进一步提拔,至少也应是尚书省尚书,甚至有可能直接进入御书房,担任行政大臣。
“还真给足了面子。”
高育良嘴角微微上扬。
这样的履历,配上御书房电视台亲自播报,
而且还是在帝国七点黄金新闻时段。
期间不仅详细介绍了高育良的从政经历,还穿插播放了他早年主政时的工作画面,可谓极尽风光。
从画面开始,到介绍结束,
前后持续了三分多钟。
要知道,这可是帝国晚间七点新闻,
整档节目时间不过三十分钟。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物出现时间不过几秒钟。
上次高育良被任命为代理省掌时,
新闻里也才出现十几秒。
就连那次老丈人与陈书籍的任命发布,也不过是寥寥数秒罢了。
两人加在一起也不过一分钟出头。
高育良这次却足足出现了三分半钟。
给面子,这可真是给足了面子。
这应该是老大亲自点头的吧?
否则……
通宣院的领导哪敢这么安排。
到了一定的层级。
讲究资历、讲究辈分的现象就格外明显。
尤其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更是如此。
想一想,人家傅帼级人物也就四五十秒的画面。
你一个正省级干部却有三分半钟的镜头。
其他人会怎么想怎么看?
敢这么安排,恐怕只有得到了最高层的默许才行。
高育良能获得这样的待遇,
几乎只有各大核心人物出场时才有的规格了。
……
汉东,沙瑞金家中。
“怎么可能会这样……”
“这怎么可能呢?”
“这是,这是汉东王啊。”
“这种事怎么会被允许?”
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沙瑞金,指着屏幕的手有些发抖,嘴里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完整的话。
他当然知道高育良如今是汉东省韦书籍兼代理省掌。
但现在……
连军队方面的职务也交给了他。
汉东军区第一书籍这个头衔虽然听着响亮,实际意义可能并不大。
那只是个名号,插不进军队系统,调动不了部队,说白了只是个虚名。
但接下来的两个头衔——
华东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
以及汉东军区国防委员会主任。
这两个职位,可是实实在在握有军权的啊。
就像当年柳院长在天山时那样。
当年刘院长是西北军区国防委员会主任,
那时候是可以调动军队的。
甚至指挥过几次关键性的军事行动。
包括克什米尔方向上的边境摩擦,
都是柳院长亲自调度的……
华东包括七个省和一个直辖市。
除了天海那位之外,
如今的高育良几乎可以算作整个华东的第二号人物。
其他省份的省韦书籍见到他,恐怕都要尊称一声“育良书籍”,甚至直接叫“高书籍”。
“还好……”
“还好……”
沙瑞金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幸好,今天会议期间自己没乱说话。
否则恐怕日子真要难过了。
“唉……”
“前途真是不可限量啊。”
沙瑞金心中那点不甘也慢慢消散。
看来,自己是真的看走眼了。
如果当初能支持高育良一把,结果会如何?也许自己也有机会更进一步吧!
就算不能往上冲一冲,
像他这样,至少能享受傅帼级待遇。
这一点沙瑞金心里非常清楚。
高育良能拿到这样的职位,
恐怕和那份新能源计划书有极大关系。
现在上面都全力支持那份方案,
可想而知它有多靠谱。
可惜……
人生没有假设。
如果再给沙瑞金一次选择的机会,
他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这就是人生中的无奈。
哪怕知道走错了路,
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他是带着使命来的。
完成使命,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
其他的,都是虚的。
汉东,秦淮河边。
汤光耀和梁群峰正坐在一起。
当高育良的新职务公布出来的那一刻,
“哈哈……”
“天命在我!”
“我汉东真是得天命了!”
“哈哈,哈哈哈……”
坐在沙发上的汤光耀激动得直拍大腿。
他早就有预感,高育良未来前途无量。
甚至有朝一日成为核心人物也说不定。
所以他才说“天命在汉东”。
一人飞黄腾达,身边的人也会跟着沾光。
“老梁……”
“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
汤光耀指着电视里的高育良,语气中充满激动。
骄傲,他现在是真的感到无比骄傲。
高育良可以说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是汉东证法大学的校长,
高育良的副教授职位是他给安排的。
后来高育良能当上证法系主任,也是他亲自提出来的。
九十年代初期他升任副省掌,兼任公安厅厅长;中期成为省韦常委、证法委书籍;
九十年代末成为省韦专职副书籍兼证法委书籍,
新世纪初又担任省掌。
没有汤光耀就没有高育良的今天。
是他,发现了这颗璀璨的明珠。
若非他的提拔与力荐,
高育良恐怕也不会成为柳院长的乘龙快婿。
当初高育良与柳映雪成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