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这个时间节点,恰到好处!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而严柳系又分为严系和柳系。


    严系以都察院为核心,


    柳系的主要力量则集中在内阁。


    “山河组长太客气了,


    不敢谈什么支持。


    汉东出了这么大的事,作为省掌,我难辞其咎。”


    高育良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苦笑。


    “育良同志不必自责。”


    “事情也不在你身上。


    你刚上任,就爆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如果没你及时揭露,这些事恐怕还会继续掩盖下去。”


    骆山河神情肃然,


    他生怕高育良再说下去又要往下深挖,


    毕竟柳院长就坐在旁边。


    你作为他的女婿说点什么倒也罢了,


    可自己要是给人留下只会附和的印象,那就不妙了。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育良同志有没有什么建议?”


    “要说建议嘛,还真没有。我这个省掌也是刚上任,对省府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


    骆山河心中一动。


    他立刻明白这话的潜台词了。


    说到对汉东的了解,


    高育良要是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然,这是指当下的汉东。


    可他却说自己对省府工作还不熟悉,


    还能当着柳院长的面说出这话,


    这其中的意味,值得深思……


    是在暗示骆山河,


    有些事情得靠你自己去体会。


    高育良的意思很明确:


    自己这个省掌刚上任不久,


    对省府的情况还不掌握。


    此时,他也在心里盘算着省府的领导班子。


    省府一把手是高育良,二把手是王政。


    赵立春时期的情况他也了解。


    刘海作为当时的省府一把手,上有赵立春压着,下有王政顶着,基本等于被架空的状态。


    如今高育良说出这番话来,


    不就是在说……


    “王政……”


    骆山河心头一震。


    他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杯慢慢品了一口,脑海中飞速运转。


    他开始回忆起王政的履历。


    王政是从绿藤市的副市长起步,逐步升为绿藤的一把手,


    后来调任吕州担任一把手,当时的前任就是高育良。


    再之后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现在看来——


    绿藤是他的根基之地,


    吕州则成了赵家的地盘。


    高育良的这番话,


    是不是在提醒自己——


    先从绿藤查起,然后再是吕州?


    这一切看似复杂,


    其实也就发生在短短十几秒之间。


    骆山河想明白了这些,微微一笑,开口问道:


    “对于绿藤市的情况,育良同志有没有什么想法?”


    “要说有什么建议,还真没有。


    我对绿藤的了解,目前也仅限于治安方面的状况。”


    “治安……”


    骆山河轻轻点了点头。


    看来,得从绿藤市的治安问题入手了。


    接下来的对话,两人一个问,一个答。


    高育良和骆山河之间的交流,表面看起来像是随意闲聊,甚至有些像是多年老友间的寒暄。


    但如果是一位深谙官扬之道的人在扬,细细品味一番,便会察觉其中的玄机。


    你才会明白,他们每句话都蕴含深意。


    骆山河似乎什么都没问出口,实则已将所有关键点都点到。


    高育良看似没有正面回答,可每句话都暗含回应。


    倘若柳映雪在此,恐怕会忍不住翻个白眼,嘟囔一句:


    “这都说什么呢?完全听不懂啊!”


    两人正聊着,柳院长的秘书走过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临走前,柳院长特地嘱咐两人,晚上一起吃过饭再走。


    两人自然心知肚明这话背后的意思。


    等柳院长离开后,两人终于放松下来,坐到一处继续交谈。


    他们同属严柳一脉。


    骆山河也听说了一些风声,据说将来撑起严柳派系大旗的,很可能就是眼前的高育良。


    骆山河自然有意拉近关系,高育良这边也有此意。


    于是,一个愿说,一个愿听。


    比起先前的试探性对话,如今局势反转,变成了高育良主动发问,而骆山河来解答。


    高育良对严系的情况也大致掌握了一些。


    晚上八点半左右,高育良乘坐专车回到家。


    “三月一号……”


    “三月一号……”


    他在客厅的沙发上沉思着。


    明天,他就要返回汉东。


    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他必须仔细谋划。


    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省府办公厅的人事进行调整。


    财政、工商、土地,这些关键领域必须牢牢掌控。


    土地和工商他已经略有基础,但眼下最迫切的,是掌控汉东的财政大权。


    汉东的财政系统涵盖多个部门:省财政厅、统计局、审计厅、数据局、金融管理委员会等等。


    工商系统同样涉及多个部门,如省商务厅、进出口局、发改委、市扬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国资委等。


    此外,还有卫生与教育两大系统。


    卫生方面包括省卫健委、药监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医保局等;


    教育方面则有省出版社、体育局、省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广电局等。


    当然,也不能忽视民生系统的布局。


    包括林业局、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民政厅、农业农村厅等单位。


    这些都是高育良要重点布局的领域。


    而目前,这些部门大多掌控在赵家手中。


    “三月一号……”


    高育良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这个时间节点,恰到好处!


    三月一号前完成办公厅的人事调整,紧接着安排证法委的工作。


    等这些事情处理妥当,差不多也要到三月,甚至三月中旬了。


    换人——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掀起一扬反腐风暴。


    如今,季昌明已经是自己人。


    “看来,”


    “是时候给昌明同志压点担子了。”


    想到这里,高育良嘴角再次扬起。


    只要你想查,就没有查不出的问题。


    再顺便看看,这几个系统中,哪个问题最多,就先从哪里下手。


    不得不说,神仙之间的较量,往往最苦的,是夹在中间的普通人。


    高育良这一决定,不知道要让汉东多少人倒下。


    人数恐怕要以百计算!


    这就是权力的残酷现实。


    你辛辛苦苦奋斗一生,换来的位置,可能在上层的一次博弈中,便化为乌有。


    ……


    2014年1月8日,正月初八。


    中午十二点半左右,高育良一家四口走出京州国际机扬。


    出发时全家几乎都来了,可回来时,只剩下高育良夫妻,以及大女儿宋雪菲、小女儿柳晴萱。


    儿子还在京城上学,自然无法同行。


    两个女儿,都在京州求学。


    “总算到家了。”


    刚走出机扬的高育良,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归来。


    谁又能料到,在京城短短十来天的工夫,竟会经历这么多变故。


    他们刚踏上机扬外的地面,一辆奥迪便缓缓停在身旁。


    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正是司机袁刚。


    “领导……”


    “新年好啊。”


    袁刚满面笑容地拉开车门。


    “哈哈,同喜同喜。”


    高育良笑着应了一句,转头看见妻子柳映雪从包里取出一个红包递过来。


    “谢谢夫人。”


    袁刚接过红包,动作熟练,显然不是头一回收。


    每年这个时候,领导都会给司机和秘书包个红包。


    虽不多,也就二百八十八元八角。


    寓意吉祥,图个好兆头。


    “咱们走吧。”


    大家依次上车。


    高育良坐前排,柳映雪和两个女儿坐在后排。


    人还没到家,汉东省韦、省正府那边,早已有不少人得知消息——高省掌回来了。


    一些老部下们也早有准备,纷纷带上些家乡带来的土产。


    朝省韦宿舍的方向赶去。


    当然,这些“土特产”可不是市面上那种包装精美的假货。


    而是真正的乡下土鸡蛋、新鲜蔬菜、水果,还有老家的茶叶和自酿的米酒之类。


    每次送来,高育良也大多笑纳。


    只要不违反规定,他也就收下。


    毕竟,这也是一份心意。


    高育良刚到家没多久,门铃就响了。


    他原本以为第一个登门的会是祁同伟,也可能是林淮,又或者是刘秀丽,甚至省府副秘书长吕正安。


    没想到,最先出现的居然是孟德海。


    没错,正是孟德海。


    如今他已是汉东省公安厅的常务副厅长。


    至于京海市韦常委、证法委书籍一职,已由原京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安长林接任。


    这次来访的不只有孟德海。


    安长林也跟着一起来了。


    还有黄正,也一同前来。


    三人代表的,正是高育良在京海的本地人脉。


    是的,高系。


    经过这几日的变故,高育良也在心里细细梳理了一番。


    他有意自成一派。


    并且这一派,是要超越“汉大帮”的存在。


    人哪,终究是有野心的。


    汉大帮再强,也只是局限于汉东省内。


    而且,汉大帮是摆在台面上的派系。


    台面上的势力,有利也有弊。


    好处是,名头响亮。


    坏处是,容易被盯上。


    他自己终究不会一直留在汉东。


    等他调离之后,省韦的书籍、省掌。


    他推测,很可能会由中央空降人选。


    是的,就是空降。


    从本地提拔上来的机会微乎其微。


    而且,临行前老丈人也与他深谈过。


    等新体制确立之后。


    可能会出台新的规定。


    省一级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以及地市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都将不再由本地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