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京城,中福集团总部。
董事长办公室里,
林满江挂断电话后,立即拨通了他在汉东的老熟人。
“行,我明白了。”
“连常~委会都没开?”
林满江皱了皱眉。
他刚才特意问了汉东省韦办公厅一位朋友,
对方居然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如此重大的事件,
省纪委直接带走一名正厅级干部。
按程序,应该先由汉东三大书籍碰头会议讨论,再提交省韦小组会议定性,最后由省韦常务会议决定。
这是规定流程。
毕竟,那可是正厅级的一把手,
还是双重管理的干部。
现在,他们竟然连常委会都没有走。
如果真开了常委会,
那位在办公厅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
“看来……”
“事情不小。”
林满江坐在椅子里沉思。
李文韬此去汉东,一定会找高育良省掌,
刚才电话里他也提到了要去向育良省掌道歉。
“道歉”这两个字,从李文韬口中说出,可不简单。
“我是不是也该过去靠拢一下?”
这才是林满江内心真正犹豫的地方。
随着局势越发清晰明朗,
前方的迷雾也正在慢慢消散。
前面站着的是柳和陈两个人。
相比起陈那一边的模糊不清,柳那边要清楚得多。
这才是林满江真正所思所想。
他最初的打算,是想脱离央企的束缚,
进入正府体系,走上仕途。
但随着上面的一些动作,
他也掌握了一些风声,
中福集团预计年中会进行重组。
届时,部分业务将整体划转。
至于这些产业最后归属哪里,
不是被其他央企接手,
就是被另外三大财团吸纳。
这些事自然不是他该操心的。
就算想关心,
他也确实没有那个权限和实力。
眼下,他的目标很明确——继续担任中福集团的党组书籍。
要知道,半年后的党组书籍可是正省级。
一旦外放,就是封疆大吏的身份。
中福集团内部,共有四大派系:
东北的孙家,掌握着重工业与轻工业;
汉江的裴家,把控着港口、物流、运输与能源;
天海的陈家,主导着金融、保险、证券和银行;
鲁东的秦家,则控制着文娱、地产以及军工等领域。
这四个派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形成,延续至今。
林满江作为一把手,并不属于任何一家。
如果他贸然靠向哪一派,立刻就会被调离。
至于他是否已经自成一派,
呵呵……
你想什么呢?
准确地说,他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已。
要是他敢私下搞什么小动作,
等待他的只会是卷铺盖走人。
当然,不只是他如此,
其他几大财团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在央企系统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终于悟透了一个道理:
央企,是一个顶尖家族立足的根本。
它所起的作用,远超想象。
比如,你想培养自家的后辈,
大学一毕业就把他送进央企,
企业的晋升路径和机关单位是不一样的。
在单位里,要么拼能力、背景,要么靠熬年头。
但在企业,只要能干就行。
因为企业看重的是效益。
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三十岁当上副县级、正县级的人,真的不多。
越往基层,这种现象越少见。
可在央企系统,却并不少见。
一些二级子公司的一把手、二把手,三十五六岁就很常见。
所谓“二级子公司”,不是副市级下属单位,就是正市级单位。
不用多说,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第一个优势,就是一个字——快。
第二个因素则更加关键。
比如你去地方任职,
带一家大型企业去当地考察投资,业绩不就来了?
或者去某个地方挂职锻炼、积累资历。
很多挂职干部,都是自带业绩来的。
比如,宣传系统的人来挂职,
自然会大力宣传当地,
甚至连当地领导也会配合宣传。
你说,这些地方领导会不欢迎他们吗?
再比如,你去挂职时,带了家企业来投资,
你说地方领导会不会热情接待?
特别是这家企业还是国家的央企。
别说县级领导了,
恐怕市级领导也会对你毕恭毕敬。
再比如,家里孩子大了,想锻炼锻炼,
直接安排进企业,他的表现决定他的前途。
万一孩子干砸了怎么办?
企业亏损和行政失误,哪个更严重?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行政失误,前途几乎就断了。
企业亏损,找个市场波动、业务调整的理由就行。
至于怎么安排这么多人,
呵呵……
随便一家央企,
下属的二级子公司都有十几家,
三级子公司更是多达几十家。
这就是为什么说,
央企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
这也是他敢在关键时刻做出选择的底气所在。
柳院长最终如何,
将决定高育良未来的走向。
等一切尘埃落定,他便准备投向高育良。
他研究过这位高省掌。
目前高家最缺的就是央企背景。
像寰宇集团、蔚蓝科技这两家,
都是高省掌一手扶持起来的,虽然不清楚他背后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但这些都不重要。
民营企业终究只是民营企业。
你就算做到最大,也不过是个民企。
反垄断法一出,你寸步难行。
更何况,还有许多领域,民企是根本进不去的。
国企,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每一家国企,
都承载着国家赋予的特定任务。
同时,国企也意味着专营与控制。
……
下午,三点左右。
四辆深色商务车停在大楼门口。
车门打开,十几名身着深色正装、胸前别着监察徽章的男女陆续下车。
一行人神情肃穆地走进大堂。
刚走进电梯。
大厅里的众人便议论纷纷。
“这是出什么事了?”
“不清楚,但他们好像是监察机关的人。”
“从服装和徽章来看,更像是纪检系统的。”
“什么,纪检的……”
“怎么会来这么多人?”
“是省纪检的人。”
一个刚走进来的年轻人低声说道。
“什么……”
“竟然是省纪检的?”
“我们集团好像不归省纪检管吧!”
“我们确实不归他们管,但集团里有些正县级以上的干部,可是归他们管的。”
“难道是……”
此时,七楼的会议室里。
陈文昭等十几人正在开会。
参会的有出版集团的高层,也有下属出版社和几家印刷公司的负责人,主要讨论的是教材发行问题。
大中小学教材的配送路线都要安排妥当。
会议内容本就繁重。
“砰——”
忽然,会议室的门被人猛地推开。
坐在后排的一名男子脸色一沉。
“你们是谁?”
“没看到我们在开会吗?”
几名身穿监察制服的人没有理会,径直走进来。
“王阳文同志,我们是省纪检委的,有一件案件需要您配合调查,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省纪检……”
这句话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
有人低下头,不敢多看一眼。
“甄兴明同志。”
“我们是汉东省检察院的。”
“也需要您协助调查。”
随着两人被分别带走。
“陈文昭同志……”
这时,门口又传来一个低沉而平稳的声音。
这声音有些熟悉,让在场几人不由自主地抬起头。
只见汉东省韦常委、省纪检委书籍田国富缓步走入。
“田书籍……”
会场里有人脱口而出。
还不清楚情况的人纷纷抬头望去。
看清来人后,全场数十人几乎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真是他。
汉东省纪检委书籍田国富。
能惊动他亲自到场的,恐怕也只有陈文昭了。
陈文昭,大汉帝国出版集团下属汉东出版集团党委书籍兼董事长,享受正市级待遇。
“出事了……”
有人心中暗想。
“田……田书籍。”
陈文昭开口,声音都有些发颤。
显然,此刻他内心已慌乱至极。
“需要我请你吗?”
田国富平静地望着他。
闻言,陈文昭立即从座位上站起,低头跟在田国富身后。
临走前,田国富回头扫了一眼会议室。
他的目光扫过之处,
众人纷纷低头,不敢对视。
这就是纪检书籍的威压。
大家眼睁睁看着陈文昭被带走。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
即便田国富等人离开之后,依旧无人说话。
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可惜,没人能回答。
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三个市级干部,
就这样被省纪检带走。
“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有人忽然起身离开。
紧接着,陆续有人起身离席。
不到一分钟,
整个会议室空无一人。
离开的人,几乎一出楼就掏出手机,或联系熟人打探情况,或四处找关系了解缘由。
有些人则忙着打电话给上级领导,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些人的心思都一样。
无非是想要保全自己。
刚才的事确实太震撼了。
……
高育良对此一无所知。
就算他知情,恐怕也不会放在心上。
此刻,他正坐在沙瑞金的办公室里,商议前往天海开会的事宜。
沙瑞金把文件递给他,说道:“育良省掌,华东经济论坛这次可能得辛苦你走一趟。”
“这是分内之事。”
高育良接过材料,点头回应,又说道:“这种会议我还是头一回参加,经验不足,有些地方还得向瑞金书籍请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