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什么都没了
作品:《贱奴!不许对我动心》 苏宴礼把手轻搭在她肩上,安慰道,“您别想太多......”
温以宁低头掩着面,泪珠从指缝间溢出,伤心至极,却不敢哭出声。
昨夜从宫中侥幸逃脱,却不想在尚书府附近时,看到了牢车里关着的女眷。
她一眼认出,那些人是尚书府的丫鬟和老妈子!
她这才得知,尚书府早已被抄了家,爹娘也命丧于府中!
温以宁当时差点晕了过去,若不是身旁还有苏宴礼陪着,她定会咬舌自尽!
不过几日,梅香、温元君、温梁氏就先后离她而去。
她无法接受,自己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孤儿...
“爹...娘...”
她小声抽泣,心口处疼得吸不上气。
“小姐...”
苏宴礼最笨,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只有将她揽紧。
温以宁哭了一会儿,累得靠在苏宴礼的怀中睡着了。
苏宴礼小心地将她抱放到干草上,又盖了一件薄外衣。
他靠着墙,望着这破旧的马厩,眉头深皱。
他们昨夜侥幸逃出了皇宫,却不想皇上今早便关了城门,全程搜查,两人也成了通缉犯。
他带着温以宁一路逃,躲到了这马厩里。
虽是马厩,但四周的围栏早已腐朽,似乎已废弃多年。
刘大富给的那个包袱里装了不少吃的,苏宴礼却舍不得吃,全都留给温以宁。
他不知还要封城几日,若是再封下去,这些吃的怕是不够了。
他打算等天黑之后出去看看,正想躺下,忽然听到了脚步声。
苏宴礼顿时一惊,立马抓起一把干草,将自己和温以宁的身躯掩着,生怕被人发现。
脚步声越来越近,眼看就要到围栏边上了,苏宴礼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以为那些人发现了他们,正准备抱起温以宁逃跑,脚步声忽然停了下来。
“咱们先在这儿歇一歇,这儿地偏,没人看见…”
“行!”
苏宴礼听到了身子靠在栏杆上的声音。
“你说那两人到底躲到哪儿了?”
“谁知道呢!”
“再找不到人,也不知这长安城还要封几日?”
“不会太久了,最多三日就要开城门了…”
“哦?这是为何?”
“三日后西城国的使臣过来,这城门自然得打开。”
苏宴礼听到此处,心里忽然一震。
“嘿!他们好像回去了,咱也走吧!”
“走!”
两人起身的动作有些大,把温以宁给吵醒了。
“嗯?”
苏宴礼捂着他的嘴,待那两人走远了才松开。
“怎么了?”
温以宁紧张道,“方才是官兵追过来了?”
苏宴礼握紧她的手,柔声道,“小姐不必担心,他们已经走远了。”
温以宁还是觉得后怕,“他们会不会再过来?”
苏宴礼低头思索,“应是不会再过来,他们过来只是为了歇息,并不是为了找人。”
温以宁心里的石头暂时放下,只是又为两人的前景发愁,忍不住叹气。
苏宴礼搂着她安慰了几句,又把方才听到的话告诉了她。
温以宁的眼里总算亮起了一抹光,两人打起精神,又在马厩里熬了三日,终于迎来了城门大开的日子。
西城国的使臣此行以进贡为主,带来了不少罕见的香料,珠宝,丝绸布匹…
皇上龙颜大悦,随了西城国的俗,让一群歌女在城门载歌载舞,特此恭迎。
这日的长安城热闹非凡,不少人都出街看那使臣风采,堪比盛会。
如此热闹的街市,尽管城墙上贴着显眼的通缉令,却无人在意。
苏宴礼和温以宁换上了包袱里的平民百姓的衣裳,又往脸上抹了点黄土。
“我这样行么?”
温以宁虽然换上了男子的衣裳,可还是忐忑不安。
苏宴礼抓起她的手背,宽慰道,“小姐莫怕,您这般装扮,小的也难以认出来。”
温以宁这才放了心。
两人混进了看热闹的人群里,很快就到了城门口。
温以宁平静的心又开始狂跳不止,跟在苏宴礼身后,双脚有些发抖。
“抬起头来。”
把手的侍卫对着画像看了看苏宴礼,手一摆,“过。”
苏宴礼佯装镇定,“多谢大人。”
他站在城门外,对着温以宁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担心。
温以宁小心翼翼往前,苏宴礼一样,抬了头让那侍卫看了看,很快也过去了。
她快步走向苏宴礼,却忽然听见那侍卫喊了一声,“回来!”
她身子顿时僵住!
浑身都在颤抖!
“叫你呢!还不过来?!”
那侍卫上前将温以宁拽了过来,“你怎么回事?!”
他又指向苏宴礼,“还有你!你们两个人怎么回事?!”
苏宴礼还以为他发现了,正打算拉起温以宁的手就跑,却又听他道,“今日使臣过来,你们也不好好洗个脸?”
他大骂道,“脸上都是灰,叫使臣看见了,岂不是丢了我大程的脸?!”
苏宴礼和温以宁愣了下,又赶紧低头,“大人说的是,草民这就回去洗脸...”
那人又哼了一声, 白了他们一眼就走了。
两人转身的瞬间,都长长地松了口气。
出了城门,两人却不敢松懈半刻,找了辆马车,一路朝西走,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西城国和大程国的交界之处停下。
苏宴礼原本打算直入西城国,可两人被通缉,根本拿不出过关的符令,便只能在此落脚。
这几日花费不少,几乎用去全部的盘缠,包袱里仅剩下几块银两。
两人在这个叫乌苏的小镇上租了一间旧屋,对外两人是逃荒而来的兄弟,对内两人便是恩爱的小夫妻。
这个小镇似乎对通缉犯病不敢兴趣,城门上张贴的通缉令也早已被撕了,只剩下每日招人的告示。
苏宴礼为了两人的生计,便到城门边上看了看,寻了一活计,帮人装卸货物,每日得几十文,勉强够两人的菜钱。
温以宁则在屋里等着他回来,闲时还会帮人写信,赚个几文钱,也够买些小吃。
两人来到乌苏镇不过几日,但却似生活了几年,日子虽累,但还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