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犯得着干这种蠢事吗?
作品:《抗战:血战中条山,肩扛将星!》 “说得对!”郑先用力点头。
宋淑柔出事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眨眼工夫就飞遍了全国各大势力的耳朵。整个国内的空气仿佛一下子绷紧了,火药味悄悄弥漫开来。
缅甸看着比不上中原大地,地盘小,声音弱,可真算起来也不算小国,地盘能顶得上一个华北平原。更何况王振手底下兵强马壮,军队能打,军工自成一套,啥都不缺。
要是让他查出幕后黑手是谁,那局面可就彻底炸了。
山城,总统办公室里。
光头正在发飙,脸都快气紫了。旁边的戴先生低着头,额头上混着茶水和血,狼狈不堪,连站姿都歪了半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光头吼得震天响,“那个于丽丽,她到底是哪头的?不是早就跟她划清界限了吗?怎么现在又突然动手?!”
“这……”
戴先生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蹦不出来。
“饭桶!”
光头一拍桌子,骂得唾沫横飞。
早前派过去的明月四人,确实都是他的人。可随着王振势力越来越大,早就把这四个人的家眷安顿妥当,后顾之忧一扫而空。
这事儿光头心里清楚,但也没法子,只能眼睁睁放弃对那四人的控制。
可谁能想到,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于丽丽突然对宋淑柔下手,差点就得手了!
一开始光头差点笑出声——这不是纯属找死吗?
可转念一想,他整个人都凉了——这明摆着是栽赃啊!
谁不知道于丽丽是他当年安插过去的人?现在她动手,外头的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肯定是光头指使的!
可光头心里冤得要命——我哪敢啊!
他最怕的就是王振一怒之下失去理智,带着大军从缅甸杀进滇南。
王振在那一带声望太高,老百姓怕是真会敲锣打鼓地欢迎他进城!
那一幕……光头根本不敢往下想。
“唉……”
他长叹一口气,语气一下子软了下来,“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跟王振搭上线。”
“算了,我亲自写封信!”他咬咬牙,“一定要让他冷静,别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是!”
戴先生连忙应声。
“你下去吧。”光头挥了挥手。
戴先生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慢慢转身退出办公室。直到走出门,才抬手抹掉头上的血和茶水。
“到底是谁……”
他低声呢喃,“到底是谁能把人埋得这么深?我们居然一点风声都没察觉?”
“更关键的是……于丽丽为什么要动手?这可是死路一条。能让人豁出命去做的事,背后一定有天大的原因……”
一路思索着,他回到军统总部。
“来人!把所有人给我叫来!”他一声令下。
没过多久,包括郑耀先在内的所有高层都到了。
“废话不多说,你们心里都有数。”戴先生目光扫过众人,“给我往死里查于丽丽!要查得透透的!尤其是她投奔王振之前——每天吃什么、见什么人、说几句话,全给我挖出来!”
“是!”
众人齐声应道。
这事儿,谁都知道非同小可。眼下最让人揪心的,是王振到底什么态度——他是要立刻开打,还是还能压住火?
而此时,在曼德勒,王振的住处。
宋淑柔已经醒了过来,脸色虽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好了不少。
“振,你千万要稳住!”她紧紧抓着王振的手,“你得信我,这事绝不简单!”
“你换个位置想想——如果真是山城干的,图的是什么?”
她语重心长,“没有利益的事,他们绝不会碰。再说了,咱们在山城的眼线,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
王振听着,缓缓点了点头。“说白了,回头想想,这事谁最占便宜?还不是小鬼子!”王振声音低沉,“咱们跟他们之间的账,本来就是水火不容,压根儿没法坐下来谈!”
“就算真是他们干的,顶多也就暴露一个埋得极深的细作,之后还能继续搅局。”
王振顿了顿,继续道,“可要是什么都没露馅,反而把咱们的注意力全引到山城那边去——那才叫高明,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们躲在后头捡现成的。”
宋淑柔听了,轻轻点头。
王振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坚持:“从咱们的立场出发,这事,只能是小鬼子做的。”
宋淑柔迎着他的目光,认真回应:“我懂,我都明白,也都理解你。”
“你放心。”王振语气坚定,“不管事情真相多复杂,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让背后真正操盘的人付出代价。”
“也许会晚点,但绝不会缺席。”
宋淑柔又一次点头。
刚才那番话,嘴上说着理解,可她心里清楚得很——从现有的线索来看,动手的极大概率是山城那边的人。小鬼子的情报网确实厉害,但想做到滴水不漏、毫无痕迹?几乎不可能!
可问题是,从全局考虑,这事又不能是山城干的。可从眼前证据看,偏偏又指向了他们。
矛盾得要命。
但也……清晰得可怕。
王振心里其实也门儿清:山城那边敢这么干,就是吃准了他不敢公开指责。因为大局为重,这才是一个成熟政客该做的事。
此时,在同古以西的一个偏僻小镇里。
梅川三郎这次是主动找上门的,接待他的,是许忠义。
许忠义望着匆匆赶来的梅川三郎,忍不住问道:“梅川先生,大老远急吼吼跑来,出什么事了?”
“许先生~”梅川三郎苦笑一声,“我来这儿图啥,您心里没数?”
“宋夫人的事,肯定不是我们动的手!”他话一出口,觉得不妥,赶紧改口,“不是我们这帮人干的!”
“我们是正规作战部队,再说了,咱俩现在关系不错,犯得着干这种蠢事吗?”
许忠义没接话,只慢悠悠抿了口茶。
见状,梅川三郎立马从随身皮包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轻轻放在桌上。
只听“咚”一声闷响,许忠义就知道——是金条,数量还不少,少说十根。